大飞机起飞 神十六出征 航天产业链不断成熟 企业扎堆登陆A股

最新信息

大飞机起飞 神十六出征 航天产业链不断成熟 企业扎堆登陆A股
2023-05-30 15:52:00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顺利完成。连接的喜讯,让我们看到了国内商业航天市场的未来。
  我国的商业航天产业起步于2015年前后,预计在2023-2028年将进入发展黄金期,2025年仅中国市场规模就将达到2.8万亿元。万亿级新兴产业,引发市场和资本的巨大兴趣。
  中国航天产业驶入“快车道”
  最近几日,中国航天产业各种喜讯纷至沓来,呈现出勃勃生机。
  5月28日12时31分,经历1小时59分钟飞行,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5月30日9时31分,长征二号2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近期,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据介绍,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全面部署开展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包括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新建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
  中航证券分析师张超认为,2023年,我国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向航天产业倾斜相对更多的资源。
  “近一年来,我们观察到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发生明显变化。在技术端,国内民营液体火箭公司积极探索发动机技术与可回收技术突破,国内卫星制造在国家统筹规划、民企合力组建下步入规模化发展。在需求端,我国多项星座计划有序开展部署等等。”华泰证券分析师黄乐平认为,在政策面,国内多省市利好政策频出,助力商业航天产业成长,可关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机遇。
  “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正驶入快车道。伴随技术的发展,卫星互联网星座呈现出低轨化、超大规模、低成本的趋势,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种类的卫星发射入轨,手机直连卫星、与工业领域结合等卫星应用也在不断丰富,融合了通信、计算、感知等功能的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泛在智能的新时代。”银河航天星座通信系统架构师林广荣对记者说。
  商业航天7年民营企业占比达80%
  神舟十六号飞天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新注脚。而当前航天事业已不仅仅是“国家队”的独角戏,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涌入这一领域,带来创新发展新动能。
  我国的商业航天产业起步于2015年前后,零壹空间、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民营火箭企业,以及银河银河航天、天仪研究院、微纳星空等卫星企业先后成立。
  根据36氪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洞察报告》,我国商业航天参与者主要分为民营企业、中国科学院系企业和航天系企业,航天系企业又可分为航天科工系和航天科技系。腾讯研究院数据则显示,目前商业航天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80%,中科院系企业和航天系企业平分秋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营企业于火箭发射、遥感应用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互联网企业、汽车制造企业也纷纷跨界布局,推动业务创新。2022年6月,吉利旗下时空道宇公司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其自主研制的9颗卫星,用于构建高精度导航系统,推动自动驾驶、无人机和物流发展。网络服务公司连尚网络推出混合轨道卫星星座计划,旨在实现地面网络未覆盖区域的互联网接入。此外,阿里、腾讯、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均曾与商业航天公司合作进行卫星发射,用以探索太空农业、推动太空科普、提升娱乐体验等。
  起步虽晚却有后来居上之势
  起步较晚的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势头迅猛,有后来居上之势。比如2018年5月,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12月,星河动力首次实现国内民营火箭一箭多星商业发射。同年,由天仪研究院与电科38所合作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在印度尼西亚发生6.2级地震后,提供了全球第一份有效的卫星遥感数据。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八年,全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其中2017年至今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航天、天仪研究院、微纳星空等卫星企业先后成立。泰伯智库预测,2023-2028年,商业航天产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2025年仅中国市场规模将达2.8万亿元。
  从产业链看,商业航天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卫星与火箭制造商,产业链中游为火箭发射与卫星运营服务商,产业链下游为应用环节,传统应用场景包括通信、导航、遥感,新兴应用场景包括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索等。
  投资人“冲上云霄” 产业基金爆发
  随着市场的火热,怀揣着航空航天梦的硬科技投资人也来了。这几年,VC/PE流行“冲上云霄”。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16-2022年商业航天一级市场累计公开披露融资事件366个,披露融资总额262.7亿元。从2016到2020年,融资事件稳步增长,2020年披露融资金额最高(70.4亿元);2021年融资热度稍降(披露融资金额48.91亿元);2022年呈现回温上升趋势,公开披露融资事件54个,披露融资金额66.65亿元。
  而据投资界VC情报局统计,最近一年航天行业融资更是火爆,截至目前,已披露融资事件177起,独角兽级别的公司达19家。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专注航空航天的产业基金排队赶来。
  今年4月,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基金正式签约,该基金总规模20亿元,专注于投资空天信息及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成长企业。同月,总规模20亿元的烟台国丰申万航天投资基金正式启动,助力打造中国首个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国华基金和大兴产业引导基金共同发起设立50亿元的北京新华商业航天产业基金,专项用于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项目的落地投资。
  去年12月底,海南生态软件园、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两江基金签署了框架协议,将设立数字经济(卫星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该产业投资基金按市场化方式,发起共计100亿元,围绕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培育加大投资布局,完成重大项目投资和重点企业扶持。
  深圳一支卫星产业基金成立的消息颇为震撼。去年9月,中安国通卫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多家知名基金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中安国通卫星产业基金,重点投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以及卫星技术应用领域相关产业。
  一个月4家航天企业扎堆登陆A股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向前推进,众多航天企业也开启了A股的征程。
  在2020-2022年,有10家商业航天相关企业通过IPO上市,其中2020年有6家企业上市,2022年2家上市。
  IPO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3家)、成都(2家)、西安(2家)。赛道集中在卫星应用(4家)、原材料/部件(2家)。
  截至2023年4月15日,这10家企业市值集中在100亿元以下,中科星图江航装备市值位列前2名。
  而在今年,仅仅5月一个月时间,A股市场就迎来4家航天领域的上市公司。
  我国航天软件和信息化服务龙头企业航天软件,5月24日成功登陆科创板,其也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控股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首家企业。
  就在前一天,证监会刚刚同意航材股份司南导航科创板上市注册申请。其中航材股份是一家主要从事航空、航天用部件及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而司南导航主要从事高精度定位。
  此外,5月18日,航天南湖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
  从这些公司的业务上看,涉及软件、导航、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诸多环节,显示出航天产业全链条发展的蓬勃生机。
  上游新闻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上海证券报、北京商报、证券日报、创业邦、投资界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大飞机起飞 神十六出征 航天产业链不断成熟 企业扎堆登陆A股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