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从过去十年的经验来看 奖惩兼施才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有效方式

最新信息

专访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从过去十年的经验来看 奖惩兼施才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有效方式
2023-06-30 13:59:00
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于6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举行,这是时隔四年来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恢复线下举办。
  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讨论的都是当前热议话题,而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等也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热点。
  在当下,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将持续给地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关于如何处理减碳和经济的关系等话题,财联社记者在现场专访了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他对财联社表示,近十年来,中央政府逐步建立了全面的监督机制,同时也通过公开透明的数据展示来形成一种鼓励性质的市场推动力,激励企业发展新能源、脱碳减排。从过去十年的经验来看,奖惩兼施才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有效方式。
  财联社:这次参加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你主要关注哪方面的议题?
  马军:三年疫情的影响、国际能源市场变化、俄乌冲突等因,导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增加了很多。过去的转型路径,由于上述因素可能不再可行。
  过去两年全球的碳排放出现了不减反增的情况,与目前严峻的气候形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关注如何寻找能够重新构建共识信任以及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构建约束激励的机制。
  我在论坛上分享了中国在过去10年里,通过严格的环境执法和充分的信息公开激活市场的力量,在共同的努力之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污染治理成效。因此在气候方面,也需要像在环境方向一样构建数据的基础设施,不仅是全球或区域性的,还要构建企业端的基础设施,因为中国68%的碳排放和企业的生产活动有关。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一方面是约束,另一方面还可以产生激励。特别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激励,例如绿色金融投融资和绿色供应链等。
  财联社:在你看来,企业如何利用数字化构建转型方案?
  马军:我希望能够更多的借助于数字化强大的潜力去创造创新的解决方案。因为低碳转型的挑战特别大,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很难承受以非常高的成本进行转型,我们需要通过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方式开展转型。
  目前2万多家供应商企业公开披露解决他们的问题,包括数字化的核算以及正在数字化目标设定的这些流程,包括对产品端的碳足迹进行相关的开发,这样就可以和国际上对产品碳足迹的要求接轨,在这些方面,数字化有非常大的潜力。
  财联社:对于如何处理减碳和经济的关系,你有哪些观点?
  马军:在最初绿色投融资的名录中,所有关于煤的项目全部都被去掉了,但后面又将其加回到名录中,主要是因为经历了拉闸限电后发现转型的挑战比预期大很多。
  目前更是在恢复经济的状态下,还要更多的考虑将“减污”、“降碳”、“扩绿”特别是“增长”结合起来,所以现在有了新的转型,例如绿色金融很大程度上要调整为转型金融。在这个方向上认识到我们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先立后破的。但这也带来了对能力方面的巨大挑战,所以我们需要在充分的数据披露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独立、可靠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识别出哪些企业是真正的在转型,而哪些企业只是将转型作为一张标签。
  此外,我们还需要积极发现新的增长点。“十四五”规划中,对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出20%的目标,然而去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就已经达到了25%。在光伏和风能方面,原定于2030年达成的目标,现在看来2025年基本上就可以达到。
  因此,当顺应潮流去做低碳转型时,还产生了巨大的新的增长点。在光伏和风能领域,中国不仅成为了全球产能最大的地区。目前在光伏领域孕育着特别大的潜力,只要克服储能的问题,后续还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光伏还有一个潜在的优势是可以借助于农村的屋顶场院做分布式的光伏,这样就可以和乡村振兴等战略很好的结合起来。
  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光伏地图,希望将分布式光伏所涉及到的方面集成好,把这里面的机遇和瓶颈识别出来。要将真正可靠的企业推出来,让他们真正出海走向全球。
  财联社:目前你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哪方面工作?
  马军: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做环境大数据,在巴黎协定之后,我们将业务延伸到气候方向上。现在我们也做了蔚蓝零碳地图,在地图上能够看到各省市的排放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与中国环科院共同开发了中国省级的双碳指数和城市级别的双碳指数,此外还有企业的气候行动指数,今年会将评价范围扩展到1500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我们还研发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的碳管理真正实现高效低成本。
  财联社:企业如何更好践行ESG?你在这边有哪些实践?
  马军:我们希望看到ESG优秀的企业能够最终胜出,但这有赖于社会各界为企业创造条件。如果社会创造的条件足够好,企业向善就会更容易。但如果相关制度上存在漏洞,企业转型的压力就会很大。
  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煤电和火电都需要做灵活性改造,但改造过后是否会影响到企业原本的收益?我们需要出台好的政策,让各方均衡分担相应的成本压力,让企业可以更好的转型。我们作为一个环保机构,应该更多的协助企业完善外部的环境。
  我们提出了迈向零碳供应链的倡议,希望能够面向全球,主动的提出源自于中国视角的倡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供应链所在地,因此零碳供应链倡议理所当然的应该由中国提出,并且将其提升至能够和世界对话的程度。
  全球很多企业都做出了零碳的承诺,但实际上能够真正在中国落地的并不多,所以我们提出倡议,不但要做出近零承诺,并且还要做出具体的路线图。
(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专访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从过去十年的经验来看 奖惩兼施才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有效方式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