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交易所IPO零申报 原因是这样的

最新信息

沪深交易所IPO零申报 原因是这样的
2023-08-03 08:05:00
沪深交易所出现IPO单月“零申报”,这一现象比较罕见。
  数据显示,7月仅北交所新增一家IPO申报企业,沪深交易所零申报受理。IPO上会家数也明显减少。7月共有25家公司上会审核,环比同比均大幅下滑。
  受访投行人士表示,7月本来就是传统的申报受理清淡时间,零申报受理并不奇怪。6月一般是申报受理高峰,这背后有一定申报规则的原因。
  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召开了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强调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引发了市场对IPO变奏的猜测。
  IPO变“慢”了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近期IPO市场已出现了“慢”的信号。截至2023年7月31日,A股IPO排队企业共计836家。6月IPO申报受理高峰过后,7月仅北交所新增一家IPO申报受理企业,沪深交易所零申报受理。
  数据显示,每年7月都是申报低谷,但今年7月申报受理家数只有北交所1家,少于去年同期的3家,也少于前年的2家。
  “由于财务数据有效期的原因,每年6月都是IPO集中申报期,7月会明显减少,但零申报的情况也比较少见。”有投行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券商中国记者进一步发现,其实即便是传统的申报高峰6月份,今年的数量也相较往年有所减少。今年6月,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受理的IPO数量相比往年同期出现明显减少,单月共有246家IPO企业获得受理,较去年同期也下滑了24%。
  对此,多名投行人士分析,拟上市企业业绩下滑、监管对各上市板定位及上市标准的严把关、中介机构被压实责任后审慎申报材料等,是今年申报热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据悉,由于IPO财务数据有效期为6个月,若拟上市企业以上一年度12月31日为基准日申报材料,需在这一年度6月30日前申报,否则要补充最新一期数据,这是每年逢6月就出现IPO申报高峰的主要原因,也是7月出现申报低谷的主要原因。
  从严监管
  除了IPO的申报受理放缓之外,在IPO审核方面,节奏也出现放缓迹象。数据显示,今年7月共有25家公司接受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核,远低于6月的54家,也低于上半年的平均水平。过会方面,25家上会企业中有22家过会,2家被否,1家暂缓审议。
  根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共有207次上会,平均每周审核8家。2022年7月共49家企业上会,平均每周审12.25家;2021年7月共47家企业上会,平均每周审11.75家。
  IPO企业注册的速度也在放缓。今年6月、7月均只有29家企业注册生效,而今年3月至5月每月注册生效数均在40家以上。
  今年IPO撤回数量也较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共有145家IPO企业“中道折戟”,终止IPO。其中12家为审核不通过而终止,133家为主动撤回。
  从145家IPO企业终止时间分布情况来看,除了4月和5月终止数量较少,其他月份终止家数均在20家以上。刚刚过去的7月,终止IPO企业数量为23家。
  中国证监会多次强调,将从“带病申报”、“一查就撤”、执业质量存在严重缺陷等典型问题入手,重点检查投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人员及保障是否到位等,促进保荐机构真正发挥“看门人”功能,为全面注册制行稳致远夯实基础。
  此外,沪深交易所对保荐机构“一督即撤”行为从严监管。其中,深交所今年将对券商不同程度的执业情况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比如保荐机构保代人均保荐项目数排前二十且项目撤否率超过60%,深交所将对其保荐的IPO项目按50%以上的比例抽取实施现场督导。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沪深交易所IPO零申报 原因是这样的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