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深港联通

最新信息

纵深推进深港联通
2023-09-04 05:45:00
日前,深圳出台《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在未来3年将继续聚焦深港“四链”发展,使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推动深圳市龙岗区在深港全域平台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以来,大湾区一体化建设迈向纵深,深圳作为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着力推动大湾区加快软硬联通,持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路径。而作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所在地,龙岗区聚焦“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链条,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打造大湾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取得了积极成效。
  集聚科教资源
  从空中俯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核心区深圳国际大学园,可以看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此集聚。这里还有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等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9个重点研究院及53家各类创新平台。这些高校及创新平台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资源,与产业界深度融合,为深圳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6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并建成一批高端智库、科研平台和共建孵化基地。“我们已建成70余个国家、省、市级各类高水平科研平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研处副处长龚锐介绍,这些高水平科研平台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网络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新能源技术、金融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和落地。
  “科学研究既要‘上书架’,也要‘上货架’。”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副院长保正国介绍,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龙岗区政府联合创办的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推进高分子材料高端化与产业化进程,已面向高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深圳市重点发展领域成立多个项目技术创新中心,同时设立相关检测中心,以服务相关领域企业技术需求。
  走进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只见一排排实验设备有序排列,研究人员正忙着测试新型材料性能。研究院的技术总监张祺教授深耕智能高分子、聚合物产品工程领域十余年,已在相关国际高分子材料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基于这些学术研究成果,研究院近期联合深圳市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共同研发可应用于汽车天窗的电控变色玻璃。
  “这种新型玻璃可根据环境变化,智能调节光照程度与室内温度,大幅降低空调负载和电量使用,应用前景广阔。”研究院电控变色玻璃项目经理雷蕾介绍,电控变色玻璃技术复杂,目前基本依赖进口,价格较高。近半年来,研究院与企业联合攻关团队开展基于新材料的性能提升、技术应用和工艺改进,为后续产业化应用打下了基础。
  密切深港联动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两链精准对接和协同,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有着较为深厚的优势和基础。龙岗区已形成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深圳国际低碳城等产业发展高地,有以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为代表的千亿元级制造业集群3个、百亿元级制造业集群6个。统计显示,龙岗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9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单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常年维持在10%以上,2022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6391件,国内专利授权量45654件,有效发明专利量56804件,全区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超45万件。
  在深港产业互补方面,龙岗也有先天优势,其重点发展的半导体、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产业与香港产业发展方向一致。目前,龙岗区依托辖区数千家港资企业及香港同乡会、香港总商会、香港青联会、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积极构建合作交流平台体系。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高级工程师唐成表示,大湾区可以发挥区域产业资源和教育资源富集的优势,实施高标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计划,引进国家重点研究院所资源、检验检测中心,在网络与信息技术、大数据与数据科学、检测与认证等领域大显身手。
  香港青年林天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兼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见到他的时候,林天麟正在“指挥”他研发的自由形态机器人“变换阵形”。林天麟介绍,新机器人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在变形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限制,每个单元机器人都可以自主移动、连接和分离,并快速重构形态,以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
  “香港学界追求学术卓越,也比较重视基础研究。深圳则更加注重产业化,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是适合机器人初创公司发展的沃土。”林天麟表示。
  创新机制体制
  “大学建设及其生态网络的培育需要长时间积累和发酵,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具备先发优势,依托运营成熟的深港高校联动平台,在承担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体制改革试点上已有成熟经验和优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魏建漳说。
  为了激发创新动能和创造活力,龙岗区积极改革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体系,努力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龙岗区试行“先赋权、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支持高校院所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如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部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约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75%归属于成果完成人;出台《深港合作科技创新专项实施细则》,支持港澳高校联合申报、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开展高水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试行香港试点成熟的管理政策及规则体系,主动承接香港及河套、前海等外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探索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促成校企对接合作,累计签订技术合同629项,技术交易额达8.89亿元。
  跨境公共服务便利化举措也在持续助力更多港人在深圳安居乐业。深圳税务部门上线社保费“湾区通”跨境支付项目,实现深港两地社保缴费制度更好衔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财务经办人刘逸敏对此十分感慨:“社保费‘湾区通’跨境支付大大便利了在校居住工作的香港老师,也吸引更多港籍青年来深学习、就业、生活。”在深圳工作生活15年的深圳市龙岗区平湖港人联谊会执行会长、深圳亚钢物流有限公司经理吕子康表示,《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动深港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深度对接香港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这将促进更多香港和澳门有志青年融入大湾区共谋发展。
  《行动计划》还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全球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全方位人才服务平台。同时发挥深港高校人才“蓄水池”作用,优化人才战略布局,引进、培养城市和产业发展亟需人才,建立接轨国际的人才管理制度,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魏建漳表示,“随着《行动计划》的落实,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整体定位与发展能级将不断提升,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价值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显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纵深推进深港联通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