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外贸首次迈过20万亿大关 基数波动、外需放缓干扰短期稳增长

最新信息

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外贸首次迈过20万亿大关 基数波动、外需放缓干扰短期稳增长
2023-07-13 21:13:00
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于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短期外需回暖动力不足,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中国有信心、有基础、有条件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的目标。
  6月进出口总值首现负增长
  吕大良指出,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达到9.76万亿和10.34万亿元,同比均实现正增长。从环比来看,二季度进出口比一季度增长6%,5月份、6月份均环比增长1.2%。
  “这一突破,是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取得的,也是在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等前期‘一次性拉动因素’消退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从增量上看,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加了4000多亿元,形象地说,这就相当于我们国家去年一整年300多万辆汽车出口的总值。”吕大良说。
  不过,近两月的月度数据在进口、出口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6月份进出口总值增速在今年出现首次由正转负,当月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6%,比上月下降6.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同比下降8.3%,比上月下降7.5个百分点,进口总值同比下降2.6%,比上月下降4.9个百分点。
  针对近期的外贸增速回落,吕大良特别回应,价格和数量是影响贸易规模的两大表观因素,经测算,一季度中国进口、出口数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减少。进入二季度,进口、出口数量同比转为“双增”,当季进口数量增加了5.9%,出口数量增加了2%。贸易量的增加带动贸易规模的增长,意味着中国外贸进出口基础坚实。
  这一观点也在货运数据中得到印证。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广州港北部湾港均已公布上半年业绩,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了全面同比上涨。其中,宁波港预计上半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3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3%,预计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55亿吨,同比上涨3.1%;广州港预计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47.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4%,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74亿吨,同比增长4.1%;北部湾港上半年货物吞吐量完成数为1.49亿吨,同比上涨7.62%,集装箱吞吐量完成数为360.74万标准箱,同比上涨13.98%。
  在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看来,目前外贸数据的逐月下行,主要是受全球需求趋缓、出口价格影响减弱及去年高基数的综合影响。
  “去年的基数波动性很大,1-2月转好,3月份开始减速,4月份筑底,从5月份开始爬升,到了7、8月份又开始放缓,所以相应地,当前外贸的增速可能会在四季度出现一定好转。”白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汽车出口有望成为世界第一
  从具体出口商品来看,上半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6.6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占出口总值的58.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动载人汽车的推动下,汽车行业整体出口延续高速增长,继2021年全年出口超200万辆、2022年全年出口超300万辆之后,今年上半年汽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
  而根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1-5月份日本汽车累计出口161.48万辆,同比增长13.4%。即使保持当前增速,日本的上半年汽车出口总量也难以超越中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日前也作出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超过400万辆。
  “今年中国很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未来5年,中国汽车行业将引领全球汽车市场,并使汽车成为中国制造乃至中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撑。”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出口“新三样”产品有多半都与汽车相关,今年中国出口会有更多的“新三样”出现,其中围绕汽车行业,包括零部件以及其他相关产品会越来越多。
  不过,魏建国认为,目前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汽车行业的创新潜力以及中国制度型开放的优势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尤其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新四化”发展不平衡。未来3年,如果中国能够在汽车“新四化”中有突出的表现和颠覆性的突破,那么中国车企不仅可以打响翻身仗,而且将会赢得领先,为未来5年、10年的全球汽车发展打下基础。
  相较之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则略显乏力,上半年出口1.97万亿元,增长0.04%;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塑料制品、鞋靴分别出口5169.4亿元、3434.2亿元、1729.3亿元,分别增长0.7%、3.2%、0.4%。
  白明表示,当前中国的外贸商品结构发生变化,正是国际产业分工出现新一轮转移的表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制造类外资企业转移至东南亚国家,相应地带走一部分订单,而新增外资项目很多都归类为服务业。这种情况下,外资企业对于外贸增长的贡献度也会有所下降。
  近期,商务部相继召开化工能源行业外资企业座谈会和医药行业外资企业圆桌会,认真听取企业在华经营情况、问题诉求及意见建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也分别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和制造业企业座谈会,着力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白明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与政府之间需要有一个常态化的沟通渠道。通过常态化渠道加强沟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政府部门了解到企业有什么困难并进行解决,而企业也能更好把握发展方向、产业政策,从而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短期外需回暖动力不足
  “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贸易放缓是各个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困难更多是全球性的。与周边已公布数据的经济体相比,中国外贸仍然展现出了较强韧性,竞争优势稳中加固。”吕大良提醒,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短期外需回暖动力不足,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贸易伙伴分布构成也在发生改变。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全部生效,上半年,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对中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中国对大部分成员国进出口实现正增长,其中对新加坡、老挝、澳大利亚、缅甸分别增长27%、25.8%、16.4%和15.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RCEP包括三个经济合作圈:中国和东盟,实际上是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延伸;中国和日韩,是东亚生产网络的核心;中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初级产品的保障和供应地,这三个经济合作圈将共享区域自由贸易的好处,有力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逐步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为企业拓展国际产业合作、经贸交流开辟新空间。
  吕大良表示,RCEP叠加中国和其他成员已经生效的双边自贸协定,为企业更好享惠创造了良好条件,有效助力企业降低成本。上半年中国企业在RCEP项下享惠进口货值403.6亿元,减让税款10.7亿元;享惠出口1269.5亿元,可享受其他成员关税减让19.1亿元。接下来,海关总署也将着重获取RCEP各成员为落实关税优惠承诺所采取的措施,及时跟进成员最新动态,关注并协调解决企业在国内外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8%,高出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占34.3%,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其中,广西、新疆、内蒙古等三个自治区对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速均超过50%。
  相比之下,中国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仍相对疲弱。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2.75万亿元,增长1.9%,占进出口总值的13.7%;对美国进出口2.25万亿元,下降8.4%,占进出口总值的11.2%。
  白明指出,虽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高增长值得欣喜,但由于经济体量差异,还是无法完全抵消对欧美以及日韩贸易量的缩减,而且由于彼此间的贸易商品、贸易习惯仍有不同,在开拓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之外,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也依然是当前的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外贸确实有压力、有起伏、有挑战,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同时,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综合效应正在持续显现,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仍然具有坚实的支撑,2023年全年我们有信心继续巩固市场份额,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吕大良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外贸首次迈过20万亿大关 基数波动、外需放缓干扰短期稳增长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