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如何实现碳中和?首届碳博会上 上海黄浦带来这些实践成果

最新信息

中心城区如何实现碳中和?首届碳博会上 上海黄浦带来这些实践成果
2023-06-12 13:02:00
6月11日,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碳博会为绿色低碳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搭建了交流、合作、对接、展示的公共平台,助力企业更好地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黄浦区是上海的经济、行政、文化中心所在地,也是楼宇经济的代表城区之一,本次碳博会携中船(上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区内节能降碳服务企业积极参展,重点展示了区域低碳发展、示范引领、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据了解,2022年黄浦区生产总值位居中心城区首位,经济密度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单位增加值能耗0.056吨标准煤/万元,处于上海市各区首位,连续10年获得市对区节能降碳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级。服务经济占比超过95%,形成了以金融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为主导,文旅服务、健康服务、科创服务为新动能,以建筑楼宇为主要载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筑楼宇节能增效成为黄浦区碳达峰碳中和的主线。
  黄浦区的节能降碳工作以公共建筑领域为主,注重建筑能效提升和高效运营,重点公共建筑能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年来,黄浦区从“点、线、面”的多维角度开展低碳示范创建,完善相关管理机制、支持政策和数字化平台。积极搭建低碳工作全面完整的架构体系,形成科学立体的实施方案,为城市建成区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一套创新发展模式和典型案例。
  “一个点”,即率先开展“一大会址 · 新天地”市级近零碳排放实践区示范建设。该实践区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包含中共一大会址、上海时尚地标新天地等,集商务、商业、生活休闲于一体。通过整体推动新天地商业、商务等建筑有序实现零碳排放,重点打造瑞安广场-中环广场等光伏产能连廊、光伏产能高架、光伏景石驳岸等光伏产能,大力推动香港新世界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等二十余幢建筑的节能低碳化改造,搭建碳排放管理平台,推进公众活动碳排量化分析及绿色激励,发布《“黄浦区一大会址 · 新天地”大型活动碳中和指南》,推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时装周等赛事活动的碳中和,打造中心城区近零碳排放实践区。
  “一条线”,是推进商业建筑需求侧管理和建筑能效提升两个国家示范项目。建成全国首个“商业建筑需求侧管理”国家级示范,推进百幢商业楼宇需求侧响应资源能力建设,虚拟发电量超过50万千瓦时。同时,以住建部科技示范项目——“科技赋能-黄浦区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示范项目(示范区)”为抓手,围绕“硬改造、软调适、细管理、建机制”工作方法论,创新能效提升模式,滚动实施《黄浦区百幢楼宇能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累计完成日月光、来福士广场等重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50余项,建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其中,新世界城获得蓝天杯高效机房,上海音乐厅、香港新世界、上海大剧院等一批改造项目获得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铂金奖和金奖,斯格威大酒店获得能效金牌“领跑者”称号。
  “一个面”,是全面推进全域低碳示范,营造低碳示范创新良好氛围。在公共区域,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汉堡馆建成黄浦首个超低能耗建筑;董家渡绿色生态城区项目获得本市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称号;全区两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累计达到42幢,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复兴地块办公用房等一批新建建筑中得到有效应用。在居民区域,汇龙新城社区成功获得 LEED v4.1 Communities: Existing(既有社区)金级认证——成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项目。耀江花园创建成为首批市级低碳示范社区,黄浦新苑、蒙西及汇龙社区成为第二批市级低碳示范社区。试点建设了7个超低能耗建筑(31万平方米)。开展点位分类实效、源头投放环境、回收服务体系、沿街商铺管理、宣传培训等“五大行动”。在交通领域,建成3个市级充电桩示范社区,1个市级公共出租车充电示范站,上海首个道路停车场充电示范项目和道路停车场直流快充站,成为上海低碳道路上的绿色风景线。 这些案例在碳博会现场均有展示。
  碳博会上,黄浦区还上线发布了碳普惠平台用户端及管理界面。该平台是黄浦区实施,面向广大市民的公益性、普惠性平台。现场,碳普惠平台的小程序“注册有礼”活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大家纷纷排起队伍,拿出手机,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功能。此次活动的奖品是“碳中和”中性笔,“碳中和”中性笔的制造材料,来源于废弃的餐盒、饮料杯等,经过收集后送入特定的加工工厂,制造成可循环使用的PP中性笔,体现了废旧物品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意义。
(文章来源:东方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心城区如何实现碳中和?首届碳博会上 上海黄浦带来这些实践成果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