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一产业 “最强地级市”最新发文

最新信息

关于这一产业 “最强地级市”最新发文
2023-08-28 18:38:00
算力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产力。在日前召开的2023长三角算力发展大会上,《苏州市关于推进算力产业发展和应用的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行动方案》共推出17项重点任务,深化苏州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动苏州算力资源高效统筹和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全国数字化发展标杆城市。
  算力产业前景广阔
  苏州算力产业发展加快起势。
  目前,苏州的算力服务应用企业超过400家,覆盖了算力芯片、设施设备研发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算力产业的规模达2000亿元;拥有数据中心35家,超过16万标准机架,占到全国的2.5%,占到江苏省的1/3。
  同时,苏州的算力服务人口超过1600万,经营主体超过了291万家,数字苏州的建设已经覆盖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元宇宙、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苏州已经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算力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之一。
  按照《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苏州数据中心总规模达到50万标准机架,数据中心算力超过15EFLOPS(FP32),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统筹智算算力不少于3000PFLOPS(FP16);算力产业创新集群规模达4000亿元,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算力创新中心、算力应用中心和算力产业高地。
  算力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行动方案》提出,苏州正推动“三核三区两基地”的算力空间布局,即以吴江区“东数西算”算力枢纽节点起步区、虎丘区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相城区“苏州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为核心,以苏州工业园区、常熟市、太仓市为支撑的城市算力集聚区,昆山市、吴中区重点打造先进算力产业化基地。
  算力服务方面,“算力券”将发挥其带动作用。重点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算力券”,通过“算力券”购买平台算力形成良性互补。对使用苏州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智算服务的本市企业,按实际支付人工智能算力费用20%给予每年最高200万元补贴。
  “算力对于经济的贡献很大。”财经评论员徐浩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从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来看,目前消费还有待提振复苏,出口短期内也面临一定压力,“在投资领域,传统的老基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想再实现高速增长,难度较大”。
  “因此,未来拉动经济会进一步向新基建方向发展。比如,从事建设智慧停车场、数据中心的建设,都能拉到新基建里。就算力而言,每一份的投入,有望带来三份的产出,对GDP的拉动效果会非常明显。”徐浩平说,“对算力方向的投入,无论从自上而下的结构,还是从对经济的贡献角度来说,未来政府和社会都是比较确定的。”
  苏州要打造有影响力的算力创新中心、算力应用中心和算力产业高地,就要加快算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全力推进算力发展应用。
  对此,《行动方案》对龙头企业引育给予奖励。支持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算力企业做大做强,根据营业收入上台阶等指标给予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比如,对首次认定的苏州市“头雁”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到2025年,新增算力领域上市企业不少于5家,累计评选苏州市“头雁”企业不少于50家。
  徐浩平进一步分析,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算力已经成为了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对于推动科技进步、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建设好、使用好、发展好算力基础设施,夯实算力底座,对于算力产业与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加速落子“算力全开”
  除了苏州着力打造算力创新中心,上海在算力产业方面持续发力。
  上海日前印发《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建设高效协同的算力体系,建设“E级”超算载体、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因地制宜部署边缘计算资源池,对接“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建设枢纽型算力调度平台,到2025年,算力总规模较“十三五”期末翻两番。
  记者注意到,上海正在加快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8月18日,中国电信算力高效调度示范项目青浦云湖数据中心开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经理龚勃表示,青浦云湖数据中心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落地上海的国家枢纽节点,建成后将有助于加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
  青浦区区长杨小菁表示,青浦云湖中国电信算力高效调度示范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通过打造“绿色先进、调度高效、安全可控” 的算力示范工程,将进一步降低社会算力获取成本,畅通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数据流动,成为推动“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的重要支撑。
  东有青浦,西有临港。今年6月2日,在临港新片区智算大会上,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了《临港新片区加快算力产业集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形成以智算算力为主、基础算力和超算算力协同的多元算力供给体系,总算力超过5EFLOPS(FP32),AI算力占比达到80%,算力产业总体规模突破100亿元,集聚相关企业及机构超过100家,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算力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算力示范应用标杆场景。
  “算力是新时代的能源,某种程度上,算力决定了市场的竞争力。”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AI大模型时代,模型参数量将以指数级速率提升,而数据量随着多模态的引入也将大规模增长,由此带来了对算力需求的剧增。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在2022年6月发布“算力浦江”行动计划。历经一年建设,目前上海已初步构建了“3+1+n”的算力网络调度体系,率先上线试运行全国首个算力交易平台,绘制了一张全市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底图,并在实施“智算、惠企、普惠”赋能方案、探索“试点+改造”绿色算力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算力监管体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等发布的《上海市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上海整体算力规模(含在建)超14EFLOPS;算力网络水平提档升级,上海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建成5G基站总数7.1万个,完善主干光缆建设3500公里,IPv6互联网活跃用户占比71.5%。
  在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布局的同时,优化算力资源配置成为当前数字产业的迫切需求。为了协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算力资源管理。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表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计划启动算力网络监测平台建设。通过开展算力枢纽网络质量监测工作,赋能算力资源精准规划,大幅提高企业算力网络利用效率。平台正式投入运营后,将通过对算网性能的分析和挖掘,协助企业制定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
  应用环节有待破局
  大模型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向更通用方向发展,带动了智能算力需求的激增。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掀起一轮生产力革命,将会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垂直领域数据,是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和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因素。”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垂直领域往往是“一米宽,百米深”。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沉淀都离不开大量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而传统的数据获取方式对人的依赖性过高,在数据通量和数据质量方面都难以满足AI大模型发展的需求。
  “因此,我们从数据产生方式的源头出发,将最前沿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包括生物医药、化工、 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活动中,产生更多高质量的数据,进而推动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发展和落地。”马健说,“公司旗下的晶泰智造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性思维解决研发的瓶颈,汲取了自动化的最佳实践经验,赋能研发效率提升。”
  不过,目前来看,大模型应用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大模型有时会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星环科技创始人孙元浩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原因之一在于训练大模型用时至少半年,这导致实时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快速变化的信息难以内置到模型中,需要各类大模型发布商不断更新语料与数据,这是不小的挑战。
  在徐浩平看来,未来十年,将是科技创新非常重要的十年,是新一轮的科技周期的启动。在AI推动下,包括XR、机器人、自动驾驶、影视内容等行业都会进入爆发式变革时代。“按照国内目前的发展速度,预计今年国内大模型可以达到GPT3.5的技术水平,而基于海外开源大模型的技术,会有一批国内企业可以达到这一水平。”徐浩平表示。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关于这一产业 “最强地级市”最新发文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