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活跃资本市场 财富管理加快“买方投顾”转型

最新信息

助力活跃资本市场 财富管理加快“买方投顾”转型
2023-08-11 13:35:00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证监会正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吸引境外资金入市,稳定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财信研究院金融团队认为,当前注册制全面落地,意味着在融资端的重大改革基本告一段落。未来改革的重点将转向投资端,围绕如何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来展开,加强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持续推进买方投顾模式可能成为投资端发力的方向。
  在第九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巡视员周学东提出大力发展买方投顾,将投资者利益置于卖方利益之上。
  事实上,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从销售模式到买方投顾模式的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分析人士指出,买方投顾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可能会遇到客户的疑虑和不信任,而中国投资者没有为咨询和顾问服务付费的习惯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问题的影响,客户需要时间和努力去理解和适应买方投顾模式。
  满足居民财富保值增值
  中央政治局会议罕见提及资本市场备受关注。财信研究院金融团队认为,这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今年以来A股涨幅在全球市场靠后,与我国经济复苏的基本面不匹配。二是建设科技强国,壮大科技产业,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三是活跃资本市场,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增强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进而扩大内需。
  财信研究院金融团队进一步指出,从投资端加大资本市场建设尚有很大空间。首先,从居民配置来看,我国居民资产向权益资产迁移的空间较大。根据央行2019年对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的调查,中国居民持有实物资产的占比高达80%,金融资产仅为20%。而从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大比例持有的还是银行定期存款、银行理财等产品,而股票和基金等权益类产品尚不足10%。因此,通过活跃资本市场,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未来居民进一步向资本市场配置的空间较大。其次,从机构的配置来看,当前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保险资金等投向权益资产的占比仍较低。活跃资本市场,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机构资金占比同样有较大的空间。
  这其中,如何吸引居民参与资本市场是关键点之一。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加快买方投顾转型将是投资端的重要发力点。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荣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激发资本市场活力依赖于投资者有意愿积极参与市场,并同过其交易活动支持高质量的企业。落实到现实中,一个基本前提是需要让投资者能更准确地认识自身的偏好、更恰当地评估各类产品的业绩,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相对传统的卖方投顾主要侧重推销其所属机构的产品,买方投顾更多地站在投资者的立场、可助力投资者更恰当地选择适合自身的产品,进而助力于更好地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难题,从而将居民储蓄的活水引入资本市场、有效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华宝证券研究团队也指出,在坚持投融资改革协同推进、持续深化投资端改革的大方向下,金融行业更应牢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居民财富增长的责任,构建“居民财富(资金)→金融机构→资产”的良性互动关系,如何发挥好投资顾问牌照“买方中介角色”成为关键。
  在罗荣华看来,买方投顾至少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助力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首先,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自我认知:买方投顾通过深入了解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期望回报等,帮助客户更准确地认识自身需求。正确的自我了解是选择合适投资产品的前提,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运作。
  其次,可增加产品匹配性:买方投顾将侧重于寻找与投资者个人需求相匹配的产品,而非推销特定的产品。这使得市场中产品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进而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再次,助力于解决激励相容问题:传统的卖方投顾可能因为与特定产品提供方的合作关系,而导致激励机制出现偏差。反之,买方投顾的收费通常与客户的投资绩效挂钩,因此更倾向于为客户寻找最佳的投资机会,从而可较为有效地解决激励相容的问题。
  最后,有助于增强投资策略透明度、市场信任感,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体验:买方投顾提供了透明的投资策略和费用结构,且其更注重客户的长期利益,因此有助于建立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感。信任是资本市场正常运作的基础,增强信任可以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此外,投资者往往需要通过有效的陪伴、逐渐习得好的投资习惯,说教式的投资者教育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而买方投顾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陪伴,有助于投资者获取更好的投资体验,更好地学习投资理念和知识、纠正行为偏差,进而最终提升投资绩效。
  买方投顾如何落地?
  加快买方投顾转型,既是活跃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也是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趋势。
  周学东在第九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提到,财富管理领域一个很大的缺失在于买方投资顾问制度未发展起来。金融机构既是资管产品的提供者,又同时作为资管产品的销售机构,在向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时,存在过度关注产品销售问题,甚至存在内在的角色冲突和潜在的道德风险。单一的销售机构,也是如此。因为,本质上,销售机构并不代表投资者利益,理论上更倾向于与产品提供方合作,向投资者“兜售”产品;其收益来自于代理、销售费用,与投资者是否赚钱无关。这就和财富管理要以客户为中心、为投资者利益服务的理念产生冲突。因此,财富管理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类似“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一广受诟病的问题。为此,需要大力发展的财富管理,是以投资者利益为先的、买方性质的财富管理业态,即买方投顾。这就要求买方投顾机构应当遵循的展业要求,就是将投资者利益即买方利益置于卖方利益之上,为投资者提供最优的资产配置方案或咨询意见。
  “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是当下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核心痛点,也是发展买方投顾的必要性所在。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后资管新规时代,资管产品打破刚兑,实现全面净值化,由于投资者申赎行为不可控,因此,净值化产品的收益并不等于投资者真实账户的持有收益。净值化时代,如果投资机构给予投资者“类刚兑”的收益率预期承诺,或早或晚都将会面临净值波动带来的预期被证伪的风险,所以,通过给予投资者收益率预期销售金融产品的卖方销售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资管产品业绩好可以依靠资管机构独立实现,但投资者账户获得稳健收益必然需要与投资者互动,共同实现。
  “聚焦资产端,财富管理行业资产端应更加注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采取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策略,通过金融衍生品等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协助客户财富穿越牛熊周期。负债端来看,财富管理机构应该‘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搭建投顾服务体系,真正聚焦提高投资者的账户收益,建立与投资者之间长期的信任关系。”中信建投证券在上述研报中指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怀斌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买方投顾有利于建立业务隔离,规避利益冲突及道德风险。未来在财富管理行业中,买方投顾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财富管理市场中可能逐步发展出一批独立发展的第三方投顾机构;另一方面,未来大量买方投顾参与财富管理市场将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财富管理将回归本源,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风险和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基金投顾业务的定位、投资、适当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与补充,并将推动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转常规。记者注意到,多家基金公司申请设立子公司,加快向买方投顾转型。
  不过,罗荣华提示道,买方投顾落地还存在一定难点:
  第一,客户信任及付费习惯的建立:买方投顾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可能会遇到客户的疑虑和不信任,而中国投资者没有为咨询和顾问服务付费的习惯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问题的影响。客户需要时间和努力去理解和适应这种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的投顾模式。
  第二,从业人员薪酬结构问题:买方投顾强调客户利益优先,薪酬结构应与客户投资绩效挂钩。如何确保合理的薪酬机制,既能激励从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又能让他们在行业内长期生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第三,监管和合规问题:买方投顾要求更高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需要一套完善的监管和合规体系来支撑。这其中涉及的法律、伦理和操作标准都需要精心设计和执行。
  第四,技术和基础设施问题: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投资建议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不足可能会限制买方投顾服务的效果和范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助力活跃资本市场 财富管理加快“买方投顾”转型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