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儿童歌曲现状:“网红歌”席卷幼儿园展现错位与缺位

最新信息

专家谈儿童歌曲现状:“网红歌”席卷幼儿园展现错位与缺位
2023-06-01 15:13:00
你是否知道这一代小花朵们在唱什么?如今,“在特别大的花园里面挖呀挖”,俨然成为新一任儿歌顶流。许多“大朋友”不免感慨,记忆中纯真优美的童谣已然失去了听众,唯见成人化的内容、空洞无意义的“网红歌”席卷幼儿园。
  当下的儿童歌曲创作究竟面临怎样的现状?既符合时代特点、又对儿童有教益的音乐作品在哪里?儿童节前夕,南都记者对话音乐创作、制作领域资深从业者,广州市音乐文学协会主席兰刚,听他对这一行业现象做出解析。
  【对话兰刚】
  “儿歌荒”背后的原创音乐“迷途”
  南都:你认为当下的“儿歌荒”或者说“经典儿歌荒”,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兰刚:现在整个音乐圈做儿歌的人肯定少,我觉得有各方面的原因。当然有些人愿意写词,有作曲者看到觉得好的话,可能就拿出来做一首,但如果专职做儿歌,很难有回报,投资的话也不会愿意投。
  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社会进步太快了,而且孩子们能接收到的信息量太大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跟着视频攻略就可以装一台自己的电脑,你说这儿歌还怎么写呢?只能给三四岁的孩子写。等他们再长大一点,也不听儿歌了,只听自己喜欢的歌曲。
  我们把孩子当成小孩,但他们没把自己当小孩,他们的智商、情商,可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了。
  南都:在你看来,目前在儿童群体中流行的一些歌曲是怎么火起来的?
  兰刚:一方面说明游戏的力量太大了,像之前很火的一首流行歌曲,其实它是从一款孩子爱玩的游戏衍生出来的动画主题曲;二是作品本身真好,它的歌词、旋律也好,非常经典。如果歌曲本身不好的话,也没有机会。
  南都:这类歌曲的流行或许如你所说,是很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当它们风靡幼儿园的时候可能大家觉得有一点“错位”,也反映了儿童歌曲佳作的“缺位”。
  兰刚:现在我们中国的流行音乐产业确实在退步。就是一首歌火了之后,(业内)马上“扒歌”,用来投机。还有所谓的“三个月歌曲”的说法,就是版权方觉得某一首歌能火,能赚快钱,就在短视频平台上花重金去推,推三个月,把成本收回来了,这歌也就不复存在了。全程都不是从歌的品质上去评估的。现在很多(业内)人都不会写歌了。
  南都:其实就是跟风,然后批量制作出相似的东西?
  兰刚:对呀。这种歌没有什么价值。现在我们去KTV,还是愿意唱刘若英的《后来》,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你看,《隐形的翅膀》也已经变成儿歌了。
  儿歌创作者要与孩子们思想同步
  南都:作为资深从业者,你认为当下的儿歌创作应该回归经典的风格,还是更多地去迎合这一代儿童的心智现状?
  兰刚:我觉得儿歌可以参照《送别》的感觉写,像“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种诗词,既有意境,又有内涵,对孩子来说又比较朗朗上口,照着精品化的路线去做,传播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但说实话,这种努力不一定能变成持续的商业行为。
  我们现在的很多儿歌,歌词太空洞,旋律又不是小孩喜欢的,他们自然就不愿意听、不愿意唱。实际上你去看当下几个主流在线音乐平台的榜单,说唱乐在儿童青少年群体间的流行程度是最高的,但有多少创作者想过,把一些流行的节奏型填词、将儿童歌曲变成说唱?
  南都:你觉得在儿童对流行歌曲、流行元素的接受方面,家长、幼儿园老师或者互联网平台应该做些什么?
  兰刚:根本管不住。现在的孩子接收信息的渠道太多了,思维方式和成长路线都跟上一代人不同了。他们自己拿着手机,平时走在马路上的时候、外出用餐的时候听什么音乐,谁能控制得了?
  我唯一想呼吁的就是与时俱进。创作者要赶上孩子的脚步,与孩子们的思想同步,不然你创作的所有东西都是滞后的。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专家谈儿童歌曲现状:“网红歌”席卷幼儿园展现错位与缺位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