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尚属首次 复旦“文化校历”学科周启动 44个一级学科参与

最新信息

国内高校尚属首次 复旦“文化校历”学科周启动 44个一级学科参与
2023-09-03 06:37:00
“建设‘第一个复旦’的目标是要成为与世界顶尖高校并驾齐驱的学校,其中最核心的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分散和随机的,但在各学科发展的道路上,经常会有一些大的方向出现,成为学科爆发式发展的‘发动机’。”9月1日,在复旦大学“文化校历”学科周启动仪式暨生物生态学学科周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以科学家身份娓娓讲述了从基因组到表型组的科研范式之变。
  【学术和学科文化,决定了大学文化的地基和天花板】
  创新不能没有土壤,育人不能没有文化。本学年开学之初,复旦大学首次推出“文化校历”,遴选复旦校园未来一年近400个学术和文化活动,希望以校历为载体,让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生活成为联结复旦人的集体记忆,让每一位复旦学子在这片沃土中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变得更加“卓越而有趣”。
  “学术是大学立校之本,学科是大学学术结构的基本单元。学术和学科文化,决定了一所大学文化的地基和天花板。”金力说。
  今年复旦大学“文化校历”的最大亮点,是首次统筹全校44个一级学科,将共同主办29场“学科周”系列活动,每场“学科周”都有鲜明主题,这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次。
  【破除院系壁垒,以学科为主体】
  现代的学科体系在不断裂变和融合,具体到大学,一个学科常常涉及到多个院系。据介绍,本次“学科周”文社理工医齐登台,旨在破除院系壁垒,真正以学科为主体,集结每个学科相关的院系、机构。
  以“美学史研究与当代美学理论的创新建构”为主题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周、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经济学学科周……在人文社科方面,学校期望人文学科遵循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努力成为中国人文学科的旗帜和标杆;在社会科学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聚焦重大问题,强化国际影响力、社会贡献力和理论话语权。
  以“化学创新生活”为主题的化学学科周、以“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挑战与机遇”为主题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周……在理工科方面,坚持种好基础科研的“果树”,充分激发基础科学的原始创新活力;以国家任务为牵引开展科学研究,围绕国家重大任务和科学前沿加强学科建设。
  众所周知,复旦大学有着强大的附属医院,这些医疗机构背后是功夫到家的医学学科。学校致力于加速推进一批优势的医学学科率先进入国内顶尖、世界一流行列,并且大力推进医工结合、医理结合的新医科方向。
  【更有实感地体验不同学科的文化魅力】
  “‘学科周’将让学生更近距离、更有实感地体验不同学科的文化魅力,让学科从难以琢磨的形态变成具体的活动。”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说。
  政治学学科建立100周年、高分子科学系成立30周年等大型学术庆祝活动……“学科周”期间,各学科将通过集中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在活动形式上,有高端论坛、国际会议、学术讲座、名师面对面座谈,还有实验室参观、学术比赛等。
  交叉融合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催化剂。2020年,复旦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也是目前全国唯一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集成电路领域学科。此外,还有国家安全学等一批一级交叉学科也在复旦茁壮发展。学校近年成立了一大批实体运行科研机构,进一步探索学科交叉前沿,助力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今年6月,学校上线了全国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能计算平台——“切问”一号和“近思”一号。学校还成立了首批20个学科学术发展中心,将在学科规划的制定、新建学科和方向上的整体谋划、学科资源的统筹发挥更多作用。这些学科和机构都会参与本次“学科周”,在交流中寻求更多融合、更多发展。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国内高校尚属首次 复旦“文化校历”学科周启动 44个一级学科参与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