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担当闯新路 着眼长远创未来

最新信息

实干担当闯新路 着眼长远创未来
2023-08-18 10:06:00
作为中国著名侨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当前,江门已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正处于增量提质的关键时期,区位交通优势、发展空间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及侨务资源优势等多种优势机遇交汇叠加,各种重大利好加速集聚。
  乘势而上启新程,实干担当闯新路。8月16日召开的中共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乘势而为,奋勇向前,持续拼搏,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江门新的更大贡献。
  奋进新征程,江门将如何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围绕中共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报告,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出“奋进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海上新江门”“文化强市”五大关键词,解读全会部署的重点工作。
  ●任龙董有逸张婧媛叶芷晴黄绍侦
  关键词1
  奋进大湾区
  深化城市群合作
  拓展经济纵深
  碧波翻涌,海天一色,一条横卧的“巨龙”轮廓初现。近日,随着黄茅海大桥西塔首榀钢箱梁完成吊装,标志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进入了关键的建设时期,有望实现2024年底建成通车的目标。
  全会报告提出,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要全力推动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携手港澳在广海湾经济区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谋划建设港邑合作特色产业园,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全面加强与澳门特区政府合作,主动对接澳门“1+4”产业适度多元发展战略,为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注入新动能。
  同时,依托大型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江门将携手深圳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取得新突破。
  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胡其波表示,接下来将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抢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明年开通的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广海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银湖湾深江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推动与香港在绿色经济、产业平台等合作发展,推动与澳门在文旅、大健康、食品加工等产业合作,鼓励江门企业在深圳等地设立“反向飞地”。
  如今,大湾区互联互通正进一步加速迈进,江门可更好链接周边六大国际机场、三大世界级港口,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区位优势迎来历史性突破提升,大湾区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的枢纽门户作用更加凸显,通道优势更加有效转化为发展势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杨永聪认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是城市间高效开展产业协作的必要前提,也是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江门作为珠江口西岸重要的节点城市以及大湾区联通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与广深港澳等中心城市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立足深江铁路打造30分钟湾区出行圈能够为江门高质量发展带来澎湃的新动力。”
  随着交通建设提速,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也正在加速形成,协同发展迸发强劲合力。特别是“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机制,正助力港澳与内地民众“往来”升温。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看来,随着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更加便利,地区间内部往来愈加频繁,空间联系强度不断提升,“1小时生活圈”将加快形成。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邝积康表示,接下来将聚焦港澳融合,持续开展“引客入江留客在江”系列活动,策划“港车北上江门游”等活动,拓展更多“一程多站”精品线路,深化江港澳三地旅游交流合作,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作出江门贡献。
  关键词2
  制造业当家
  发挥优势
  打造万亿工业强市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都,也是一座昂首奋进的工业名城。
  放眼广东制造业版图,江门是广东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城市,更是承担发展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任务的核心城市。这里拥有2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是省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主力军;拥有53.18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产业技能人才,可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推进制造业当家上实现新突破,并明确提出“全力打造万亿工业强市”。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制造业当家。胡其波表示,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新型储能等新赛道,培育氢能源等未来产业,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园建设,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江门样板”。
  国资国企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国资委将认真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带领市属国有企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行动,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大力度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发挥好战略支撑、安全保障作用。”江门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何渝说。
  在推进制造业当家上实现新突破,高水平科技支撑是重要动能所在。“我们将瞄准储能、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引导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发榜’‘揭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争取今年组建5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江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长虹说。
  打造万亿工业强市,需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力奋进。江门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咏华表示,全市税务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税收服务制造业当家20条举措,针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化“一企一策”定制,强化税企沟通提级,加速税费诉求响应,开展定制性纳税服务专项行动,为江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税务新的贡献。
  “作为广东传统重要工业基地,江门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较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值得期待。”广东白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建议江门,发挥中国侨都独特优势,进一步擦亮制造业品牌,“比如推动制造业与文旅产业相结合,借力文旅活动建立全国乃至全球性推广宣传渠道,将江门的特色产业宣传出去,从而吸引更多资源、资金和客商。”
  关键词3
  百千万工程
  一体推进
  强县促镇带村
  侨乡少闲月,江门丰景盛。今年早造,农户增收再创新高,全市陈皮、大米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上半年更实现全链条总产值约333.1亿元,同比增长30.73%。这是江门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全会提出,全力奋战“百千万工程”,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江门将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一体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奋战“百千万工程”,壮大产业强县富民,是关键抓手之一。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少强说,农业农村部门将发挥全市16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势,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发展好预制菜产业,持续做优做强陈皮、大米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力争今年全链条总产值达680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目标。
  当前,江门县域经济体量仍不强——尚无“全国百强县”,73个镇街仅有7个入选“全国千强镇”,GDP在20亿元以下的镇街还有32个、占43.8%。
  短板也是潜力板。全会提出,加力发力培育千亿经济强县和更多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推动县镇比学赶超、提质进位。同时,培育壮大县域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因县施策,集中力量攻坚,助力产业链条式、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激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城乡建设提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直接体现。江门将分类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紧扣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任务目标,高标准打造双水、共和、赤坎3个省级样板中心镇,高品质建设杜阮等6个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把镇级打造成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体。
  郑少强表示,立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业农村部门将按照“精准分类,利于发展”工作要求,统筹落实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农房风貌“三个规划”,同步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侨味、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
  高效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需深入推进扩权强县、强县扩权改革。胡其波表示,将深化强县扩权赋能改革,出台加快培育千亿级经济强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一县一策”推动今年新会GDP超千亿,开平、鹤山超500亿元,蓬江、台山加快向千亿强县迈进。
  关键词4
  海上新江门
  强势推动
  海洋强市建设
  发展的“风”,从“海”上来。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是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门是海洋资源大市,409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占全省1/10。同时拥有352个海岛,数量全省第2。在珠三角7个沿海城市中,江门大陆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这是江门向海图强、向海而兴的坚实基础。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分析,江门发展海洋经济的禀赋优越。随着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铁路捷报频传,江门发展的“蓝色引擎”愈发强劲。
  此次,这座因海而生的城市,再次发出了向海发展的鲜明信号。全会提出,江门将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强势破局,在打造海上新江门上实现新突破,通过构建科学高效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做优现代海洋产业,强化海洋强市建设保障,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台山,江门海岸线最长的地方,肩负着打造海上新江门的更大使命,台山强起来,江门拥抱海洋的蓝图才能“实”起来。江门市委常委、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表示,台山将构建低碳“绿”,加快镇海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提速推进抽水蓄能、核电二三期、台电改扩建、LNG省储备集散基地等项目;发展海洋“蓝”,打造“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融租保服、海上风电”六位一体现代化海洋牧场,争当“邑海粮仓”高质量发展标杆。
  在建设特色海洋旅游目的地方面,江门同样大有可为。李惠文提到,将提速建好浪漫海岸、川岛宿集等重大文旅项目,积极对接澳门打造大湾区“一程多站”精品文旅路线,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片。
  筑梦深蓝,必须做大做强做优现代海洋产业。“农业农村部门将抓好四大渔港升级改造和网箱养殖产业,规划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和海工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海上粮仓’。”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少强说。
  通江达海,奔腾不息。百年前,一代又一代华侨扬帆出海、开拓进取,在海外闯出一方天地。百年后的今天,江门再次踏浪而出,向着海水更蓝处出发。
  关键词5
  文化强市
  将文化“软实力”
  变成发展“硬支撑”
  大幕拉开,世遗“开平碉楼与村落”现身舞台,伴随着婉转动听的开平民歌,台下观众仿佛置身碉楼星罗棋布的开平村落,沉浸于百年碉楼往事中。日前,江门大型原创红色话剧《碉楼·寒燕归巢》首演精彩收官,令不少观众“泪目”。
  优质的文艺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充盈起来。从舞剧《侨批·家国》、音乐剧《小鸟天堂》《侠影·咏春》、歌舞剧《戴爱莲》,到粤剧《碉楼》、话剧《碉楼·寒燕归巢》,近年来,江门精心打造了18部具有侨乡特色、“叫好叫座”的优秀剧目,擦亮江门“十张城市名片”。
  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江门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站在“再造一个新江门”的新起点上,文化建设更要勇担新使命。这既要“仰望星空”,提升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地位、文化形象、文化影响力;也要“脚踏实地”,提升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文化供给质量和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推进“两个文明”相协调,全会提出,深化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推进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彰显岭南风韵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强市。
  在高举旗帜不动摇的前提下,江门坚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一方面,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涵养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另一方面,培育新应用、新场景,构造新体验、催生新业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从“富口袋”到“富脑袋”,江门将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全面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让文明之花遍开。
  从“叹生活”到“叹文化”,越来越多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载体点缀在城市各个角落。“我们将继续提升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开放水平,筹建江门城市历史博物馆,办好江门艺术季。”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邝积康表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江门将深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借力赤坎华侨古镇、华侨城古劳水乡、台山海口埠等文旅新地标,活化用好启明里、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历史建筑,打造优质影视作品拍摄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正翻开新篇章。新会陈皮、咖啡和茶饮等逐渐实现商业运营与文化基因的有机结合,“江门把产品的物质形态与文化品位结合起来,融入生产及品尝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场景,探索商业与文化的整合营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董小麟说。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实干担当闯新路 着眼长远创未来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