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瑞信宣告合并 在华业务牌照面临取舍难题

最新信息

瑞银、瑞信宣告合并 在华业务牌照面临取舍难题
2023-06-19 11:23:0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汪友若)时隔不足三个月,瑞银集团(下称“瑞银”)收购瑞士信贷集团(下称“瑞信”)的进展便迎来关键时间节点。当地时间6月12日,瑞银在官网公告,瑞信已经并入瑞银,合并后的实体将作为一个合并银行集团运营。6月12日是瑞信在瑞士证券交易所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同时瑞信的美国存托股份(ADS)将不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
  但法律意义上的完结并不意味着这一桩并购案已画上句号。根据瑞银的公告,在进一步整合之前,瑞银将采用以下治理模式:瑞银集团将管理两家独立的母银行——瑞银和瑞信,每家机构将继续拥有自己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并与交易对手打交道;瑞银董事会和执行董事会将全面负责合并后的集团。
  两家巨头业务层面的合并将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瑞银董事长Colm Kelleher此前表示,完成业务整合至少需要三到四年时间。目前,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的展业格局已经开始受到影响,摆在第一位的便是“一参一控”的监管问题。
  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
  瑞银目前对其中国证券子公司瑞银证券持股67%;瑞信目前持有瑞信证券(中国)51%的股权,此外,瑞信此前从另一股东方正证券手中收购剩余49%股权以实现全资控股,这一交易目前还没有正式获得监管审批。但无论如何,瑞银证券、瑞信证券此前均达到了外资控股条件,突如其来的合并使得瑞银证券和瑞信证券将受同一股东控制。在“一参一控”限制下,瑞银证券和瑞信证券的牌照或将面临“一去一留”的抉择。
  从业务范围来看,瑞银证券的经营范围广于瑞信证券。瑞银证券的诞生有其特殊性,由于是由原北京证券重组而来,前北京证券的存量资产都被瑞银证券继承,包括全牌照优势。官网显示,瑞银证券经营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代销金融产品;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
  瑞信证券(中国)此前在A股市场仅有股票和债券承销与保荐、证券经纪业务(限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牌照;2023年3月,瑞信获准变更业务范围,证券经纪业务范围扩展至全国,并增加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业务两项牌照。
  对于合并后的集团来说,为其在中国境内的业务寻找合适的买家或是可能的选择。此前曾有市场传言,花旗集团一度有兴趣收购瑞信证券(中国)在境内的证券经纪业务。不过花旗集团后来放弃这一选择,坚持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业务体系。
  受政策限制的不仅仅是两家巨头在华展业的证券公司,其公募牌照或同样受到影响。2022年,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业界期待已久的“一参一控一牌”正式落地。
  今年年初,业界曾颇为关注瑞银集团旗下的瑞银资管申请中国独资公募基金牌照的进程,此前瑞银已有持股49%的国投瑞银基金,瑞信方面则持有20%的工银瑞信基金股份。合并完成后,瑞银在华的公募基金持股结构进一步复杂化,亦存在违反监管关于公募基金股东规定的可能性。就目前情况而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瑞银的公募基金牌照申请大概率将暂停。
  此外,据路透社此前消息,瑞信方面也已取消在中国设立本地法人银行的计划,以避免因与瑞银合并而引发潜在监管问题。而在过去几年中,瑞信一直计划在中国设立一家全资拥有的本地银行,以建立分支网络来吸收存款并扩大在岸财富管理业务。
  在瑞士政府促成这笔交易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瑞银完成了对瑞信的收购,也标志着一个更加巨大的国际金融集团诞生:收购完成后,瑞银成为资产负债表达1.6万亿美元的“巨无霸”,其在管总资产规模达到5万亿美元。但从各方信息来看,并购后具体业务的整合还面临数十个国家的监管机构批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一庞大的金融集团仍需要面临涉及裁员、重组等诸多环节的漫长磨合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瑞银、瑞信宣告合并 在华业务牌照面临取舍难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