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合作迎来30年黄金期:连云港成中亚最便捷出海口

最新信息

中哈合作迎来30年黄金期:连云港成中亚最便捷出海口
2023-09-01 18:54:00
9月1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批项目的成功签约,第八届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累计签约了27个项目,总投资约254亿元,涉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国际物流等多个产业。
  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下称“哈国”)开启新30年合作黄金期之际,连云港与哈国的多个国际合作项目也位列其中,这意味着中国与上合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又迈进了一大步。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10年。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和区域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此前,习近平主席先后5次见证连云港的中外合作项目,对连云港的发展寄予厚望。而上述多个项目秉承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初衷,以“港口、铁路、物流、能源”为核心,使得连云港作为中亚地区最便捷出海口的基础推向纵深。
  连云港是中国沿海地区的中部节点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被国家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东方起点、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基地,被江苏省明确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先导区,是江苏“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
  2023年丝路物博会主会为期5天,目前已吸引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7个省市的约450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企业超过120家,另有行业龙头企业、百强企业和上市公司60余家。江苏省副省长方伟在致辞中指出,丝路物博会已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品牌活动。
  借助多个国际合作项目的签约契机,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在大会上表示,当前正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新的起点,持续放大“一带一路”标杆和示范项目品牌效应,以更宽视野、更高标杆建设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枢纽作用、支撑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
  江苏省副省长方伟指出,希望连云港进一步发挥交通区位和战略叠加等优势,推动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等提档升级,持续推进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畅通物流
  2023年上半年,江苏省实现外贸进出口2.48万亿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242亿元、增长6.1%,占全省比重近三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迈出新步伐。
  连云港如何体现“一带一路”在江苏的战略支点?江苏省社科院沿海沿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淮海经济区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古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物流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东方起点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连云港的中欧、中亚班列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自1992年在全国首开国际货运班列第一列以来,连云港已经累计发运超过200万标箱,由该市发出的国际货运班列超15000列,占据了江苏全省开行数量的近80%,位居全国前列。
  2022年,连云港开行中亚班列728列,同比增长17.7%,中哈物流基地集装箱增长20%。上合物流园成功开通全省首列“中吉乌”公铁联运班列。2023年上半年,连云港中欧班列开行383列,开行过境商品车班列127车、发运汽车900多辆,商品汽车班列发运数量居全国班列平台首位。
  同时,自连云港开行大陆桥首列过境运输班列以来,已常态化开行6条精品线路,从中亚五国逐步拓展到土耳其、汉堡、莫斯科、乌兰巴托等国家和地区,覆盖了104个国际货运站点,有力促进了全省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发展。
  事实上,本届丝路物博会最大的创新特点是以物流为核心主体,启用四个室内展馆进行满馆展示,展览面积达3.7万平方米,展示规模为历年之最,重点展示了包括物流装备、物流运输、物流科技、物流服务等各环节。
  “我们提供大功率的充电设备,这符合港口物流智慧化和节能降碳的需求。在连云港港口的应用,已从之前的试点经过市场考核进入到全面的应用。”参展的上海某新能源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一家来自西安的叉车生产企业在展馆展示规模较大,但现场只留有1个工作人员,较为忙碌。“原来仅仅是想参展对接下潜在客户,但巡馆仪式刚结束,我们带队的公司总助就被当地开发区招商局的人开车请过去看港口现场了,据说是去谈拿地建生产线的事。”留守工作人员说。
  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也在发言中指出,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推动了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在这个开放新格局中,从江苏省起点的新亚欧大陆桥不仅把亚欧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战略平台。
  深化中亚出海口
  时间上溯到2017年2月5日,一批产自哈国、重达720吨的小麦在连云港港,通过铁水联运方式,由国际班列转至海船出口,发往越南。
  这是哈国的大规模农产品首次通过国际班列,经由连云港出海,打开了东南亚市场。至此,连云港作为中亚地区最便捷出海口的战略位置得到了夯实。
  “一方面,连云港30万吨国际级深水大港已建成使用;另一方面,在港口的背后有自贸区、综保区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机制。”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国际陆桥运输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林备战对记者表示。
  从本届丝路物博会签约的项目看,都旨在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的格局。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诸多项目既有“E港通”、国际货运联盟、海外仓等3项服务“一带一路”投资贸易便利化的成果,又有柬埔寨—连云港友好口岸合作、土耳其进出口产业园、铁海联运过境物流通道3个国际性跨区域合作项目成果。
  10年来,哈国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合作的典范,得益于在包括运输和物流在内的各行业中的成功实施联合项目,双边在能源、工业、运输、物流、农业等合作领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拉合莫夫·拉合穆江在发言中表示,自2014年哈国实施“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以来,通过高质量的铁路、公路连接中国、欧洲、中东、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市场。
  2007年,中哈贸易突破100亿美元,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哈双边合作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在2014年成立了连云港哈中国际物流公司,这在两国区域之间的贸易、经济、运输、物流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取得较好社会经济效果的基础上,经多方共同努力,中哈合作在连云港落地的项目逐渐发展壮大,开始沿着新欧亚大陆桥,经最东方的桥头堡连云港向西向纵深扩散,以不断加强中哈两国的合作基础。《华夏时报》记者在第二届中哈企业家论坛上获悉,来自哈国的政府和企业人士推荐的多个在中哈边境正在谋划和建设的“经济特区”中,来自中国投资者的身影越发增多。鉴于中方对哈国农产品、畜牧产品等需求旺盛,连云港贸促会党组书记、主任平浩生就建议,可以在中哈边境的哈国“经济特区”尝试投资建立冷链,并将其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有强大影响力的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中哈两国当前已开启新一轮30年合作的黄金期,双方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增开班列、畅通物流,尤其需要不断增加新开国家货运班列。”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正平教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哈合作迎来30年黄金期:连云港成中亚最便捷出海口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