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外贸阶段性承压,稳外贸重要性凸显

最新信息

评论丨外贸阶段性承压,稳外贸重要性凸显
2023-08-09 08:58:00
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日前,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出口13.47万亿元,进口10.08万亿元,同比分别为增长1.5%和下降1.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3.46万亿元,同比下降8.3%。
  高基数与弱外需,我国外贸阶段性承压。出口方面,外需疲弱叠加高基数,出口持续承压。贸易伙伴维度,7月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这前三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同比呈现较大跌幅;对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同比虽仍录得同比下跌,但跌幅相对好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7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录得52%的高增速,继续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出口形成支撑。重点商品出口中,大部分重点商品的出口金额同比延续跌势。具体来看,机电产品7月的出口金额同比下跌11.91%,细分商品中,包括通用机械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家用电器、医疗仪器及器械等同比跌幅较6月跌幅有所走阔。多数轻工制品出口继续承压,包括服装、纺织原料、鞋靴、玩具、家具等商品出口同比跌幅均达两位数。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7月出口仍有结构性亮点。一方面,手机、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等商品的出口金额同比有所改善。另一方面,汽车出口延续高景气,汽车(包括底盘)的出口金额同比实现了83.26%的高增。
  进口同比进一步下滑,低于市场预期。将细项数据拆解为进口商品的数量同比变化与单价同比变化,可以看到:一方面,进口商品数量整体维持同比正增长,但增速放缓。从主要进口商品的数量来看,7月,除集成电路同比下降6%,大豆、铁矿砂及精矿、原油、铜矿砂及其精矿、煤及褐煤、天然气分别保持23%、2%、17%、4%、67%、18%的正增速,但增速较上月放缓明显。另一方面,进口商品单价呈同比负增速,且降幅进一步扩大。从主要进口大宗商品的单价同比来看,7月单价同比下降明显,其中原油进口单价同比下降32%,煤及褐煤进口单价同比下降39%。因此综上,内需修复的变化或可以体现在进口数量上,但由于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更为主导,因此内需的变化无法体现在整体的进口金额层面。
  往后看,短期内外需或仍承压,但基数效应趋弱,预计我国出口在三季度或有边际改善,基数效应在四季度的进一步走弱或可带动同期出口同比增速进一步好转。但在外需承压的大环境下,稳外贸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当前而言,稳外贸可从以下三大方向发力:
  一是继续充分发挥RCEP和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贸易创造效应。RCEP对于我国的贸易创造效应显著,尤其在东盟方面。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落地生效,在关税减免以及原产地累积原则等利好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RCEP的持续生效或为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创造更多增量,进而为整个出口形成支撑。此外,基于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中阿合作论坛这一机制,中阿之间的经贸往来有望继续深化发展,助推我国外贸外资提质增量。
  二是推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新增“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了“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此背景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成为稳外资外贸的发力方向,而海南自贸港或成为链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枢纽。往后看,推动我国加入CPTPP和DEPA等更多高标准经贸协议、有序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将助力我国更高质量、更大规模地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带动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
  三是“一带一路”提质加速。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外资外贸方面,新增“要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或对我国外资外贸造成扰动,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成为工作重点。2023年是中国发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截至今年6月,中国已经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受全球疫情影响,过去三年“一带一路”经贸往来有所放缓,但随着经济内生修复动能的逐步释放以及政策暖风频吹,“一带一路”合作料将加速提质,以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评论丨外贸阶段性承压,稳外贸重要性凸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