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崇明:生态文明上海样本

最新信息

直击崇明:生态文明上海样本
2023-08-17 11:19:00
“去年,有1700多只小天鹅来到这里过冬,别看现在滩涂上鸟类数量不多,等到冬季,这里可壮观了。”上海崇明东滩志愿者自豪地告诉记者。
  水波涟涟,百啭千声,长江入海口的微风拂面。距离陆家嘴仅1.5小时车程的崇明东滩,依然成为迁徙候鸟们不可或缺的重要栖息地。8月15日,全国生态日上海主场活动在上海市崇明区举行。记者走进崇明区,感受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魅力。
承载上海50%生态服务功能 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
  “从2016年冬天记录的60只增长到2023年初的2900多只,越冬小天鹅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2023年有1700多只在修复区越冬。”志愿者欣喜地分享,近年来,崇明东滩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项目为突破,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每年均有近100万只次迁徙水鸟在保护区栖息或过境。
  “江豚,也有人叫它‘江猪’,这只江豚被科研人员发现时已经死亡。”不时有小朋友贴在鸟类科普教育基地展柜玻璃前,仔细观察标本,聆听自然保护的故事。
  目前,崇明东滩有两个自然保护区,分别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保护区以国家示范自然保护区为标准,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野外巡护和管理力度,不断提升巡护管理水平;始终立足长期资源监测,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精准化管理水平。
  这些都是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生动缩影。崇明区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重点聚焦生态设施、生态品质、生态美丽,加快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和碳排放精细化管理,长兴岛电厂10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CCUS)创新示范项目正式运行。
  如今,崇明实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88.6%、森林覆盖率超过30.6%,承载了全市约40%的生态资源和50%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了上海水体质量最佳、空气质量最优、林地面积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同时,崇明抓好现代新农业、先进制造业、新型服务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城乡治理方面下功夫。
  目前,崇明基本形成“四横七纵”的干线道路网络,在全市率先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和新能源出租车全覆盖,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供应全市50%以上人口用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31%以上,获评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多元合作经营促生态惠民生动案例
  “过年一栋别墅一天就要上万元!如果要订过年的房子,现在就要开始预定了,每年都很火爆。”司机老伯热情地说。据悉,瀛东村引进上海崇明生态旅游集团的专业化经营,将瀛东生态旅游度假村的食宿会务项目以租赁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村集体则经营东湖南湖游览区。
  除了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做好生态“农旅”核心产业,瀛东村“两山经济”也体现在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做强绿色果蔬种植支柱产业,实施科技兴渔新路子、壮大生态立体养殖特色产业中。
  彤程新材的“两无化”水稻专用地膜就是生动案例。为了服务无化学化肥、无化学农药水稻种植,彤程新材依托先进聚合工艺生产品质优异的生物降解聚酯PBAT研发出“两无化”水稻专用地膜。瀛东村种植户利用机械覆膜插秧技术在完成机插的同时,就能在水田上覆盖一层可降解地膜。
  同时,瀛东村探索出“两头统、中间包”的“瀛东模式”,降低种、养殖户的经营风险,增强抗灾害风险能力,更好地保障村民效益,激发个人积极性。
  关于建立村民收入保障机制,瀛东村在村级资产转制工作中把40%保留为集体股,60%分给村民。除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分红,满50岁女村民和满55岁男村民每月养老生活补贴1250元,村民每人每月粮食补贴300元。
  目前,瀛东村全村生产总值4130万元,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1.82亿元.
  对“绿水青山”的重视也体现在瀛东村的方方面面。“那里是我们的生活污水处理站,要保证让废弃物‘不出村’。”司机老伯指着不远处说到。瀛东村建设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水经过处理后能作为果园和农田的灌溉用水。同时,村里每家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光风互补发电路灯一起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那里还有一片橘园,据说要留着给后人盖房子。”老伯乐呵呵地补充。
上海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约120万辆
  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明林在活动中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安排,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据介绍,目前,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取得以下成果:一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扎实推进。初步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能源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电占全社会用电比重上升至36%,累计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万余项,低效建设用地减量66.8平方公里,减量土地主要用于生态建设;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步伐加快,能效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约120万辆,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达831公里,两项指标均居全球城市第一。率先以地方立法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全市已初步构建“点站场”三级网络全覆盖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
  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2022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25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碧水保卫战”连连告捷,2018年基本消除黑臭河道,2020年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从根本上解决了河道污染,2022年主要水体水质优于Ⅲ类比例95.6%,为历史最好水平。
  三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创新生态优势价值实现途径,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全市公园数量从2017年的243座增加到2022年的670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8.8平方米,黄浦江、苏州河、淀山湖等重要河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鱼类数量均呈增长趋势,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逐渐恢复。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直击崇明:生态文明上海样本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