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最新信息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023-08-03 14:20:00
新华财经北京8月3日电(分析师郭桢)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形成了区域协同联动发展、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实现了地区合作共赢。在我国发展的空间布局由沿海开放,向陆海统筹发展的格局演进过程中,成渝经济圈逐步成为支撑陆海内外联动新格局的战略性枢纽。
  一、成渝经济圈实现发展共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渝两地山脉相连、水系同源,河流相通、生态相依,“坐镇”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两地经济高度互补,重庆毗邻长江黄金水道,有丰富的淡水资源,自身是重要码头城市,具备成为发达制造业基地的关键要素。而成都地区土地富饶,适合进行农业种植。成渝地区构建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小循环,沿江而下辐射范围包括长江经济带各省范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四川立足区域经济板块特征和省情实际,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建设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设立4个省级新区,拿出真金白银支持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推动“五区共兴”取得积极进展。
  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公布数据,今年以来,川渝两省市扎实推进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截至6月底,248个共建重大项目川渝累计完成投资8823.6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1853.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4.6%,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平均每天投入超10亿元。从经济总量看,今年上半年川渝两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46.96亿元,占全国比重7.12%;从重点产业方面看,2022年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2.6万亿元,汽车产量318万辆、全国新下线整车“十有其一”,装备制造和消费品产业产值规模均在万亿元以上。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总体方案全部获批,带动成渝中部地区呈崛起之势。截至去年底,311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理超1300万件次。
  二、成渝经济圈支撑我国陆海内外联动新格局
  当前,“一带一路”效果显现,我国对东盟、俄罗斯、中亚、非洲等地的外贸出口连连上升,其中对东盟、俄罗斯出口增速迅猛。对于依托中欧班列向俄罗斯、中亚、东欧辐射,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可以向东盟辐射的成渝经济圈来说是重大利好。截至今年6月底,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在川渝设立的领事机构达36家,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81家,改革开放新高地释放强烈“西”引力。
  我国发展的空间布局由沿海开放,逐步向多极支撑、中部崛起、陆海统筹的格局演进。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依托南向、西向、东向立体开放通道的独特优势,未来将成为支撑我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性枢纽。为呼应“一带一路”的陆海联动对外开放新格局,培育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对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多重价值。成都、重庆是经济带的两大“双子星座”,带动成都平原经济带、重庆都市带、川南城市带、川中城市带、三峡移民经济带等各地快速发展。
  三、高新技术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能级持续提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先进制造业、新兴消费増势良好。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来自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全国每100立方米天然气就有23立方米来自四川。6月25日,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同时也是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相当于用川西海拔4600米雪山上的阳光,点亮成都大运会的灯。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场址最高海拔4600米,装机100万千瓦,占地2.5万亩,由200多万块光伏组件、5000多台逆变器、300多台箱式变电站组成。电站通过500千伏输电线路接入距离50公里、装机300万千瓦的两河口水电站,实现水光互补,光伏发电和水电“打捆”送出。电站年平均发电量2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同时,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加快推进,上半年川渝千亿方天然气产能基地项目四川产气27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7%,还有一批抽水蓄能、燃气发电项目,正为川渝电力供需平衡提供新支点。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川渝两地创新实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渗透范围最广、经济增长贡献最多的支柱产业之一,两地电子信息制造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具备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基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联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深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四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489家、总数增至1.14万家,较2021年增长近44%。今年上半年,四川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6.8%,医药制造业增长7.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7.4%。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高于规上工业增速7.3个百分点,以高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势头强劲。
  今年5月,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揭牌。以此为中心的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布局3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等43个校院地协同创新机构。其中,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一期全面建成投运,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已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678家成渝地区用户提供算力服务。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