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遭遇“割韭菜”!基金经理“败走”港股 后市咋办?

最新信息

“寻牛”遭遇“割韭菜”!基金经理“败走”港股 后市咋办?
2023-07-10 19:54:00
在A股神通广大、才华横溢的公募基金经理,忽然间已意识到,进入港股后很容易变成“韭菜”。
  随着抄底港股市场正变成基金持有人的噩梦,以及A股市场资金多样化和品种多样化,带来的持仓稳定性和热门赛道高回报,港股投资在公募基金经理眼中已成为“庸人自扰”,券商中国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许多在合同上设计有港股仓位的新基金产品对港股“抄底”兴趣大降,而对注册制后A股市场的优势和投资机会抱有较大信心。
  港股之恋短暂
  随着越来越多科技公司在A股上市以及注册制的推广,港股基金高难度运作的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对持有港股的回报心存疑虑。
  “我的新基金产品在合同上可以买港股,但我不打算买,A股更有看头,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的行业赛道性行情轮番表现,这在港股是很难看到的。”北方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经理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直言,尽管他管理的一只新基金产品设计了港股最多50%的仓位,且目前港股已经经历了巨大的跌幅,但他所管新老基金产品持仓中均未布局港股公司。
  A股新基金产品增设港股仓位,始于数年前。“A股老基金产品多数没有设计港股仓位,因此后来新发基金产品的合同都加入了港股仓位的设计,起初的用意是希望捕捉到更为多元的投资机会,腾讯在港股的市值成长刺激了很多资金抓大牛股的需求。”国内一位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向记者介绍。
  当时许多基金经理对港股抱有巨大的兴趣,港股也被一些基金经理描述成为“成长股的天堂,价值投资的圣地”。一位公募投资大佬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甚至直言,他更希望管理新基金产品,因为此类基金产品设计有港股仓位,若无港股仓位,将意味着基金经理与其他同行的业绩比拼上可能出现竞争劣势。言下之意在于,如果别的“A股新基金”也能买港股,自己的“A股老基金”产品不能买,可能会吃亏。
  但是港股的真实情况,很快就让基金经理从“上头”变成了“下头”。希冀捕捉到下一个腾讯,获得数百倍投资机会的公募基金经理们,发现港股“不太好玩”。“我的真实感受是,港股的持仓体验非常差,如果不是因为有几个票,个人比较喜欢,我不会参与港股。”华南一家大型公募新锐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强调,港股总体的回报效果比较差。
  “寻牛”遭遇“割韭菜”
  基金经理从争先恐后地布局港股市场,到对港股的无情吐槽,凸显了港股市场的故事并不只是一两只伟大股票的崛起。
  尽管公募基金经理最初因为缺少港股基金产品和投资渠道,而丧失了腾讯股票最伟大的300倍赚钱机会,但当基金经理真正开始有规模的介入港股市场,并在港股股票上收获一个又一个的亏损后,才意识到“腾讯的成功难以在港股进行复制”。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研究员则强调,腾讯IPO时科网股并不受主流资金欢迎,整个股票市场上也缺乏足够多的“聪明资金”,这使得腾讯的IPO市值不到20亿港币,但当前市场对新物种的研究已高度内卷,许多新物种在港股市场IPO后估值过高,最终在下跌中伤害了投资者。
  正因为港股投资的高难度,以及亏损已成新常态,许多基金经理将可投港股的仓位全部投入A股,实际上已成为基金经理的自我保护,避免在港股市场“自讨无趣”。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从短期业绩指标,抑或长期业绩指标,内地公募基金经理在港股的投资回报均不理想。以拥有较多港股研究资源的公募为例,上海一家公募旗下港股基金最近三年业绩亏损超30%,最近两年业绩亏损超40%,最近一年业绩亏损超15%,深圳地区一家公募旗下的港股主题基金,最近五年内的亏损为6%,最近三年内亏损28%,最近两年内亏损42%,最近一年亏损14%。
  “一个市场是否有足够多的机会,其实可以从私募和游资的资金走向去看,你听说过游资大佬们重仓港股的吗?”深圳地区一位前公募人士直言,港股是高度复杂的机构内卷性市场,外资机构的定价力量也比较强,而内地资金在港股市场定价能力较弱,“或者说,港股没有足够多的韭菜”。
  缺乏足够多的散户,使得港股市场在下跌过程中的承接买盘力量较弱。“港股可以跌得非常深,抄底可能就在半山腰,港股基金亏损也在这里。”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复盘市场时直言,A股思维的投资者通常有接受高估值的倾向,因为A股市场资金多元化,散户比例大,许多基本面较差的股票在下跌中也会有大量买盘资金承接,“跌不透”也堪称A股的优势,但港股市场下跌中缺乏承接力量,可能短时间内出现惊人的跌幅。
  券商中国记者也注意到,以国内某大型公募基金旗下港股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为例,该重仓股系一只水果物流类品种,在去年末被该大型基金公司旗下多只港股基金抱团加仓,几乎成为该基金公司在港股市场上的独门股,尽管该水果物流品种在今年一季度取得高达14亿人民币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4倍,业绩增长之猛以及不足30倍的市盈率,但在毫无预兆的背景下,该只港股基金重仓股在今年一月份暴跌30%,在今年四月份暴跌40%,使得重仓该股的某大型公募旗下多只港股基金严重受损,不得不减仓走人。
  港股不仅在下跌过程中缺乏类似A股的买盘承接力,且在港股市场复制A股的策略也是巨大的风险,尤其是今年A股市场上的AI人工智能炒作逻辑。尽管港股市场的AI人工智能品种的基本面,较A股的概念性品种更强,但这并不足以造成港股的投资吸引力更大。
  以北方地区一家公募旗下主打港股AI赛道的基金为例,该只重仓港股AI人工智能股票的基金产品,今年以来的亏损接近9%,而同类赛道产品在A股上的持仓,尽管股票估值更贵、基本面更差,但半年的投资回报率却足以秒杀港股基金。
  机构激辩:抄底有无价值
  而今,在港股市场陷入底部已久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们对“超跌”后的港股市场又是如何定义的?是否又迎来抄底机会?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日前就谈及了港股市场的投资,“港股作为离岸市场真的好可怜,虽然便宜得要死,但是在港股做投资,就像在底部做俯卧撑,如果做错了节奏,就可能会被沼泽底吞噬。”这位业内大佬直言,“别动辄想要抄底,把港股当作债券市场来长期配置,也许才是最终的赢家之道。”
  诺安基金国际部总经理宋青近期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也坦言,港股市场吸引力不够。港股市场首先没有涨跌停板限制,同时港股公司的增发等也更简单灵活,需要投资者更细致地跟踪。一些上市公司股价走势出乎意料暴跌,可能会让集中投资的普通投资者“一夜回到解放前”,因此港股市场的投资更适合机构投资者,例如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的参与。
  “就权益类投资而言,A股投资行业赛道机会众多,市场参与者百花齐放,持仓体验相对于港股或更加平稳。”宋青表示,港股市场整体吸引力与A股市场相比,或并不占据优势。
  尽管港股市场教育了内地公募基金经理,并因A股市场的资金多样性、回报吸引力而使港股市场相形见绌,但“风浪越大鱼越贵”的道理也使得部分基金经理对港股市场依然情有独钟。
  方正富邦基金于润泽认为,美联储加息周期处于尾声,全球权益类资产风险偏好逐步增加,港股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权益资产表现的分化,以及港股本身估值在当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均凸显了港股的投资价值,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处于高位水平,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空间有限,未来大概率会升值回调,港币计价的中国资产未来将会受益。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寻牛”遭遇“割韭菜”!基金经理“败走”港股 后市咋办?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