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沙:巴彦淖尔“漠”上绿意浓

最新信息

一片沙:巴彦淖尔“漠”上绿意浓
2023-08-16 02:44:00
立秋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红旗村村民杨生盖正在自家耕地里查看向日葵的长势。一大片金黄色的葵花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丰收在望。
  “以前这片耕地周边都是沙子,如今旁边林场种的树越来越多,固定住了沙子,环境变好了,我们不用再犯愁风沙的事情,可以安心种地了,预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杨生盖说。
  杨生盖提到的林场就是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以前,红旗村村民因周边遍布沙地饱受风沙困扰,如今,国营新华林场的治沙林地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让村民们可以安心地耕作与生活。
  走进国营新华林场,这里种满了杨树、柳树、梭梭以及杨柴等植物。“这些植物可都是林场防沙治沙的‘绿色卫士’,也是几代林场人的心血。”国营新华林场场长杜文化说。
  “20世纪70年代我刚到林场的时候,这里还都是流动的沙丘,一刮风漫天黄沙,不但睁不开眼睛,就连耳朵、嘴里也都会吹进沙子。”国营新华林场职工李凤岐说,刮过一夜风后,第二天早晨房门就会因为被沙子堵住而打不开,只能从窗户翻出去,用铁锹挖开门前的沙子才能打开房门。
  面对肆虐的黄沙,国营新华林场的职工用肩膀扛起树苗和铁锹,走进明晃晃的沙地里,与黄沙展开“搏斗”。
  “一开始,在沙地里种树的成活率很低,风吹沙子不断流动,树苗的根系就会裸露出来,吸收不上水分,树苗就干死了。”李凤岐说,看到辛辛苦苦栽种的树苗没能成活,总会感觉很心痛,但是治住风沙的决心总能让大家坚强起来,第二年春天接着种,直到种活为止。
  “在造林过程中,为了解决沙地难以挖树坑、浇水难以抵达植物根部的问题,我们还采用了高压水打坑的方式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杜文化说。
  据了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营新华林场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二期、低质低效林改造等工程,通过几代林场人的努力和国家项目的支持,累计造林3.9万亩,植树430万株。
  “通过多年的造林绿化,林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5%,沙地面积由20世纪60年代的2.15万亩缩小到0.5万亩,林场周边耕地沙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杜文化介绍,多年来,林地充分发挥了涵养水源的作用,林场附近两个湖泊水位稳中有升,水域面积由原来的500亩扩大到700亩。
  在距离国营新华林场100多公里的乌兰布和沙漠里,绿色同样铺展延伸。
  记者在乌兰布和沙漠看到,一条条黑色的滴灌管在黄色的沙地上格外显眼。“我们在一些新建设的治沙林地里尝试使用滴灌技术灌溉,相较于普通浇水灌溉可以省下约三分之一的水,同时也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副主任何文强说。
  行走在乌兰布和沙漠的治沙林地里,阵风吹过,树叶迎风簌簌作响。眼前,不再是漫漫黄沙,而是大片的绿色向着远处铺展。
  “我们还采用了草方格治沙技术,用稻草制成1米乘1米的草方格固定沙丘,同时在‘格子’中种植梭梭等治沙植物。”何文强说,草方格能起到两个作用:一是防风固沙;二是涵养水分,为梭梭供应充足的水分和肥料。
  据介绍,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约1500万亩,其中近430万亩分布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近年来,磴口县持续推进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先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试点等国家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治理130万亩。
  如今,磴口县林草覆盖度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0.04%提高到目前的37.2%。全县年沙尘日数由20世纪90年代的23天减少到2022年的8天左右。
  国营新华林场建设与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只是巴彦淖尔市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两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市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及科学绿化的原则,共完成造林469.89万亩。
  “依托‘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巴彦淖尔市的林草植被大幅增加,荒漠化趋势得到遏制,干旱、沙尘气候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区域植被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提升,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巴彦淖尔市沙漠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高勇说。
(文章来源:新华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一片沙:巴彦淖尔“漠”上绿意浓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