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央企如何才能“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最新信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央企如何才能“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2023-05-31 17:13:00
国务院国资委密集强调国资央企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要求中央企业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这已是本月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第三次部署战兴产业。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国资央企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应该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国资央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要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优化创新组织方式,强化创新激励,深度激发创新积极性,提升创新产出效率与质量。
  月内三次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释放积极信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国务院国资委在上述部署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要深刻认识集中力量、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资央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此前,5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要狠抓科技创新,优化考核激励办法,推动中央企业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领头羊作用。
  5月13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到驻沪中央企业调研,强调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智库主任黄群慧曾表示,国企要通过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趋势有效提升技术牵引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力,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探索多元化有利于前沿技术孵化、多元化资金投入、早期市场培育等体制机制。
  “国资央企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起重要作用。”杜传忠说,一个月内三次强调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杜传忠看来,说明下一步,国资央企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应该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正如这次部署会强调的,国资央企要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对中央企业来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打造新的增长点的需要。”刘兴国说,中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顶梁柱,应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担当主力军,发挥引领作用;并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来培育收入与利润的新增长点,扩大企业收入来源,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刘兴国进一步指出,国资央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多方面优势,一是资金优势,国资央企不仅本身资金实力雄厚,具有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更强资金实力,也在筹措发展资金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与金融机构的认可与支持。二是技术优势,总体上说,国资央企的技术积累基础更好一些,技术研发投入能力也更强一些,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也相对更强一些。三是具有集团协同优势,既可以通过集团内部不同产业间的互补平衡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可以借助集团内部的产业链协同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国资央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多、投入多、成效比较明显”
  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年头。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约占全部投资比重的四分之一。
  今年初,《学习时报》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署名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国资央企更大贡献》,文章提到,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在今年2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张玉卓曾在回答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时透露,中央企业新兴产业布局加快,近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
  受访专家认为,近几年国资央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呈现“布局多、投入多、成效比较明显”等特点,甚至在部分领域有了重要突破,取得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
  不过,也需看到,国资央企在战兴产业的发展上存在一些亟待提升的情况,也面临较多挑战。“既有产业布局分散、市场集中度低的问题,也有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既有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也有盈利水平偏低的问题。”刘兴国指出。
  “国资企业规模大,应该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但它在规模效益方面体现得还不明显,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杜传忠说。
  强调产业协作,将积极研究出台一揽子政策
  针对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此次部署会提出要在产业布局、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和人才体制机制四个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在产业布局优化上,要坚持战略更聚焦、方式更灵活、视野更开放,及时把握产业演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服务和品牌,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
  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投入,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助推创新成果优化完善和迭代升级。
  杜传忠建议,在产业布局方面,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龙头企业,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总而言之,形成比较科学合理、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
  针对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刘兴国表示,一方面,要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大力整合创新资源,力争早日取得创新突破;另一方面,要优化创新组织方式,强化创新激励,深度激发创新积极性,提升创新产出效率与质量。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创新成果转化扶持,推动创新成果加快商业化应用。
  杜传忠还提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建立有效的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机制,充分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实现产业、技术和资金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此外,当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数字化、智能化要求很高,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在产业生态方面,此次部署会特别提出,营造开放合作的良好产业生态,深化与国内外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优化产业协作模式,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动力的体制机制上,部署会提出,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机制、管理体系、包容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5月30日,张玉卓在中国电科第三十八研究所、国机集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调研时再次强调企业合作,他表示,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科研机构务实合作,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投入,强化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资源共享,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集群。
  杜传忠表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国企、央企和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要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布局、融通发展,避免一些同质化竞争、低水平竞争。“在产业集群打造过程中,国资央企可以通过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链主企业;在平台打造、新基建建设等方面,国资央企应该发挥更重要作用,为其他所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平台支撑;在技术创新方面国资央企可以强化基础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挥优势。”
  刘兴国认为,加强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的合作,可以从多方面着手,一是深化技术方面的合作,二是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合作,三是深化股权方面的合作。“无论是从哪方面开展合作,中央企业都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要建立健全保障投资者利益的机制,提振民营企业参与合作发展的信心;二是要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让民营企业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提升参与合作发展的兴趣。”
  此外,部署会还透露,要积极研究出台支持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注意政策的有效性、各项政策的协同性,不一定是直接扶持,主要应该根据战兴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把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产业内在发展机制等作为政策重点。产业政策以实施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以竞争政策为基础,政府的作用不能够替代、更不能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还是应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有效发挥政府一揽子政策的作用。”杜传忠说。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央企如何才能“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