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农民的获得感

最新信息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农民的获得感
2023-07-17 08:00:00
付秋实
  上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比上年减少127.4万吨,同比下降0.9%。今年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仍处于较高水平,实现了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样是在上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通知,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
  此前,我国已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针对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此次进一步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旨在推动提升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稳定种粮农户收益,支持乡村振兴,更好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保险是农民的“定心丸”。以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为例,两者的保障可以简单理解为“保成本”和“保收入”。完全成本保险为保险金额覆盖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的农业保险,主要弥补由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等导致的损失,让农民在遭遇自然灾害时能把成本收回来。种植收入保险为保险金额体现农产品价格和产量、保障水平覆盖农业种植收入的农业保险,如果粮食作物价格降了,导致农户收入下降,种植收入保险将对收入损失进行赔偿。
  正是由于特殊的补偿机制,近年来,农业保险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与其他农业补贴政策工具相比,农业保险发展速度最快、财政补贴增长最快。自2007年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农业保险保费由2007年的8.46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1219.4亿元,年均增速为36.3%;提供的风险保障从733亿元增加至5.46万亿元,年均增幅为30.9%。
  在发展提速的过程中,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增品、提标”,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的种粮获得感进一步提高,耕地弃耕的现象有所改观,对保障粮食稳产保供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为风险兜底的同时,保险公司积极推动风险减量管理。比如,与气象部门建立密切联系,提前对灾害天气进行预警,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如何减灾防损。
  在发展提速的过程中,农业保险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与服务“三农”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比如,在承保阶段,存在欺骗、误导投保,以不正当手段强迫投保或限制投保的现象;在理赔阶段,存在平均赔付、协议赔付的现象。承保、理赔的不规范,导致部分农民对农业保险不信任。另外,农业保险赔付标准低、理赔周期长、流程较为繁琐的问题,也进一步降低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2022年,我国实现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超千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全球第一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经历了初步发展、快速拓展、转型升级后,如今,摆在农业保险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从“大”到“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了推动农业保险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近年来农业保险发展实际和监管实践,2022年,原银保监会出台了《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切实保障投保农户权益;今年1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印发了《农业保险产品开发指引》,这是保险业首次从行业自律层面制定农业保险领域的产品开发指导性文件。上述政策措施为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指明了方向、设定了禁区,为农业保险规范健康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接下来,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扩面、增品、提标”,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能力,增强农业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向管理要效率,向创新要效益,助力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注重农民的获得感。长期来看,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农业保险这一长效机制必不可少。在自愿的原则下,农民的获得感决定了投保率,进而决定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目前,一些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对农业保险的赔付水平还不满意,导致不少人参保的积极性不强。因此,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从产品设计到基层服务,都应该多考虑农民真实的需求,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织密农业生产“安全网”。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农民的获得感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