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31条”有何深意?扩内需促消费民企有何优势?徐洪才权威解读

最新信息

“民营经济31条”有何深意?扩内需促消费民企有何优势?徐洪才权威解读
2023-07-24 14:26:00
近日,202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成绩单公布,哪些行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新出台的“31条”如何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恒大负债超2.4万亿,再次引发市场对房企负债问题的关注,地产行业会否出现“大而不倒”的公司呢?
  针对以上热点话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做客《华夏新闻会客厅》时作了详尽解析。
  扩内需促消费,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其中,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出行类和接触型消费增势较好。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7%,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长56.3%。
  徐洪才分析认为,2023年上半年GDP增长5.5%,第二季度增长6.3%符合预期,经济呈现一个逐季向上的态势,正在平稳复苏,最大的亮点是服务业和消费,这两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因疫情结束后,人们的生产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正常,经济数据上与之相关的行业,如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增长比较可观。”徐洪才表示。
  徐洪才也指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针对大宗商品的消费,大家还比较谨慎,比如住房、汽车,还有一些家电产品、耐用品等,这一块增长都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负增长。
  “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还是要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首先消费要发挥基础性作用。”徐洪才认为,未来扩大消费从根本上讲还是要扩大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这个很重要。
  “扩内需促消费,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徐洪才进一步阐述,要解决内需问题,还是要发展实体经济,鼓励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
  徐洪才分析认为,民企吸纳了90%的就业,解决了就业问题其实就解决了收入问题。把民营企业信心提振起来,未来的就业也好、收入也好、消费也好,都会迎刃而解,这是解决根本性问题。
  针对哪些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挖掘,徐洪才认为,排浪式的消费已经过去,但是很多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民,还有新市民,消费潜力很大,但收入跟不上。所以,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传统的一些家电产品市场的销售空间还会进一步打开。
  民营经济迎来重磅政策支持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意见》共八部分31条,也被称为“民营经济31条”。内容涉及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其中,“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这是一个新提法。
  “主要是应对民间投资持续下滑及民企信心不足。”徐洪才解读“民营经济31条”时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基本国策,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针对《意见》发布的背景,徐洪才认为,当前全球经济都在复苏,但是动力都较弱,所以要解决动力的问题,特别是激活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动力,有必要出台一个政策。
  “过去讲投资要发挥关键性作用,房地产开发投资现在是下了一个台阶,这个缺口未来靠什么来弥补?”徐洪才认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首先是要激活民间投资,提升企业家积极性,引导市场预期。
  徐洪才分析,“民营经济31条”鼓励公平竞争、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基础性的工作,让民营经济有信心,积极参与到国内的经济建设。
  关于民营经济未来的机遇在哪里,徐洪才阐释,因为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潜力大家都看得见,中国经济本身可持续发展、平稳向好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未来发展保持较高的增速值得期待,民营企业可积极参与进来,其中有三大机遇:
  第一,城镇化还有下半场。目前城镇化率刚刚达到65%,预计到2035年前后达到75%左右。未来十几年,还有后半场发展的机会,这是发达国家、西方国家没有的。
  第二,数字化转型也赶上了一个机会窗口。全球性的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应用是蓄势待发、刚刚起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这一块不仅将拉动新的投资,也会促进一些新的消费,像数字化的消费,一些数字技术的应用、消费的场景也会不断的创新。
  第三,老龄化社会来临。从供给端来看,养老健康服务体系还是短板,未来有望加大这一块的投资,改善供给,也会创造新的商机。
  徐洪才分析,中央的政策强调“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是空前未有的。
  “民营企业家可以趁势而上借着政策的东风,抓住新的商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就业还是收入增加、促进消费等等,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徐洪才进一步分析。
  恒大会否“大而不倒”
  7月17日晚间,中国恒大集团终于公开了自己的“账本”,两年亏超8120亿元,总负债超2.4万亿元。中国恒大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亏损,亏损额分别为6862.2亿元和1258.1亿元,合计净亏损金额超8120亿元。资不抵债接近6000亿,而账上可以用于还债的现金仅仅只有40多亿。
  针对恒大的现状,徐洪才分析,目前房地产行业呈现出产能过剩、库存较高的态势,由于惯性过去几年房企的“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没有及时调整,导致恒大债台高筑,过去2年竟然亏损8000亿,整体负债2.4万亿。
  关于恒大的窟窿怎么弥补,徐洪才分析称,如果房企还沿着原来的经营模式发展,解决巨大的债务问题,可能性很小。从财务条件来看,恒大已经资不抵债,下一步是走债务重组还是破产清算的道路有待观察。对于监管部门,包括地方政府如何妥善处理恒大这件事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包括金融体系。
  关于恒大的现金流,徐洪才认为,关键是要看经营性现金流,未来的订单等,如果靠融资性现金流来弥补,那是不可持续的。
  徐洪才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转型,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第一,从发展速度来看,不能像过去“大干快上”了。
  第二,从经营模式来看,不能靠负债经营,市场不会永远红火,房价一直上涨不现实。
  第三,从经营方式来看,过去是拿地、开发、卖房子,是制造业,未来可能要转变思路,转向制造业加服务业。对一些物业的经营管理,长期的经营性现金流可能会增加。
  关于房企会不会出现“大而不倒”?徐洪才认为,应该妥善处理、区别对待,既要考虑到轰然倒塌负面影响,但是如果纵容“大而不倒”也会滋生道德风险,要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徐洪才认为,作为一个房企,应该走依法破产的道路,靠政府巨资去挽救,没必要。如果债务的窟窿越来越大,要有一个结构性的调整和市场出清的过程。一些人盲目的自大、冒险,要为此付出代价。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民营经济31条”有何深意?扩内需促消费民企有何优势?徐洪才权威解读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