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风投城市”火了

最新信息

又一“风投城市”火了
2023-09-01 19:09:00
大多数人对成都的印象是休闲的,摆龙门、采耳、吃火锅……但是在VC/PE的眼中,成都正在成为新的投资高地。
  从VC/PE扎堆的科创板来看,在前20大上市企业所处城市分布中,成都以17家上市企业排在上海(80家)、北京(69家)、深圳(41家)、苏州(36家)、杭州(26家)之后,并且是前10大中唯一的一座中西部城市。其背后早已汇集了包括达晨财智、元禾控股、鼎晖投资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
  在刚刚结束的“2023天府创新资本论坛”上,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委员,财政金融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实表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四川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四川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发展新区,致力于找准政府角色定位、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以有为政府持续推动市场有效厚植科技创新基因,培育科技成果。
  据了解,四川天府新区自2019年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独角兽投资基金”以来,已经初步完成全球首个“独角兽岛”的开发和建设,商汤科技、高仙机器人等多个独角兽企业已经入驻。
投资下沉
成都成为西部投资高地
  投中信息CEO杨晓磊在会上介绍“10年前,当年新晋独角兽94%分布在北上广浙。今年,新晋独角兽前4名地区江苏、湖北、广东、上海,集中度降到了不到7成。这说明,有更多有冲击力和潜力的企业,分布在更广泛的地区和城市。”
  达晨创投的肖冰曾在公开场合屡次提到,达晨在全国22个城市都设有办公室。这是投资机构下沉的一个典范。
  融资数据更能说明目前的投资在下沉。据杨晓磊介绍,过去10年,融资案例数量增长2.34倍。但是北上,尤其北京,占比下降很大。而江苏、广东、浙江、安徽、贵州、四川则是上涨较多。四川地区,绝对值上增长了3倍多,超过国内平均水平。
  而带来这一趋势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今天投资的题材硬科技,是分散在中国广泛的区域中的,二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都有很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人民币基金募资难”已成为行业的新常态的情况下,本来不想被政府引导基金返投限制的投资机构不得不开始重新考虑国有资金来补充自己的“干火药”。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调整返投等限制条件,使地方母基金更市场化,这促进了投资机构与县级母基金之间的双向奔赴。
  正因为此,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去小县城募资,并带着返投的任务在县城“大海捞针”般寻找优质项目。
  成都成为这些城市中的佼佼者。根据投中信息最新发布的《2023成都市及各区私募股权和资本市场发展报告》,2018年到2022年期间,注册在成都市的基金共进行1020笔投资,连续五年占整个西部地区的基金投资事件的20%以上,在2020年和2021年一度接近30%。
  此外,成都的基金在四川项目上的退出遥遥领先于其他地方。数据显示,在2018年到2022年期间,成都的基金通过IPO、股权转让、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退出的项目分别是四川省(73个)、北京(21个)、上海(18个)、江苏省(11个)、广东省(7个)。而具体到区级地区,成都高新区(29个)领跑,天府新区(7个)排名第二。
  国有资金成为“领头羊”
投早、投小成为主流
  国有投资机构在成都科技创业投融资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例如成都科创投集团、成都高新策源资本等均有较多的投资贡献。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成都新成立基金的国有资金和企业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基本达到80%以上。
  据投中研究院发布的榜单显示,成都科创投集团的在管规模已经达到856亿元,而成都高投已经达到1000亿元。
  在国有资本发挥引领作用的同时,投早、投小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的主流。
  数据统计,西部地区基金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围绕制造业,IT及信息化、医疗等产业也是主要的投资方向,在过去五年都超过了500起投资事件。
  从投资阶段来看,西部地区天使轮和A轮的投资占比非常高,退出回报也相当客观。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去年上市的海光信息,创下了百亿级的投资回报。
  据成都高投披露的信息,2016年成都高投集团作为初始投资人,向海光信息投资4亿元成为战略股东(当时一同出资的还有成都产投集团)。
  2018年11月26日,中科曙光发布公告称,分别与成都产投、成都高投签订了《产权交易合同》,以挂牌价人民币10.7亿元取得海光信息10.92%股权。这意味着在2018年时,成都高投已经收回本金。
  而在2022年海光信息上市时,成都高投仍持有公司1.376亿股。如果按照彼时的发行价36元来计算,其账面收益已高达49.54亿元。今年开年以来,AI芯片版块在ChatGPT等概念的推动下一路走强,股价一度超过100元。虽然近日股价回调至60元附近,但是成都高投的持股市值仍然高达70多亿元。
  最值得关注的是,成都国资的投早、投小并非是在“广撒网”的策略下做出的,而是梳理本地产业链,通过“查漏补缺”的方式投资早期项目。
  具体而言,集成电路产业一直是成都的支柱产业。早在2003年,成都就引进英特尔,随后京东方、德州仪器等公司相继落地成都。到2015年前后,成都拥有芯原微电子、虹微、华微、国科微等50余家设计公司。还拥有生产芯片封装胶产品的硅宝公司、生产抛光材料的时代立夫。此外也不乏梅塞尔、林德等气体配套企业。
  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是当时成都国资的投资策略。海光信息就是这一策略中的一环。据此前《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成都在2015年前后就已经计划通过投资的方式,来培育集成电路赛道的国产替代项目。随后在寻找项目的过程中,得知中科曙光旗下的海光信息在布局国产CPU的业务,于是便很快联系上该项目,寻求投资合作。这才有了7年之后,百亿级回报的投资案例。
  投资海光信息后,海光的两家核心子公司——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也很快便落地成都。
  投中研究院院长刘璟琨表示,这就意味着,未来创新的动力除了链主企业和大企业,很多一定都是围绕在链主企业和大企业周围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在未来的5-10年,可能会真正成长为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又一“风投城市”火了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