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金刻羽:历史上有过多次的贸易保护主义 但是最终还是被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所替代

最新信息

专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金刻羽:历史上有过多次的贸易保护主义 但是最终还是被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所替代
2023-07-03 19:05:00
6月29日,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落下帷幕。为期3天的会议上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各界代表围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重启增长、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全球性问题加剧,局部冲突频发,不确定成为常态。如何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建立信心、提振经济增长是与会者广泛关注的话题。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金刻羽在接受财联社专访时表示,技术转移、贸易、融资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开放合作来解决,全球各经济体之间应该加强合作才能迎接挑战,而不是鼓吹“去全球化”或“去风险化”,唯有合作才能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阴影。
  “从历史上看,全球化遭遇了诸多挑战,特别是过去经历了四轮贸易保护主义,但最终都是全球化胜出。”金刻羽如是说。
  金刻羽现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她曾获得哈佛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金刻羽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在顶级经济学期刊发表了多篇关于国际宏观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文章,并担任《经济研究评论》期刊的编委。此外,金刻羽也曾就职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等机构。
  经济全球化仍是最优选择
  财联社: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你关注哪些方面议题?
  金刻羽:本次天津达沃斯论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关注全球化和贸易保护相关的议题,大家普遍认为只有合作交流才可以实现共赢。另外,论坛还深入探讨了金融稳定和气候行动问题,这对于全球都具有系统性的重要意义。
  财联社:在三年疫情影响和全球化波折的影响下,你认为全球合作的实践者该如何携起手来,用实际行动支持经济全球化、维护市场经济、开展自由贸易?
  金刻羽:经济全球化仍是最优选择。从英国脱欧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经济状况要比经济学家的预期效果更糟糕,未来一段时间英国经济将维持低增长和高通胀状态,预计2023年的全年经济增长率只有0.3%,最新数据显示,英国80%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下降。经济全球化关系到每个微观主体的社会福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边合作才可以共赢。历史上有过多次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最终还是被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所替代,这也是一种经济规律的体现。当然,每个国家都会或多或少存在国民主义的问题,但是大家需要抛弃偏见,求同存异,合作交流,实现共赢,这也是达沃斯论坛所推崇的合作精神。
  企业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进入不同的国际市场可以分散风险,寻找合作伙伴,终究利大于弊。要支持经济全球化、维护市场经济和开展自由贸易,各国企业家或许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首先,企业家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和商业论坛,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家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见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理解。
  其次,企业家可以鼓励创新,并倡导技术共享。通过合作和共享,各国企业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再次,企业家可以建立跨国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合作项目。通过共同投资和资源整合,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企业家可以支持和参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传统产业的转移会对中国的就业问题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低收入人口的就业
  财联社:你对中国经济现状及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作用的看法?
  金刻羽:我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
  第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预期2023年也会贡献35%的全球增长份额,在全球贸易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第二,中国在气候保护和绿色转型方面的贡献空间较大,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和可持续研究院测算,未来30年中国在绿色产业投资方面的总投资需求超过170万亿元。
  第三,中国持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流动性支持,特别是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政府免除了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256亿元债务,累计对外援助资金额达到2562.9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发达国家或者国际金融机构,中国发挥了更大的金融稳定器的作用。不久的将来,全球债务危机或者金融危机可能再次来袭,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未来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第四,中国具备完善可靠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2022年,中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在维持世界经济稳定方面举足轻重,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财联社:中国经济增长和融入全球经济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金刻羽:站在全球视角,中国未来可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传统产业转移和高科技制造技术壁垒的威胁,这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需要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品牌",技术将成为推动这一过程的关键驱动力。如果中国被排除在高科技供应链之外,将失去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经济衰退成为可能。此外,传统产业的转移也会对中国的就业问题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低收入人口的就业。
  另一方面,随着周边次发达经济体国力的增强,地缘政治的影响也会变得更复杂,边界争议可能加剧,有可能演变成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国际政治问题。
  当然危险和机遇总是相辅相成的,要辩证的看待事情的本质:一方面,全球高技术供应链的重新布局意味着技术产品消费正成为全球真正高质量市场的趋势。中国经济正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转向更高附加值的复杂消费品和工业品制造市场。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和消费升级,中国企业将有更多机会进入更高质量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次发达经济体的高速增长为中国产品和资本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东南亚和印度经济的发展将带动本国市场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为中国产品提供更多机会进入更大的市场。同时,中国也将有更多机会进行直接投资,深入海外市场,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国际化。
  财联社:在中国崛起为主要经济大国的背景下,你对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的看法?
  金刻羽:在中国崛起为主要经济大国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首先,中国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更多的多边主义和包容性。中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可以考虑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制定公平、公正和包容的国际规则贡献力量。
  其次,中国的崛起也促使了区域合作的加强。例如,中国积极参与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为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这种区域合作可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互利共赢。
  最后,中国的崛起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可以考虑与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推动南南合作和共同发展。这种合作有助于提高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出口商品中约有70%是中间品
  财联社:那么,在你看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应对共同经济挑战方面的潜在合作领域有哪些?
  金刻羽: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应对共同经济挑战方面有多个潜在合作领域,可能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与其他国家或许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管理等挑战。例如,中国与欧盟在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减少和绿色技术创新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可以考虑与其他国家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不稳定因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从深化基建投资合作到加强数字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复苏。
  第三,中国与其他国家或许可以加强教育合作,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动,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应对全球化时代的人才需求。例如,中国与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在教育领域开展合作,促进人员交流和学术合作。
  财联社:中国的产业转型对其国际竞争力和全球供应链地位有何影响?
  金刻羽: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中国出口商品中约有70%是中间品,而且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比如电气机械、发电设备、建筑钢材、化工原料等,绝大部分都是工业制成品和工业中间品,足以证明中国不仅仅是在这个产业链的核心地位,也会支持其他国家的贸易,所以大家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持续加大对于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资源扶持,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经济将带来16万亿的价值增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例如:中国经济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导,需要推动向更具价值链高端的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转型,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中国的中间产品已经开始国产化,体现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持续提高技术水平,以适应全球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需要根据目前的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备高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减少教育与就业的错配,以满足新兴产业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之前取代了很多发达国家比较脆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从业人员可能无法很好地适应产业升级带来的变化,这一问题需要得到重视。例如:很多欧洲国家因为受到东欧的影响,做好了充分的政策准备来补助当地居民,并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在贸易的大环境下,也非常需要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重要的是实现技能转移。
  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关注点,并采取多种方法和机制来应对相关问题
  财联社:在你看来,是否有适当的机制来确保“一带一路”框架内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投资实践?
  金刻羽: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目前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确保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投资实践。
  首先,中国提出了“绿色发展”原则,鼓励在“一带一路”项目中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包括推动清洁能源、低碳技术和环境友好型基础设施的发展。
  其次,中国支持并倡导“一带一路”项目的可持续融资原则,包括遵守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确保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对于可持续性的标准也在稳步提高。
  最后,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指导原则》,旨在引导和规范“一带一路”项目的绿色投资实践。这些原则包括环境风险评估、社会影响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考虑。
  财联社:在确保“一带一路”框架内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投资实践方面,你有何具体建议?
  金刻羽:确保“一带一路”框架内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投资实践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关注点,并采取多种方法和机制来应对相关问题。这需要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和对话,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议采取以下举措:第一,确保项目的透明度和问责制是关键。可以考虑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包括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报告、合同和财务信息等。同时,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投资行为进行追责。第二,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强对“一带一路”项目的社会和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这包括确保项目符合国际标准,如国际金融公司(IFC)的环境和社会框架,以及相关的国际公约和指导原则。第三,可以积极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帮助他们提升对负责任和可持续投资的能力。这包括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共同开展项目评估和监测等。帮助当地社区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在加强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方面的投资的同时也要配套新老基础建设
  财联社: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达沃斯论坛表示,在扩大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将推出更多务实有效的举措。在扩大内需潜力方面,你有何建议?
  金刻羽:我认为,一方面,可以考虑保持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大消费补贴力度。另一方面,政府开支中或许可以加大对于家庭部门的支持,提高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同时也要关注家庭和工资增长的问题。
  财联社:最近,中国正在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比如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对此你如何看待?
  金刻羽:目前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潜在增长空间,考虑到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宏观调控和经济刺激:
  长期来看,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可持续性非常重要。可以考虑加大对于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资源扶持,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大变局时代,中国产业政策要多维出击,关键在于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率。
  短期来看,可以考虑兼顾长期经济转型和短期经济增长的目标。具体来看,消费方面,虽然长期的经济增长不是靠消费拉动的,而是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驱动的,但在经济不景气时,刺激消费是有用的,稳定就业和提升收入是基础,目前提振消费信心和热情才是关键。投资方面,或许可以在加强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方面的投资的同时也要配套新老基础建设。出口方面,目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供应链韧性强、产业链齐全等等,可以考虑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争取更多的市场准入,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可以加大财政支出和提高消费政策的效力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财联社:当前整体投资增速在走低,除了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之外,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也有所走低。背后主要原因是什么?投资增速走低是否值得担忧?
  金刻羽:背后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民间投资的意愿可能不强,信心有待提高。众所周知,民间投资是中国投资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其占据了总投资的约58%。然而,在今年1-5月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了0.1%,另外考虑到通胀低迷的影响,民间实际融资成本可能偏高;第二,现阶段很难靠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投资增长。
  整体投资增速走低其实不用太过恐慌,这是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现象,例如:5月新基建相关行业电气机械(包含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池等)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7%,逆势增长。当前要提振投资,可以考虑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准降息,稳定房地产市场,优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事权分配机制,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财联社: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针对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稳增长政策重点在哪里?政策该如何发力?
  金刻羽:针对目前的中国宏观经济现状,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或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实施更大规模的内需扩张:或许可以加大财政支出和提高消费政策的效力,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降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扭曲:货币政策可以注重降低实际融资成本,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避免流动性陷阱和所有制陷阱。
  再次,重视物价水平和民营企业预期:为了防止通货紧缩和价格下滑,可以通过扩大需求和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物价稳定和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
  最后,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可以考虑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救助和帮扶,通过建立产权保护机制和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专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金刻羽:历史上有过多次的贸易保护主义 但是最终还是被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所替代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