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交租赁董事长李青岸:以整体业务转型升级,推动平台业务向优迁徙

最新信息

专访中交租赁董事长李青岸:以整体业务转型升级,推动平台业务向优迁徙
2023-06-07 17:45:00
“未来城投将进入整合转型、重新洗牌的阶段,不过作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力量,城投仍会存在。地方要把平台做实、平台要把产业做实。”中交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租赁)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青岸表示。
  过去几年,租赁行业广泛介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随着近期一些风险事件的发生,城投业务如何开展尤为市场关注。
  “业务转型是公司未来3-5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我们要以整体业务转型升级,稀释平台业务占比,推动平台业务向优迁徙。”中交租赁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青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装备租赁业务、系统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深入服务中交集团产业生态等方式提升产业类业务占比。另一方面,城投业务规模还会保持适度增长,但要优中选优,杜绝空壳类平台业务,适度加大对有核心资产的平台、产业园区类平台的业务投放。
  中交租赁于2014年5月在上海自贸区成立,注册资本金57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总资产达541亿元。今年中交集团拟对中交租赁进行增资,增资后中交租赁资本金有望进入行业前十。
  城投租赁物变得稀缺
  《21世纪》:在过去几年中,租赁行业普遍进入城投领域。你对城投行业怎样研判?
  李青岸:历史上看,基建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城投是地方政府开展基建投资的依托。但当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经济发展要依靠企业转型、科技创新,叠加中央反复强调“打破政府兜底预期”,未来城投将进入整合转型、重新洗牌的阶段。不过作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力量,城投仍会存在。地方要把平台做实、平台要把产业做实,不能一个县有十几个平台,最多一两个就够了。
  《21世纪》:中交租赁城投业务方面的布局如何?近年来出现哪些变化?
  李青岸:中交租赁成立后,立足于服务集团主业的定位,主要围绕中交集团最成熟的两个业务板块展业,一个是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比如公路、桥梁、码头等,另一个是大型的工程设备。
  市场上平台类融资租赁业务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融资类的平台业务,这类平台没有收益或者收益很少,也没有核心资产;第二类平台有核心资产;第三类是产业园区类的平台。目前我们的策略是第一类业务坚决不做,对于后两类业务尤其是产业园区平台类业务,也符合我们主业方向的,仍然会择优介入。
  也就是说,平台类业务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有选择地做,不是哪个平台有资金需求,我们就去做。我们对平台类业务也提高了准入门槛,比如对城投所在地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要求有所提高。
  展望看,我们将坚持立足中交,服务主业,面向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定位,“十四五”末公司资产规模预计将达到1000亿,平台业务绝对规模相比现在还将有所增长。但从结构看,我们平台类业务占比将逐步压缩,“十四五”末平台类业务占总资产比重将压降至50%左右,剩余的部分就要靠转型发展来弥补。
  《21世纪》:对于城投业务,租赁物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据你观察,这些年城投业务的租赁物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中交租赁如何选取租赁物?
  李青岸:早些年,租赁行业介入城投平台业务时,管网类资产成为最普遍的租赁物。因为一条管网建设规模往往数亿甚至十几亿,经过资产评估,就能通过租赁公司做几亿的融资。但是地方上的管网资产大多没有收益,属于公益性资产,以公益性资产开展融资存在合规风险。
  后来融资租赁划到原银保监会监管后,监管更趋规范,业内以管网作为租赁物的大幅减少。现在市场出现了资产荒,对于融资租赁行业则是租赁物稀缺。当中登网(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出现一个好的租赁物被“释放”时,很多租赁公司会马上派人跟进。
  对于中交租赁而言,以管网作为租赁物的业务已经严格禁止了。我们对租赁物有三个明确要求,一是资产必须权属清晰、真实存在,不能是已经抵押过的资产;二是资产必须有收益;三是资产可移动。目前,平台公司满足这些条件的租赁物并不多。
  发力三类业务,做实“融物”
  《21世纪》:在稀释城投业务后,新的业务方向在哪?
  李青岸:“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以“融资”“融物”为主要特征的融资租赁行业将推动资本与实体经济的精准对接。从海外看,融资租赁行业的市场渗透率在20%—30%,而国内当前只有9%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下一阶段融资租赁行业将释放出大规模的潜在市场、迎来新一轮的需求井喷。
  对于中交租赁来说,“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三类业务:一是装备租赁业务。根据相关机构预测,中国工程机械租赁渗透率将由目前的35%提升至未来的55%,工程机械租赁市场未来空间将超过1.5万亿。我们已于年初新组建了工程装备业务部,统筹推进装备租赁市场的布局与开拓。下一步,我们将以装备经营性租赁为突破,依托公司在盾构机、船舶、装配式建筑、周转材料、汽车租赁领域上的差异化优势,探索“造—买—用—管—转”五位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是系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建立新产业准入筛选模型,我们未来三年将重点布局海上风电、光伏、储能等绿色能源细分赛道,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数字科技等新型智慧领域。三是深入服务中交集团产业生态,以“中交产业生态圈”作为发力重点,黏合上游供应商、下游分包商的闭环性金融服务需求。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资产总规模将超1000亿元、利润总额超20亿元,其中资产的一半来自于产业领域。
  《21世纪》:新基建、绿色投资等领域,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也在加大布局。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融资租赁公司做这些业务有什么差异点及竞争优势?
  李青岸:融资租赁的经营模式和银行信贷模式有很大的差别。银行放不放贷款,主要看企业的金融信用,银行贷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抵押担保措施。但很多新兴产业、新兴的企业前期没有资产,也很难找到担保方,这时融资租赁就可以弥补这个空缺。融资租赁是实物信用和金融信用相结合,通过设备等资产作为信用保障基础,可以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新兴行业设备投资的融资难问题。
  对于银行来说,它不看产业,只要信用够、资质够,它就放贷。而融资租赁涉及融物,需要购买物权然后才能进行融资,也就意味着融资租赁公司也看重物权所在的产业。换句话说,融资租赁公司需要懂这个产业,也需要配备这方面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融资租赁对新兴行业的成长能起一定的助推作用。
  现在中交集团计划向中交租赁增资,按照4倍的杠杆计算,未来几年我们可以投入几百亿到新基建这些新兴产业中,帮助孵化一些企业。但是我们不懂的行业,比如飞机租赁领域,因为我们不熟悉,和中交集团的主业也没有相关性,我们绝不会盲目进入的。
  《21世纪》:一些业内人士称,回归本源是租赁行业的未来之路。对此,你如何看?
  李青岸: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金融业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首先,融资租赁行业也属于金融行业,因此“服务实体经济”也是融资租赁业回归本源的核心要求。截至2023年3月末,中交租赁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约2481亿元,实际投放资金约212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新注入的资本金到位后,我们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而随着公司业务的转型,中交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还会有明显提升。
  其次,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业态。但在前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虚构租赁物、租赁物没收益等问题时有发生,融资租赁业务只注重融资,但忽视了融物。未来融资租赁行业回归本源,要同时做实“融资”“融物”,尤其要重视“融物”。
  第三,融资租赁具有产融结合的天然优势,通过“产业金融+专业服务”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国家战略与产业趋势,始终是租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和“风向标”。作为行业主体,要在实体市场中挖掘潜力、在产业转型中寻找机遇,才能构筑新的增长动能。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专访中交租赁董事长李青岸:以整体业务转型升级,推动平台业务向优迁徙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