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从“各说各话”转向协同发展

最新信息

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从“各说各话”转向协同发展
2023-08-28 20:59:00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话题成为各界高度关注和重视的战略任务。
  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夏季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陆大道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关键的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在功能上的定位,这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陆大道介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三地在功能上的定位逐渐明确,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三地正在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事实上,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讨论最早始于2014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后,对首都北京出现的大城市病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作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三地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各自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整体功能定位方面,《纲要》明确要建立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城市群,对北京的定位是作为京津冀发展核心,强调北京要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推进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陆大道说。
  基于此定位,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市也从“一城独大”转向“一核两翼”,中心城区不再“摊大饼”,同时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两翼”,主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被赋予“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天津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及雄安新区的建设,在产业的协同对接、区域的协同创新、体制的协同改革、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和社会的协同治理等方面,发挥天津的独特作用。
  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在论坛中表示,经过9年多的努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总体要求、产业政策和社会矛盾等方面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提升了京津冀在国家区域战略中的地位。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变化是,9年来三地一把手应该没有坐在一起开过会,但今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三地领导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的现场座谈,可谓意义重大,这将有效促进京津冀三地更多交流。”刘秉镰说。
  记者了解到,自《纲要》发布以来,三地也从“各说各话”转到了协同发展的话语体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规划、标准、政策、管理等四个方面逐步实现统一,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不仅如此,三地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从规划编制、转变观念、打破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方面做出积极转变。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北京市已从集聚功能求增长转向了协同辐射谋发展,并先后实施了两轮非首都功能疏解。
  此外,三地还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交通方面,京张高铁、京雄高速都已经建成开通,“轨道上的京津冀”越来越近。在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方面,河北与京津跨境河流横向生态补偿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
  对于如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安树伟在论坛上表示,以国土空间优化促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关键是要处理好人地关系,形成“一主两副、双圈耦合、四轴多点”的国土空间整体格局。
  他分析,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能不能带动外围地区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外围地区的承接能力;三是中间的要素流通渠道。目前京津冀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即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强,但是核心城市和外围地区要素的通道和周边地区的承接能力相对比较弱。
  “在此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关键是要解决河北发展水平偏低的问题,如果三者差距不能缩小,那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会存在很大困难。”安树伟说。
  按照《纲要》,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要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对接京津,服务经济,加快发展。
  与会专家建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省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河北省应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带动河北发展,加快推进张北地区建设,支持环京津市县与京津联动发展。此外,还要推进重点承接平台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区域产业体系,与京津共同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从“各说各话”转向协同发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