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盐碱地上的油菜丰收:从改良土壤到增收高产

最新信息

实探盐碱地上的油菜丰收:从改良土壤到增收高产
2023-06-06 16:27:00
6月3日上午10点多,太阳升高,油菜地里的露水渐渐散去,江苏盐城东台市的一处农场中,收割机开进了农田,开始这一季进行最后的作业,之前割倒后在地里“后熟”的油菜,齐刷刷地卷进收割机,转眼变成黑黝黝的油菜籽。
  这片位于江苏东台市的沿海滩涂地上,油菜收割也进入了最后时刻,农场主张绿林种植的2000多亩油菜,当天上午就能收完,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尝试种植了200亩耐盐碱的高产新品种,在前一天的测产中,实收亩产323.87公斤,比他过去种的品种,产量提升了50%。
  二十多年,滩涂盐碱地变成耕地
  张绿林的2000多亩油菜地,距离黄海只有一公里左右,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地里就能看见海。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绿林从老家安徽来到这里,租地种田,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滩涂,终年被潮水浸染的土地,是名副其实的盐碱地,“当时种粮食是不可能的,只能种一些耐盐碱的作物,比如棉花、油菜等,张绿林种了很多年棉花,后来土壤慢慢好了点,才开始不种棉花,主要种油菜。”
  油菜是耐盐碱作物,在许多不适宜种植粮食的盐碱地上,油菜都可以顺利种植,且具有改良土壤的功效,如果和粮食作物轮作,还有帮助下茬粮食增产的效果。从事耐盐碱油菜品种培育的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助理研究员邓晋武介绍,“油菜本身具有很好的耐盐碱性,同时,它是双子叶植物,和小麦、水稻、玉米等单子叶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有差异,这就使得油菜在和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时不会出现连作障碍。根据研究,在油菜和粮食作物轮作的情况下,下茬的粮食作物可以增产10%左右。”
  比促进增产更重要的是油菜改良土壤的功能,在盐碱地中生长的油菜,通过秸秆还田等方法,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并降低盐碱度。张绿林告诉记者,他租的2000多亩地,二十多年中,已经从滩涂变成了耕地,现在不但油菜产量不错,还可以种水稻、小麦等,“前些年种小麦,亩产就四五百斤,同样一块地,种油菜也能有四五百斤。所以我们普遍还是种油菜,这些年土壤慢慢变好,小麦的产量也上去了,所以我们也开始种一些小麦,和水稻轮作。”
  油料扩种,不能忽视盐碱地的作用
  我国是油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进口大国,我国食用油对外依赖度达到70%左右,扩大油料产能,是降低进口依赖、提高油料自给率、保障居民油料消费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推动油料产能的提升,而盐碱地,无疑是一个广阔的空间。
  据统计,我国有5亿多亩盐碱地,其中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有1.85亿亩,而可用于油菜生产的面积在1亿亩左右,而我国常年种植油菜的面积为1亿亩左右,这意味着,如果在适合油菜种植的盐碱地上。全部种上油菜,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就可以翻一番。
  张绿林种油菜的东台市有悠久的油菜种植历史,是国家级优质商品油菜籽生产基地、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中国农业科学院油菜产业专家团示范县、国家油菜绿色革命科技行动示范县等。同时,东台市还有85公里的海岸线,以及沿海广阔的滩涂盐碱地,这些盐碱地,在未来,都有可能成为油菜的“沃土”。
  油菜本身是耐盐碱作物,也是改良盐碱地的优质作物,邓晋武介绍,土壤含盐量在千分之三及以下,被认为是轻度盐碱,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六,为中度盐碱,一般来说,中度盐碱地就不适合绝大部分作物生长了。此外,不同区域环境不同,盐碱地改良、利用的方法也不同。
  事实上,在盐碱地种植油菜的技术攻关早已经开始,邓晋武介绍,他们早年就开始在新疆、黄河流域等地进行不同的盐碱地油菜种植试验。
  新的模式,一种可复制的经验
  2022年秋冬之际,张绿林种植了一种新的耐盐品种——中油杂501,这个品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团队历经10年攻关选育而成,具有耐盐碱、耐密植等特点。据介绍,在水培条件下,耐盐碱能力高达千分之六以上,种植密度每亩2万株左右的区试中,平均亩产213.11公斤,比对照增产12.66%,含油量高达50.38%,平均亩产油量比对照增加26.93%,配套密植高产新技术。2022年中油杂501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湖北襄阳创造了亩产419.95公斤、亩产油量211.57公斤的纪录。
  张绿林种了200亩左右中油杂501,并使用了配套的密植、种子包衣等技术,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无人机绿色防控,最后机械化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张绿林告诉记者,“我们种的普通油菜,1亩地一般种1万-2万株,新品种可以达到6万株,但化肥农药等投入并没有增加多少。”
  科技正在改变着这片沿海盐碱地上的耕作模式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孙坦介绍,早在2013年,中国农科院在全国牵头开展了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通过集成先进适用技术、构建高产高效模式、建立示范基地等,攻克盐碱地油菜高产的难题。
  那么,在张绿林的农场中,又用了哪些技术?邓晋武介绍,首先解决的是油菜在盐碱地出苗的问题,油菜适应能力、生存能力都很强,但作为双子叶植物,它也有双子叶植物普遍的弱点,即出苗相对较难,尤其在盐碱地种植时更明显。“通过种子包衣、耐盐碱品种选育、密植抗盐等技术,保障种子的发芽出苗,哪怕它长得矮一点,单株的产量低一点,但密度上来了,群体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总产就会得到显著提升。事实上,由于油菜本身强大的适应能力,发芽出苗之后,就会轻松很多。”
  未来图景,攻关仍在进行之中
  当前,我国油菜平均亩产为140.3公斤,张绿林的盐碱地中,200亩耐盐碱耐密的油菜新品种,实测亩产323.87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一倍多。
  这是一个重要的成果,孙坦介绍,该成果为“以种适地”盐碱地治理和利用、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而就在今年5月,中国农科院又联合国内18家盐碱地科研院校企业等单位,共建了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和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耐中度盐碱的粮油、饲草、特种经济作物新品种、品系80个以上,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3000万亩,带动1300万亩盐碱耕地质量普遍提升1-2个等级,单位面积综合产能提高25%以上。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良后,张绿林的农场已经是轻度盐碱地,但是这里的经验,想要真正复制到中度盐碱地上,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邓晋武说,在中度盐碱地上,当前的目标是亩产130公斤左右,力争达到全国油菜平均水平。而在重度盐碱地中,则以改良土壤为主要目标。此外,邓晋武告诉记者,在西北盐碱地区域,以傅廷栋院士领衔的团队正在组织全国专家一起培育耐盐碱饲用油菜,充分利用西北地区的秋闲田光热资源种植饲用油菜,对改良盐碱地和解决西北地区冬季青贮饲料缺乏的问题意义重大。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更好地利用盐碱地,扩大油料作物产能,在不适合种粮的盐碱地上种满高产优质的耐盐碱油菜,提高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保障油料安全。”邓晋武说。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实探盐碱地上的油菜丰收:从改良土壤到增收高产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