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肇庆镇域发展AB面

最新信息

解读肇庆镇域发展AB面
2023-06-02 10:06:00
剖析镇域镇情AB面,深度解读发展密码。
  今年3月24日,肇庆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肇庆分社联合推出肇庆高质量发展·镇域行——镇委书记打擂台栏目。报道组深入走访端州区城东街道、鼎湖区永安镇、高要区金渡镇、四会市罗源镇、广宁县潭布镇、德庆县永丰镇、封开县大洲镇、怀集县冷坑镇共八个镇街一线,与镇街“一把手”、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们共话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观察其在比学赶超中取得的成就、发生的变革。
  5月底,肇庆第一季“肇庆高质量发展·镇域行——镇委书记打擂台”栏目正式收官。回顾两个月的调研历程,报道组发现八个镇域各有特色,做强主业依势而行。作为县域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镇域发展模型,它们充分展现了肇庆镇域经济发展活力,对肇庆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起到重要的启示、探索与推动作用。
  策划:马喜生
  统筹:吴帆
  撰文:王焌鑫
  联合出品:肇庆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肇庆分社
  A面依势而行夯实发展根基
  在肇庆过百个镇街中,按照工业示范镇、农业特色镇、商贸现代镇、文旅特色镇四类划分,挑选工业示范镇金渡镇、永安镇,农业特色镇潭布镇、罗源镇、冷坑镇、永丰镇,商贸现代镇城东街道,文旅特色镇大洲镇,为首批镇域发展观察模型。
  纵观这八个街镇,它们特色不同、定位不同,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但均表现出做强主业,依势而行的发展思路与决心。
  “工业是我们镇的立身之本。”在调研过程中,金渡与永安的两位镇委书记均表达出,工业产业是工业示范镇的发展基石。
  金渡“两手并重”。从“中国压铸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出发,踏上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的金渡,逐渐构建起精密智造、电子信息、预制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体系,5家上市企业、超60家规上企业支撑起167亿工业规模总产值,使之成为高要区第二大工业示范镇。
  永安“老牌翻新”。借着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鼎湖新区起步区发展之势,永安强化提供产业发展要素能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新兴产业强势进驻。今年第一季度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45.5%、增加值增长47.3%,促使鼎湖区实现经济发展“开门红”。
  两大工业示范镇纷纷向“新”发力,四大农业特色镇则立足当地“土特产”、特色农产品,发展现代化农业,解开农业“致富密码”。
  “不是所有番薯干,都叫潭布番薯干”“不是所有蔬菜,都能成为供港蔬菜”……立足“番薯干”,全国“一村一品”专业镇潭布镇打造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以番薯干为龙头产业,带动全镇全部农产品加工产值超10亿元。
  立足“冷坑菜”,全市唯一的全国重点镇冷坑镇建起省级蔬菜产业园,蔬菜达到供港标准,日产量可满足10万人需求,成为县域副中心优培对象。
  立足“蓝莓”,特色古村落众多的永丰镇探索“倒包返租”模式,建起农业版“通用厂房”,实现蓝莓产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立足“伯父丝苗米”,全市面积最小的水稻镇四会罗源镇,引进了水稻优质企业,探索“稻鱼共生”示范项目,建设稻鱼综合种养基地。
  乡村除了有优质的农业资源,还富含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依托面向两广、面向全国的贺江碧道画廊“乡村名片”,大洲镇打造了两广源流博物馆,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打造了五公里范围文旅体商圈,发挥“体育+文化+旅游”的综合效益,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城市是都市产业优势之地,也是发展商业的主阵地。城东街道大力推动“商旅创”发展,努力把都市产业优势转化为特色街道发展优势,如今已成为全市消费最旺、客流最多、业态最全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地。
  仔细观察这八个镇域发展A面,金渡依势而行,永安借势而进,潭布、冷坑乘势而上,永丰、罗源逆势而为,大洲、城东造势而起,夯实了各自的发展基础,挖掘出发展增长点,在比学赶超中勇攀高峰。
  B面直面短板寻求跨越发展
  凡事有A面,就会有B面,发展镇域经济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多个镇委书记数清各自“家底”后,纷纷直言各自发展短板,综合来看主要集中在土地要素、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人才引育等方面。
  “虽然金渡在工业方面有一定基础,但体量上、规模上、质量上仍与全省先进镇有差距。”“永安镇内规模大、创新强的龙头企业仍有欠缺。”金渡、永安两位镇委书记所言工业“大而不强”的发展困局,主要反映了工业镇产业结构布局需要优化升级。
  金渡的压铸产业已发展30余年,永安过去大范围承接陶瓷等产业转移,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产业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优势减弱,新兴产业落户发展空间有限、优质企业对园区现代化水平需求相对较高。“老牌”工业镇整体呈现出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品牌、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速度缓慢,工业基础优势难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等趋势。
  对发展空间“喊渴”、对产业优化“呼唤”,不仅体现在工业上,农业、文旅乃至商贸也存在同样瓶颈有待突破。
  大洲镇缺少文旅项目用地指标,永丰镇发展农业以点状供地为主,城东街道因经济起步早优质土地资源被挤占,罗源镇体量最小可利用资源有限,潭布只有番薯干一个龙头产业……镇域能级较小,龙头项目落地不多,产业布局较为局限单一,镇域经济发展体量难以提升。
  报道组发现肇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还体现在城乡二元结构上。以永安镇为例,日益崛起的起步区范围已逐渐有了城市面貌的雏形,前来务工的高端人才、产业工人越来越多,未来作为生活区的镇域能级将跟不上迅猛发展的经济体量,人才招不来、留不下等矛盾将不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必然经历坎坷。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报道组通过观察发现,肇庆镇域发展过程遇到的矛盾瓶颈,与广东相关镇域情况具有一定共性。这是肇庆爬坡越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大考”,也是肇庆为全省实现平衡协调发展,一体化做强做优镇域发展所做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需要提振信心。今年以来,肇庆相继提出落实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三年行动。5月,肇庆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从政策指引方面,针对镇域对症下药。工业示范镇可以“引凤”行动为切口,以“筑巢”行动为抓手,瞄准全国百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招大引强,努力构建优势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推动镇域工业跨越式发展。而农业特色镇、商贸现代镇、文旅特色镇则应立足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探索解决路径,将发展短板转化为潜力板。
  肇庆已先行启动“两工两农”4个乡镇示范建设,把“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重大工程来抓,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未来锚定目标打造发展中坚力量
  将A面的基础优势进一步夯实,将B面的发展短板转化为潜力板,“A+B”才能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为抢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锚定“再造一个新肇庆”发展目标,这八个镇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计划。
  金渡镇将继续发挥“中国压铸产业集群示范基地”优势,以全产业链配套延展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促进压铸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纵深拓展预制菜产业,以镇域腾飞为县域发展贡献力量。
  永安镇将依托起步区平台,推动四个高水平园区建设,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引导扶持镇内存量经济主体转型升级,以“两化融合”带动更多资源落户鼎湖区。
  潭布镇将以番薯产业发展为支撑,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径,打造成为全市薯类食品加工中心、全省最大优质番薯干加工基地。
  冷坑镇将不断发展壮大蔬菜等优势产业,提升镇域综合实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全力创建怀集县域副中心,助力怀集建设成为“岭南蔬菜之乡”。
  永丰镇将全力发展蓝莓深加工产业和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深入挖掘古蓬古村落等文旅资源,聚力打造蓝莓特色小镇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小镇。
  罗源镇将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重点抓手,通过盘活流转土地、改造废旧老屋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不断挖掘乡村旅游康养等新增长点,写好小地方的镇域发展“大文章”。
  城东街道将打好“发展用地”“人才集聚”攻坚战,盘活闲置地块,加速人才集聚,以产业增资招商行动为总抓手,持续推进商贸、旅游、创意产业发展。
  大洲镇将以“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体育经济”为核心,打造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兼具岭南特色的文旅名镇。
  剖析这八个镇的奔跑路线,报道组发现,若镇域发展足够强壮,县域发展就能挺直“腰杆”,带动乡村共同发展。要想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突出问题,肇庆唯有抓住镇域这一关键“突破口”。
  当前,肇庆市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路线图和施工图已经描绘,全市一百多个镇街开启“百千万工程”奋斗新征程。
  “再造一个新肇庆”,百镇同频共振,各施所长,各尽其力,在高质量发展漫漫长路上,留下奋力前行的奔跑身影。
  ■他山之石
  特色小镇发展的浙江经验:
  推动实现
  产城人文融合
  从璀璨亮丽的四大都市区到星罗棋布的特色小镇,从集聚辐射能力强大的三大城市群到一个个“小而美”“小而精”的美丽县城、美丽乡镇……浙江是全国城市化发展最快且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决定后势。肇庆落实“百千万工程”,如何回答镇域发展命题?浙江城镇化推进的四个核心经验做法可学习、可落地。
  一是强调特色小镇战略定位,全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
  依托2006年至2015年浙江省新型城市化战略十年的成功实践,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战略,创造性地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转型升级期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抓手。一时间,特色小镇迅速成为浙江改革发展的“金名片”。2017年,浙江省在出台特色小镇建设指导文件、公布前三批108个特色小镇名单后,出台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第一个地方标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并配套机制改革,推动特色小镇战略落地,创新考核,动态淘汰低速低效发展的特色小镇。
  机制之下,必有行动;高压之下,比学赶超。若肇庆也能制定相应奖惩机制,过百个镇的驱动力则更强,工作开展也将更扎实,成效也将更明显。
  二是引导特色小镇融合,根植产业优势、凝聚高端要素。
  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实践中,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强调产业定位“特而强”,要求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将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块状经济转型与城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产业升级发展搭建平台。
  同时,通过产业结构高端化推动制造业供给能力提升,通过发展载体升级助推传统特色产业新发展,通过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吸纳创新创业人才。
  观之肇庆,一批工业示范镇名单已定,各镇均具备相对成熟的优质产业基础,除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外,还需注重产业与镇域发展整体升级提质。
  三是确立市场化运营机制,保障特色小镇建设良性运行。
  企业在浙江特色小镇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而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在小镇中的导向作用,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在特色小镇壮大、提升中的主导作用,也成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经验。
  在特色小镇独立运作方面,浙江给予了当地居民更多空间,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幅提高,各类建设主体也纷纷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中,撬动了多样化的建设资金,解决了“钱从哪来”的关键问题。
  在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方面,浙江坚持以社会资本为主体,实施产城一体化开发建设与持续运营。提出创新融资,以产业基金、股权众筹等融资为重点,加大引入社会资本力度,形成了特色产业运营、旅游运营、城镇运营一体化、不分离的紧密经营关系。
  四是突出人本导向,实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
  任何一个小镇在萌芽期均表现为单一产业、单一功能、孤立和分割状态,但越来越成熟的特色小镇最终将实现“产城”融合、“产人”融合、“城人”融合。浙江的成熟经验告诉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注重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性融合,因地制宜、依势而行、不断挖潜,夯实小镇发展能量。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解读肇庆镇域发展AB面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