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破局”时刻|冷眼看财报

最新信息

碧桂园的“破局”时刻|冷眼看财报
2023-09-01 18:02:00
K图 02007_0
  以往总是在中午发布财报的碧桂园(02007.HK),这回将2023年中期业绩公告发布时间推后至晚上十点半,而例牌的媒体业绩会也并未举行。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总收入为2263.09亿元,同比增长39.38%,权益合同销售回款约1185亿元,回款率为92%,净经营性现金流也保持正向。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家龙头房企出现了亏损和巨大的流动性压力。
  图为位于番禺的亚运城项目(2021年12月拍摄),该项目此前一度由碧桂园负责营销,8月25日,碧桂园将所持广州亚运城联营项目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中海。
  回归一、二线,发力智能建造,培育新增长曲线,“一体两翼”战略……碧桂园今年以来,陆续披露的亮点和目标仍在。但时过境迁,外界更加关注的是,碧桂园在遇险后能否走出窘境,又该如何摆脱资金困境,重回正轨。
  1
  压力
  “公司未能及早做出更有力度的应对措施,未能洞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对三、四线及更低线城市投资比例过大、负债率压降速度不够等潜在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刻、化解行动不够及时有力等,都致使公司面临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困难。”
  在中期业绩公告内,碧桂园用了一种比较诚恳的表述。
  公告显示,上半年碧桂园毛亏损约为242.6亿元,税前亏损为461.48亿元,股东应占核心净亏损453.5亿元,这符合早前发布的盈利预警公告披露的亏损数额范围。
  由盈转亏且亏损数额巨大,这是碧桂园自上市以来从未遭遇过的局面。
  对于为何亏损,碧桂园归结出三个方面。首先是今年二季度开始,房地产市场销售量价持续下行的影响,碧桂园对在建物业及持作销售的已落成物业进行了403.38亿元的大额计提资产减值,这也是碧桂园出现高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其他还包括计提金融资产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外汇波动带来的净汇兑损失等。
  如果说房地产市场形势不佳,让大家对碧桂园业绩预亏做好了心理准备,那么8月上旬碧桂园未按期支付两笔美元债的票息,选择利用30天支付宽限期,并宣布11只境内债停牌的消息,则让外界在震惊之余,看到了碧桂园面临的实际困难。
  阶段性流动性压力,很大程度上源于销售不振,今年前7月,碧桂园权益销售额1408亿元,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35%,销售回款率虽然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但回款额同比也出现了减少。
  这并不是碧桂园一家的窘境,而是二季度以来房企们共同面临的课题。碧桂园公告也指出,“受年内销售额持续恶化与再融资环境疲软的影响,本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
  不过,根据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截至6月底,碧桂园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305.69亿元,除去受限部分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011.15亿元。而在债务方面,碧桂园有息负债余额比去年底下降了4.9%,为2579.1亿元,净负债率50.1%,12个月内到期债务1087.03亿元。
  这意味着碧桂园手中的现金,最起码能够覆盖住一年内的到期债务。
  此外,截至6月底,碧桂园1.19万亿元的流动负债中,包含有6035亿元的合同负债(即按会计准则计入负债表的无息预收楼款),若能顺利交付,该部分可以转为收入。
  2
  自救
  “面对眼前这份不满意的答卷,我们感到非常内疚,不管有多少理由,确实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8月11日,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惠妍、总裁莫斌在一份共同署名的道歉信中如是表示。
  而在中期业绩公告里,“不满意”“非常内疚”等字眼再度出现。
  表态只是一方面,外界更加关注的是碧桂园遇到困难后的“破局”手段。
  碧桂园在此前的公告和道歉信中反复提到,将会采取多项措施。而在本次中期业绩公告里,碧桂园将措施进一步细化出七个要点,包括债务管理措施、提取授信融资额度、调整销售预售、做好保交付保进度、寻求与债权人商讨、盘活业绩较差资产、控制无效产能并减少支出等。
  在所有措施中,保交付的表现可能是当前最亮眼的。今年以来,在有关“保交楼、稳民生”的要求下,上半年碧桂园累计完成交付27.8万套,高居行业榜首。
  中期业绩公告称,碧桂园将根据销售计划,密切监察物业发展项目施工进度,确保按期交付给购房者。另据碧桂园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司监管账户资金余额加上已售待收回楼款,基本可以保障未来保交付任务的完成。
  对于业界更加关注的流动性压力问题,碧桂园在8月中旬宣布各挂牌债券停牌,随后表示已就若干境内公司债券与其债券持有人开始谈判,以征求其同意延长相应到期日。
  最新消息显示,私募债券“16碧园05”已确定展期方案,本金展期三年,每个账户先偿付10万元,到期偿付利息。另外,碧桂园还将明年年中前到期的61.37亿元银团贷款进行了再融资,新贷款期为30个月。
  在盘活资产方面,碧桂园在8月25日出售了所持广州亚运城联营项目公司26.67%股权,总价约12.915亿元,并宣布出售事项所得款项主要拟用于集团保交楼等项目建设开支。
  而在控制现金流上,碧桂园除了保持销售回款力度外,还在中期业绩公告发布当天披露了一则债转股的消息,由建滔集团全资持有的一家公司同意认购约3.5亿股股份,认购总代价2.7亿港元将用以抵销付款金额,这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金流的流出。
  3
  未来
  设法摆脱流动性困境是碧桂园当前的首要任务,因而碧桂园在中报内并未过多披露房地产开发以外的业务状况,对于前些年亮点颇多的博智林机器人与智能建造体系。中报也只是简要提及科技建筑的收入规模。
  但这并不代表碧桂园放弃了新业务。据透露,截至6月末,碧桂园科技建筑累计交付218个项目,博智林机器人交付量超过2100台次。而在代管代建领域,截至7月末,碧桂园累计承接了176个项目,累计在管面积1418万平方米。
  “集团将依托先进的建造技术与标准化的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体系化地输出科技建造解决方案,大力对外拓展代管代建等业务,通过‘一体两翼’的新战略,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持续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碧桂园在公告中如是表示。
  杨惠妍在3月末提出“第二增长曲线”,后来进一步确定为“一体两翼”,可以确定的是,这将是碧桂园的长期战略方向。
  不过,这些愿景的付诸实现都要建立在碧桂园摆脱危机,回到正轨的基础之上。
  “目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调整阶段,部分房企经营遇到一定困难,特别是一些龙头房企债务风险有所暴露,影响市场预期。但要看到这些问题是阶段性的。”8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面对媒体有关碧桂园房地产事件的提问时如是回应。
  付凌晖表示,随着市场调整机制逐步发挥作用,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优化,房企风险有望逐步得到化解。
  近两个月以来,在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基础上,房地产政策优化不断推进。8月30日起,广州、深圳、武汉等多地陆续官宣首套房“认房不认贷”。8月31日晚,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两则通知,宣布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
  多位分析人士均认为,这几项政策的落地,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激励效应,支持合理住房消费需求。对于众多房企而言,政策带来的销售端利好,已经在一些城市的在售楼盘有所显现。
  碧桂园能否抓住机遇时刻,实现“破局”,走出危机?除了政策环境、市场走向外,也要看他们自身的努力与抉择。
(文章来源:南方Plus)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碧桂园的“破局”时刻|冷眼看财报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