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底价折上折背后:注册制下破发“常态化”,业内建言完善底价制度

最新信息

发行底价折上折背后:注册制下破发“常态化”,业内建言完善底价制度
2023-07-18 18:08:00
发行底价下调89%,这令市场震惊的一幕,发生在华洋赛车身上。
  近日,华洋赛车宣布拟调整北交所发行上市方案中的发行底价,从33.5元调降至3.69元。尽管发行底价不是最终发行价,但下调近九成,也较为罕见,这一价格也是其截至2022年底的每股净资产值。
  而华洋赛车并非个例,近期北交所调低底价的公司不在少数。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就有保丽洁锦波生物华洋赛车等多家北交所拟上市公司下调了发行底价,且发行底价对标每股净资产,其中多次调降的案例也不少。
  针对底价一再调降的现象,有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是全面注册制实施的首年,在市场化定价的充分博弈下,各个市场板块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新股“破发”现象,北交所的新股破发现象也较为密集。在此背景下,新股定较高的发行价格除了有破发风险,还存在发行失败风险,如今拟上市企业频频调低发行底价,意在尽量确保发行成功。
  但是发行底价并非最终的发行价。渤海证券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对第一财经分析称,在注册制背景下,强调将选择权交给市场的审核理念,发行底价制度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发行人可以对发行底价多次调整,容易误导投资者。
  发行底价“打一折”背后
  华洋赛车北交所IPO于今年6月成功过会。早在去年8月,华洋赛车曾将发行底价19元调高至33.5元,上调幅度约为76.32%。此次调降幅度接近90%,更是引发市场关注。
  不过从华洋赛车基本面来看,业绩下滑是造成其发行底价大幅下调的重要因素。
  公开资料显示,华洋赛车主要从事非道路越野车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自2022年以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这一状况延续至今年上半年。
  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别录得营收3.18亿元、7.11亿元和4.2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753.45万元、8987.63万元和6612.71万元;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67元、2.14元和1.57元,其中2022年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40.39%,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37.54%。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921.22万元,同比下降17.25%;净利润770.64万元,同比下降29.30%。
  但这个底价也并非完全敲定。根据华洋赛车招股说明书,公司发行底价为3.69元/股,最终发行价格由市场情况、询价结果以及发行前一定期间的交易价格协商确定;如果将来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将视情况调整发行底价。
  “可以确定的是,调低底价,会损害公司在市场上的形象。”上述行业人士补充分析称,在底价调低的情况下,公司最终发行价可能会大幅低于预期,进而减小融资规模导致发行人募资不足。
  “除了上市主体的成长性不足,对于新股来说,市场预期偏弱、路演询价时认购量不及预期等因素都会导致发行底价的调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对第一财经分析称,目前市场对新股的认可度整体不高、偏审慎以及流动性不足。然而增量资金减少会进一步影响市场流动性和融资能力,导致优质主体上市和再融资意愿可能会有所下降。
  发行底价调整频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数十家北交所拟上市公司下调了发行底价,其中部分企业是多次调降。
  具体包括保丽洁锦波生物豪声电子许昌智能鸿智科技一诺威易实精密、龙辰科技等。
  例如,1月3日,保丽洁先后三次调降发行底价,由最早的16.00元下调至13.00元,再调低至10.01元、5.79元,累计调降幅度达到63.8%,最新价格与2021年的每股净资产价格持平。
  6月8日,锦波生物公告将发行底价由50元调降至49元,更早之前其一度将发行底价定为117元;两次调整后,锦波生物发行底价的累计调降幅度约为58%。
  且上述公司对底价的调整基本都向每股净资产值靠拢。据不完全统计,百甲科技保丽洁利尔达巨能股份等企业将发行底价调低至每股净资产。
  频现发行底价调整背后,是北交所密集出现的新股破发现象。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对第一财经分析称,今年以来部分新股上市后股价相较于发行价下跌幅度比较大,新股投资风险有所加大,投资者情绪受到持续冲击。一些公司为了保证新股发行,不得不下调发行价格。
  具体看来,自2022年下半年起,随着北交所新股发行提速,新股上市后破发的情况也愈发严重。
  据Wind统计,2022年12月北交所32只上市新股中,有28只股票上市首日即出现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情况,破发率达到87.5%。2023年上半年,共有42家北交所公司挂牌,其中有11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约26.2%。
  袁华明认为,注册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多方博弈实现市场化定价,下调发行价公司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注册制改革的效果。“也要警惕大量上市公司大幅下调发行价的情况。”他认为,如果较长时间里,较多数量上市公司不能以合理价格融资发展,A股市场支持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效果就会受损。
  业内:底价制度易被混淆,有优化空间
  底价发行制度源于新三板精选层,该制度平移至北交所后,允许发行人将发行底价调整为最低每股净资产,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公司和承销商高价发行,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
  “但在具体操作中,发行底价设置时间较早,”张可亮对第一财经分析称,根据目前的制度规定,北交所发行底价是在企业申报之前确定,但从申报到真正发行至少还有半年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中,可能宏观经济环境、二级市场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导致最初的底价设置过高,为了顺利发行,不得不调低发行底价。
  张可亮强调,发行底价不是最终的发行价格,也不具有参考性,从多只新股来看,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普遍高于发行底价。
  例如,一诺威则曾将发行底价大幅下调至4.35元/股,即2022年上半年期末的每股净资产,而其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为10.81元/股;鼎智科技也曾将发行底价由40元/股大幅下调至7.73元/股,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为30.6元/股,高于发行底价。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发行时底价制度对于询价发行的企业来说不太适用。
  申万宏源分析师刘靖的研报中指出,询价发行时底价成为了询价锚标,使其成为变相定价发行,并可能造成询价价格偏高。理论上,市场会通过调节新股发行估值来调节破发率,但在底价机制下,市场化调节功能受到了抑制。
  张可亮认为,在注册制背景下,还是将定价权交给市场,如果发行人对发行底价不断调整,一方面会误导投资者,另一方面也丧失了制度的严肃性。并建议投资者还是要针对企业的基本面及所处行业估值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判断,不要被发行底价下调所误导,淡化看待发行底价内容。
  上述行业人士也认为,对于市场来说,企业发行底价数次调整,尤其在发行前大打折扣,容易混淆视听,也会导致中小企业上市热情降低。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行底价折上折背后:注册制下破发“常态化”,业内建言完善底价制度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