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动“轻量化5G”普及 2025年将实现全覆盖

最新信息

工信部推动“轻量化5G”普及 2025年将实现全覆盖
2023-09-02 08:53:00
在我国5G进入第四个商用年头后,产业布局初期留下的技术与市场空白正在获得进一步的完善。
  8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官网发布《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旨在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5G RedCap的全称为5G Reduced Capability,直译为“5G降低能力(版本)”,由于其出自全球5G标准制定组织3GPP定义的一种新型技术标准,旨在通过减少终端带宽、收发天线数量、降低调制阶数等方式,降低终端成本和功耗,以便更利于5G的普及应用,因此,5G RedCap也在业内被广泛理解为“轻量化5G”。
  《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25年,5G RedCap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应用规模上量,安全能力同步增强。其中,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5G RedCap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
  围绕此目标,《征求意见稿》也进一步从技术标准、产业体系、能力升级、应用创新、示范标杆、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等多个维度,明确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了保障措施。
  填补5G中速应用空白
  对于在目前的时间点决意加快我国5G RedCap发展的目的,多位业内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我国5G发展所处的新阶段是此次文件出台重要的背景,而5G RedCap可以极大填补我国5G在当前应用领域需求的空白。
  据Omdia电信战略高级首席分析师杨光介绍,根据3GPP初期定义,5G主要包括高带宽(eMBB)、广连接(mMTC)和超高可靠低时延(URLLC)三大特性。其中,mMTC主要是指物联网,后者可分为高速、中速和低速三大连接应用场景,而高速和低速场景都有相应支持技术,唯独中速场景存有技术空白。
  在此背景下,3GPP从5G第三个版本R17开始,对主要服务中速物联网场景的RedCap开始制定标准。截至2022年6月,R17标准正式冻结,5G RedCap的定义也就此明晰,除了对于低成本、大容量高效共存、高集成、多功能给出具体指标外,也明确将主要面向可穿戴设备、工业传感器和视频监控三类业务。
  而在日前举行的5G RedCap行业论坛上,中兴通讯无线产品规划总监郝瑞晶则更为具体地指出,5G RedCap可通过终端能力裁剪,达到大幅降低成本、功耗与尺寸的效果,同时继承5G的优质能力,在充分满足应用场景需求的同时,实现5G网络性能与成本平衡,进一步推动5G规模应用,扩展5G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3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便启动了RedCap的相关研究和立项工作,并联合业界在行业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征求意见稿》,为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提出,加快弥补产业短板弱项,加快轻量化5G芯片模组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终端模组性价比。IMT 2020(5G)推进组对RedCap寄予厚望,全力推动产业成熟。这也被视为是5G RedCap政策出台的前奏。
  此外,有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虽在标准层面拥有了主要框架,但由于在终端层面仍旧存在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未能解决,目前仍有40%~50%的5G速率场景中缺少匹配的产品,这部分阻碍了我国移动物联网的推进,而这或也成为5G RedCap在政策层面加速获得推动的原因。
  芯片与模组先行
  标准建立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进展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记者注意到,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推进5G RedCap芯片、模组、终端、网络、仪表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 RedCap与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5G LAN(局域网)等5G增强功能结合,满足不同行业场景应用需求。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运营商、设备商、模组厂商及芯片厂商是当前布局 RedCap的产业代表,各方目前在终端测试、标准制定、技术研发等方面持续进展,有望于今年开始迈入商用,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运营商方面,记者从中国移动了解到,目前,中移物联已推出了RedCap模组——MR880A系列产品,同时,已与主流网络设备厂商、芯片厂商紧密协作,主导开展面向商用的5G RedCap端到端测试验证,并已完成5家主设备厂商5G RedCap组网试验,正在进一步开展终端芯片和模组的技术试验。
  中国电信方面则透露,其已对接RedCap行业终端超过50款,验证了超20个行业应用场景。此外,中国联通围绕RedCap技术研究、测试验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测试认证方面,中国联通在业内建立了“仪表+模拟网+实网+场景试验场”四位一体的测试认证体系。
  设备商方面,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表示,已与IMT-2020 5G推进组及中国四大运营商完成国内5G全频段RedCap功能及性能测试验证,并与多家主流芯片厂商完成端到端对接测试,具备商用条件。
  模组及芯片方面,紫光展锐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透露,将尽快推出兼具高性能和低成本的RedCap芯片平台,携手运营商、设备商、模组商、终端厂商形成RedCap“产业编队”,联合开展产品研发、测试验证、应用试点工作,实现RedCap关键技术攻关,共同推动RedCap商用落地。
  对此,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侠宇认为,目前5G RedCap产业形成了模组终端双向发力的局面。
  受此推动,国信证券预计,在产业紧密协作之下,目前RedCap产业已初具雏形,预计2023年具备商用能力,终端芯片、模组预计于2023年推出先发产品,2023~2024 年具备规模商用能力,并有望推动5G模组应用,带动模组均价提升。
  规模商用面临三大挑战
  虽然5G RedCap产业已初具商用能力,但业内认为,在迈入大规模商用前,仍然需要面临来自成本、网络覆盖及生态方面的挑战。
  记者从一家模组企业人士处了解到,商用初期5G RedCap模组的价格约在200元上下,而目前占据主流的4G LTE Cat.4模组在60~80元之间,Cat.1模组成本更是低至40元以内。“4G模组经过了这么多年商用,出货量达到亿级左右,成本才降到这个水平,5G RedCap肯定也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出货量爬坡,才能摊薄成本。”该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与成本因素同源,4G网络的成熟度也提升了当前5G RedCap的推进难度。在杨光看来,4G商用距今不到10年,也是目前覆盖最完善、传输最稳定、技术最成熟的通信网络,这意味着以4G网络为基础的模组产品仍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在成本优势与4G网络释放明确退网信号前,产业链替代意愿会比较低。
  同时,4G网络建立的优势也表现在其覆盖深度。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建成并开通了590万4G基站,占基站总数的比例近60%,即使是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也实现了4G的覆盖。对此,C114通信网主编周桂军向记者表示,虽然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但与覆盖更加完善的4G网络相比,5G网络在深度覆盖方面仍然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室内等特殊场景的深度覆盖亟须加强,这将加大RedCap的普及难度。
  此外,5G RedCap生态建立的挑战也是目前行业共识。在今年年初举行的第三届全球6G技术大会上,5G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解运洲指出,当前窄带物联网等蜂窝物联网技术已趋于成熟,想让垂直行业接受RedCap新技术,需全产业链共同努力打造产业生态。
  “物联网是个长尾市场,包括运营商、设备商、芯片模组、应用等多个方面,一项新技术的落地,需要产业链各方协作磨合,产业生态的建立更需要时间。”杨光表示,这意味5G RedCap的繁荣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目前政策方面释放了积极的信号,而产业链需要努力和耐心。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工信部推动“轻量化5G”普及 2025年将实现全覆盖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