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海协会长和振伟:中企仍要坚持“走出去” 重点关注三大区域

最新信息

专访中海协会长和振伟:中企仍要坚持“走出去” 重点关注三大区域
2023-06-15 09:06:00
财联社6月15日讯(记者齐林)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关系日趋紧张、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之际,中国企业是否还要“出海”投资,又应该投向哪,相信这些问题正成为相当多国内企业家近期反复思考的问题。
  恰逢第十三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周五即将在北京召开之际,财联社记者邀请会议主办方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和振伟会长,对有关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访谈。
  对于是否要“出海”投资,他的观点很坚定: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资本,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他以飞机出行举例称,“大家都会去坐飞机是吧?但我们不能因为说飞机可能会有事故、会有风险,我们大家都不坐飞机了。”
  他进一步指出,全球各个地区之间存在发展差异和不平衡,这会让资本有动力向“洼地”流动,流向那些更可能会产生效益、更需要资本的地方。而且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与世界主动接触,才能更好地掌握全球最先进的技术。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经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许多企业也撞到“需求饱和”的天花板,“出海”也成为破除“内卷”的一个途径。他表示,与其在国内与同行拼得“头破血流”,还不如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这么多国家,有这么多的需求,不如把视野拓宽一些。
  和振伟曾被派驻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担任外交官,离任回国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担任调研员。调任发改委直属的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后,他领导创办了中国对外投资洽谈会,之前已经举办了12届。
  成立于2003年8月的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主要工作是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为国内企业“走出去” 投资发展提供服务, 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组织与协调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防范风险和提质增效等咨询工作。
  “一带一路”倡议指明方向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第10年。在这十年中,大量中国品牌、中国企业积极跃出国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些国家自然也是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重点国家和地区。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10.5亿元人民币,继续维持增长势头;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5514份,新签合同额达到8718.4亿元人民币。
  对于过去10年“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绩,和振伟如数家珍般地列出了许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贯彻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发展经验,在“一带一路”的合作中格外重视物流连通领域的合作,包括目前“客货两旺”的中老铁路,还有即将投入建设的中吉乌铁路,都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商贸往来。中欧班列也是“一带一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从最初需要政府补贴,到现在不需要任何扶持,发展得非常好;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还出现了逆势向上的发展姿态。
  除此之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也结出累累硕果,其中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为最为突出的案例之一。从2014年开始,中哈产能合作总共展开了19轮对话,总共列出52个重点合作项目,投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举例而言,葛洲坝集团在那里建设了一个年产100万吨的水泥厂,还有中国有色投建的电解铝厂,都填补了哈萨克斯坦当地的产业空白。在农业方面,陕西西安的爱菊粮油利用当地的菜籽进行粗加工,通过中欧班列运回西安,进一步加工成精炼油后在国内进行销售。
  去哪里:中亚、中东、南亚和东南亚
  在解决“投不投”的问题后,“去哪里”就成为中企海外投资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和振伟给出了3个值得中国产业资本重点关注的区域。
  首先就是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从地缘上来说,这些国家都是中国的近邻。5月在西安刚刚举行中国-中亚峰会,之前2月在青岛也举办了“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这都展现出一个很好的趋势: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政府部门,对中亚地区的合作是高度重视的。
  据他介绍,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互补性也非常强,这些地区不仅有天然气等能源,在绿色生态农业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企业完全可以用好农业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投资”的合作,形成整个生态链和产业链。同时,中亚国家的日照资源非常丰富,例如乌兹别克斯坦365天里平均330天都有日照,包括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领域的中国企业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前景都非常好。
  中东地区也是他推荐的另一投资目的地。在中国斡旋沙伊和解的背景下,成功地让中东地区实现了和平,也为经济合作奠定了空间。
  和振伟指出,中国企业未来应当更加关注跟中东地区的合作,特别是沙特这样的大国,不仅有建设新未来城的计划,同时也在大力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等,将来会有很多项目投资机会。
  第三个区域是东南亚和南亚区域,这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有关。在实施RCEP后,中国与许多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免除许多关税,相互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会越来越多,相应地投资机会也开始增加。
  哪些产业已经具备出海投资优势?
  与早些年中资企业“出海”就是搞基建不同,随着中国产业格局的精进,国内许多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开始具备全球化竞争优势,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
  和振伟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不落下风。新能源汽车就是中国产业“弯道超车”的案例,不仅具有全球领先优势,还迎合了全球“双碳”发展的大趋势。
  另外一个例子是数控机床,今年4月他率团访问俄罗斯,原来俄罗斯市场的数控机床100%都是德国和日本的,俄罗斯人原本更加崇拜德国的品牌和技术。现在随着西方的制裁,德国和日本企业全部撤出后,俄罗斯市场完全留给了中国的数控机床。访问俄罗斯期间,许多俄罗斯人告诉他,没想到中国的数控机床已经能达到和德国、日本同样的水平,性价比还更高。随着中国品牌的知名度继续提升,完全可以和西方“PK”一下。
  与电动车类似,中国的光伏、风电、储能等多个领域也已经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
  最后,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农业技术、种业和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方面也适合进行对外投资,中国在这些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例如,中国目前正在加大和尼泊尔的农业合作。虽然尼泊尔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但其亩产量与中国相比基本上就是个零头。而在全球范围内,像尼泊尔这样的情况就太多了。
  风险防范意识仍有欠缺
  当然,鼓励企业“走出去”并不意味着买张机票就足以投资全球。中国企业不仅需要清楚地知道有哪些风险,同时也要提前做足功课将风险降到最低。
  和振伟强调,在风险防范这个问题上,不论是央企、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是比较欠缺的。甚至有些企业知道有风险,还会抱有侥幸心理,不去做好准备。
  现在国内的配套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中,已有一些咨询公司开始做海外投资前期的调研和尽职调查,从前期开始做一些法律方面的准备。另外,国内也有险企开始行动起来,协助中国企业防范和降低海外投资风险。
  例如,江泰保险经纪公司搭建了一个“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保险联盟,里面有全球一百多家的保险经纪公司,专门为企业提供最适合的保险公司。江泰还有一个全球保险救援联盟,如果“走出去”的中国公司碰到战乱、地震等问题,救援公司也会第一时间赶到。
  由中海协与江泰国际合作联盟、江泰全球救援联盟合作举办的2023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上周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走出去全球风险版图》、《2023中国企业走出去供应链安全全球风险版图》等报告。
  外洽会:专注“走出去”的唯一平台
  对于本周五即将召开的外洽会,和振伟表示,外洽会是全中国唯一一个专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平台,主打对外合作投资洽谈。每一届外洽会都有超百个国家的代表和超千位企业家、专家参会或设展,此次亦不例外。
  据他介绍,中海协搭建这个平台,主要有三个目的:
  首先,是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国家对外投资的政策,和政府保持相同的节奏;
  其次,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获取项目信息和第一手的资料,参会单位可以与各个国家驻华的使领馆、投资促进机构和金融机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对接。其中“一对一洽谈”依然将是本届会议的重头戏,参会单位不仅是过来听会,也能成为会议的主角;
  最后,外洽会也是世界各国来中国招商引资最好的平台,这也有利于世界各国对“一带一路”产生更深刻的体会,以及更好地了解中国。
(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专访中海协会长和振伟:中企仍要坚持“走出去” 重点关注三大区域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