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创近年低点 存量房贷下调有新说法丨一周热点回顾

最新信息

PPI创近年低点 存量房贷下调有新说法丨一周热点回顾
2023-07-15 12:08:00
PPI创七年来最大降幅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持平,环比下降0.2%。
  猪肉价格是CPI放缓的重要拖累项。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月扩大4个百分点。据国家发改委监测,6月26日~30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低于5:1,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
  PPI方面,受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回落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6月PPI环比同比均下降,其中同比下降5.4%,创七年半年最大降幅。
  【点评】6月份CPI、PPI继续走低,反映当前国内国际需求整体仍然偏弱。市场呼吁在提振内需方面,出台更精确有效的政策,包括适当松绑一些需求端的限制性措施,提振居民和企业部门信心。
  6月出口降幅扩大
  海关总署13日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6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2.4%,降幅较上月扩大4.9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6.8%,降幅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6月出口同比下降8.3%,进口同比下降2.6%,贸易顺差4912.5亿元。
  上半年累计,以人民币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7%;进口同比下降0.1%。
  在当天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总体是平稳的,同比看起来似乎走得“慢”了一点,但环比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二季度环比增长,最近连续两个月的环比也是增长的,平稳发展是有支撑的。
  【点评】近两个月,中国外贸增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由于外需疲弱态势短时间内难以改善,再加上去年高基数影响,下半年出口形势依然存在挑战。
  好消息是,“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持续显现。尤其是6月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同比增长109.9%,出口量同比增长65.4%,延续了年初以来的量价齐升势头,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显著。
  6月信贷好于预期
  央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55万亿元,同比多增4754亿元。其中,6月份社融增量为4.22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其中,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
  居民贷款方面,上半年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同比少增0.1万亿元,创近三年来新低。不过,6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所回暖,增加4630亿元,同比多增463亿元。
  6月,M1、M2同比增速均回落,分别同比增长3.1%和11.3%,较上月降低1.6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
  1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后续将根据经济和物价形势的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点评】在季节性效应和政策加力下,6月新增信贷明显回升,但信贷增速继续放缓。居民预期偏弱和信心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走弱的迹象也值得警惕。专家建议,下半年有必要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二次降准、降息可以期待;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亟待加力提效。
  “金融十六条”部分政策延长适用期
  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0日发布通知,对2022年11月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金融十六条”)中有关政策有适用期限的,将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
  政策延期涉及两条内容,一是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
  二是商业银行于2024年12月31日前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
  【点评】分析认为,此次金融管理部门对两项政策延期,在一定程度上将打消金融机构顾虑,改变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等情况,将有助于进一步缓解房企资金压力,促进“保交楼”,提振楼市信心。
  在对两项政策延期之后,14日金融管理部门也首次就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作出回应。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央行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这些优化政策都将对稳楼市起到积极作用。
  七部门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立规
  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广电总局近日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8月15日起施行。
  办法提出,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促进发展方面,办法称,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体系。支持行业组织、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公共文化机构、有关专业机构等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数据资源建设、转化应用、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协作。
  针对服务规范,办法要求,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承担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责任,履行网络信息安全义务。涉及个人信息的,依法承担个人信息处理者责任,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未成年人用户过度依赖或者沉迷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点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前景潜力巨大,但其中出现的传播虚假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数据安全等问题,需要及时规制。暂行办法总体明确支持和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同时也从技术、服务提供、产业发展等三方面对一些关键问题作出了硬性约束。新规出台后,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有章可循,迈入规范发展阶段。
  世卫:阿斯巴甜可能致癌,但可限量食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14日发布了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2B类致癌物)之列,认为只要摄入量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可放心食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在评估报告中重申,评估数据表明,并无充足理由改变此前确定的每日每公斤体重40毫克以内的阿斯巴甜允许摄入量标准,一个人每天的阿斯巴甜消费量在这个限度内是安全的。
  世卫组织官网当日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说,针对阿斯巴甜的健康影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上述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进行了独立和互补的评估。经过审查现有科学文献,两方面的评估都指出,阿斯巴甜在癌症和其他健康影响方面的现有证据存在局限性。
  此前的6月29日,阿斯巴甜可能会被列入“致癌物”的消息发出后,国内多个饮品品牌紧急与阿斯巴甜划清界限。而生产甜叶菊、赤藓糖醇等其他甜味剂的代糖股纷纷大涨。
  【点评】IARC将致癌物分为1类,2A、2B类和3类等,其中1类具有人类致癌性,2A类对人类很可能致癌、2B类对人类可能致癌但缺乏充分科学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2B类,意味着对人类可能致癌,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考证,同时通过用量控制能够保障安全性。剂量是确定健康风险的关键。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文回应认为,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3%
  美国劳工部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物价涨幅整体回落,6月CPI同比涨幅降至202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国CPI同比和环比分别上涨3%和0.2%,而5月份同比和环比涨幅分别为4%和0.1%。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6月核心CPI同比上涨4.8%,环比上涨0.2%。
  具体来看,当月住房成本同比上涨7.8%,环比上涨0.4%,仍然是物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成本同比下降16.7%,环比上涨0.6%;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7%,环比上涨0.1%。
  【点评】美国6月通胀超预期放缓,并不意味着美联储会提前停止加息。分析普遍认为,由于美国通胀水平仍显著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劳动力市场也仍较紧张,7月美联储大概率仍会继续加息25个基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PPI创近年低点 存量房贷下调有新说法丨一周热点回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