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基金邹建:去“人少的地方”投资 医药板块内部已发生积极变化

最新信息

大成基金邹建:去“人少的地方”投资 医药板块内部已发生积极变化
2023-08-21 18:01:00
“去人少的地方,寻找底部的优质公司。”采访中,邹建这样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
  作为清华大学生物医药工程毕业的硕士,邹建自加入大成基金以来,将医药作为长期深耕的大本营。由他独立管理的大成多策略,自管理至今的配置中有较高比例的医药股。同时,他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优先拓展的是跟医药板块存在关联的公司,目前主要包括泛制造和消费领域。
  “我不对大的市场趋势做判断,判断企业的价值才是我获取收益的途径。”邹建表示。作为一名典型的自下而上选股型选手,他擅长通过量化工具与深度研究的方式构建组合,不追市场热点,高度重视组合风险收益比。邹建提到自己的投资目标,即从自己的能力圈出发,找到行业内真正能够获取收益的标的,在较小回撤的前提下,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
  近期政策面变化引起市场情绪波动,医药股有所调整,板块内部出现分化,医药板块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近日,邹建在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不应该是完全悲观的时候,实际上,医药板块内部许多方向已经发生积极变化,目前比较关注院内复苏、中药、医疗器械等几个方向。
  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券商中国记者:2016年6月加入大成基金,请讲讲在早期的经历中,对你的投资框架影响最大的事件或投资案例。
  邹建:对我投资框架影响最大的是大成基金的投研文化。进入大成基金这几年来,我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很多投研同事的启发,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框架。在大成基金,每个基金经理都有不同的投资风格,但大家都形成了一点共识,即不太喜欢去追逐市场热点,更愿意去挖掘一些前瞻性的机会。
  券商中国记者: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你有什么样的变化?
  邹建: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我觉得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了:第一是更繁忙,第二是心理压力也相应更大。
  基金经理与研究员的区别在于,不仅要研究单家公司,还需要去规划怎么分配自己的精力。以前做研究员可能更多是将相关行业或领域的公司研究透即可,而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统筹,需要主动去挖掘机会、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所以,必须要有更高效的筛选体系以及要更高效的研究方法。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应该能够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短期相对排名,把为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
  券商中国记者:2021年底,你接手大成多策略基金,并将它调整成一只以医药股为主的基金,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邹建:这是符合我能力圈范围的一个选择。我本身是医药研究员出身,所以不会一开始就跳出自己能力圈去管理基金,而是从能力圈出发去构建组合。初次管理基金产品,我比较慎重,先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里面耕耘,即便去年医药并不是一个热门行业,甚至是一个压力比较大的行业。
  我认为,作为基金经理更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能力圈,而不是追逐市场的风向。很多时候单纯地跟随市场往往很难获得超额收益。相应地,面对一些行情比较热的行业,如果自身积累和认知尚浅,不理想的概率也比较大。
  券商中国记者:对于新基金,你是否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去构建组合?
  邹建:大成锐见未来是一个面向全市场投资的产品,我目前的规划中,医药作为我能力圈的大本营,会在其中占据一定比例,同时我也会结合一些已经有所拓展的领域去精选,比如消费、制造等。
  券商中国记者:现在你的行业配置里面医药板块的占比相对高,未来配置会不会集中在一两条赛道?
  邹建:从长期维度来看,大成多策略也会逐渐向全市场拓展,这个过程跟我能力圈的拓展速度是直接相关的,是循序渐进的,而并不会突然出现一个颠覆式的变化。而医药也是我深耕的方向,我不会因为阶段性的市场情绪或者消息面扰动就从这个方向退出。
  在医药之外,现在这一阶段我会优先拓展相关领域,比如泛制造和消费方向。为什么选择这两个领域?因为医药板块中的很多公司也兼具消费属性,只是相对来说消费场景要更特殊一些;也有很多医药公司有制造业的属性。
  寻找底部优质公司
  券商中国记者:你现在怎么概括自己的投资风格?
  邹建:以底层的投资框架来约束自己,去人少的地方。“去人少的地方”这件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因为很少有人能完全摆脱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如何去人少的地方,比知道要去人少的地方更重要,我的方式就是以底层的投资框架体系来约束自己。
  券商中国记者:你提到的底层投资框架具体是怎么样的?
  邹建:我的投资框架是希望能够在一个相对小的回撤下去获取收益,通过策略选股构建符合要求的股票池,再在其中做深入研究,挑选出具备α的优秀公司,以此来提升组合管理的效率。
  如今,我的投资框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还需要持续地迭代。企业的经营数据、财务数据等很多数据可能是滞后的,需要更多的指标去丰富和完善。可能一开始,我在建立这个筛选模型时只用了少量指标,逐渐指标库更加丰富,我的筛选模型亦是如此。
  券商中国记者:在筛选公司上有什么标准?
  邹建:我主要是从选股的角度来做投资,自下而上选股。在我的投资框架中,入选组合的个股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前期经历过充分的悲观预期释放;二是当期出现了正向的经营性变化;三是这些经营变化具备中长期的持续性。
  我选股的第一点就意味着,这只股票经历了一些悲观预期释放。这有点类似现在的医药,现在的医药就是人少的地方之一。所以,我选的几乎都是当下市场不那么热的方向。
  第二和第三点是要能够看到这些处在底部的公司的中长期经营变化,这种变化是产生收益的来源。什么是经营性变化?我认为有两个核心点:第一点是这个变化要具备中长期的持续性;第二点是这个公司应该是细分行业里的优秀公司。
  总的来说,我买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处于底部区间的优质公司。
  券商中国记者:在控制回撤(风险)上你有什么样的方法?
  邹建:如何管控风险也是我现在主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我会通过仓位来做一定分散,其次,在一些细分领域中,我也会适度分散。另外,我的投资框架本身就是对风险有一定控制的,因为我选的主要是处于底部的标的,相对提供了比较好的安全边际。
  我基于投资框架体系对回撤进行控制,如果准确率足够高的话,这些标的的收益空间是足够大的,甚至会碰到一些双击的机会,整体来看这是一个攻守兼备的策略。
  券商中国记者:你在选股时对公司的市值有没有一些偏好?
  邹建:我对市值没有偏好。可能过去一年我买小市值的股票偏多一点,因为过去的市场结构大赛道、大市值公司更多,但不符合我的框架。
  后来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中大市值的公司调整了很多,它们中间也有质地很好且能看到一些变化的、符合我的框架体系的公司。从我筛选股票的角度来看,现在很多中小市值已经阶段性淡出,而大市值公司增多。
  积极寻找医药板块新机会
  券商中国记者:你怎么看现在的市场?
  邹建:我不倾向对大的市场趋势做判断。首先,我觉得这不在我的能力圈范围;其次,从我自身的认知来讲,判断市场对我的投资并不产生帮助,判断企业价值才是我获取收益的途径。市场有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贝塔行情,但从我的理念或价值观来说,这对我的组合贡献的价值并不会太大。
  券商中国记者:当前节点来看,医药板块未来趋势如何?存在哪些结构性的机会?
  邹建:从医药行业估值性价比来看,医药整体相对于万得全A,或者说沪深300等一些指数估值溢价率的水平一直是很高的,如果加上一个时间序列、拉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周期去看,现在溢价率水平应该跟过去历史比是在一个极低的位置。
  从大的方向来判断,现在至少不应该是完全悲观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是积极去寻找机会。我认为,现在一些政策或者消息是阶段性的影响,要关注,要理性认识,但是不需要过度去放大。
  实际上,目前的变化也在告诉我们,医药板块更应该关注一些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产品。目前我比较关注几个方向,比如院内复苏、中药、医药器械。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大成基金邹建:去“人少的地方”投资 医药板块内部已发生积极变化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