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王炸” 生态圈“拐点”?

最新信息

北交所“王炸” 生态圈“拐点”?
2023-09-04 20:31:00
“越来越感觉北交所的春天要来了。”一家知名外资行的中国区负责人如是说。
  近期,证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下称《意见》),进一步推进北交所稳定发展和改革创新,加快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系统合力,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1+N+X”政策框架的专项安排。
  同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发布首批八项改革创新举措,包括投资者适当性、上市条件执行标准、转板、发行底价、做市交易、融资融券等七方面举措,全国股转公司进一步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
  多位受访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意见》和北交所首批措施出台后,在加快高质量上市公司供给的同时,交易所将进一步发挥资源配置能力,未来,一批有代表性的好公司有望在北交所市场成长起来并“反哺”市场,进而促进北交所长期健康生态的建立。
  加快高质量上市公司供给
  据悉,《意见》共有19条内容,也被称为“北交所深改19条”,主要提出四方面工作举措:加快高质量上市公司供给、稳步推进市场改革创新、全面优化市场发展基础和环境、强化组织保障。
  多位受访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意见》以及北交所首批改革举措的出台,有利于北交所长期健康生态的建立。
  开市一年多来,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有217家,是开市时的近3倍。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北交所上市公司累计公开发行融资超44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亿元。
  与此同时,北交所撬动作用显著发挥,对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的带动效果不断增强。2022年以来,新增挂牌公司457家,目前创新层公司1877家,处于近年来最高水平。总体看,北交所实现了良好开局,市场发展符合开市时的预期。
  立足当下发展情况,《意见》明确了北交所未来发展的路线图。争取经过3到5年的努力,北交所市场规模、效率、质量、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均有显著提升,契合市场特色定位的差异化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市场活力和韧性增强,形成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北交所品牌、特色和比较优势,对新三板的撬动作用日益显现;北交所与新三板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底层助推的格局初步构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效果更加明显。
  再用5到10年时间,将北交所打造成以成熟投资者为主体、基础制度完备、品种体系丰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透明高效、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交易所,带动新三板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孵化地、示范地、集聚地。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方案分为“1+N+X”,即1个意见,N个方案和X个措施,有持续的改革措施和手段,有助于提升市场和企业预期和信心。此外,《意见》的出台分了10年长期和5年短期的规划和目标,这对明晰北交所定位和达到规模、品牌力、效率都提出来量化要求。
  在诸海滨看来,《意见》和北交所八项改革措施围绕着“办好一个北交所”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有代表性的一批好公司在这个市场成长起来,有望通过成长或者分红反哺市场;二是交易所要有资源配置能力,体现在企业能融到合适的资金,有合适流动性匹配合理估值,投资者能顺利交易。
  多举措吸引优质标的聚集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解决北交所流动性的根本在于要有优质的投资标的。基于此,《意见》提出优化发行上市安排、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举措,旨在尽快聚集一批能够支撑市场深度、体现市场优势、具有品牌效应的高质量上市公司。
  具体来看,在优化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制度安排方面,《意见》着眼于支持中小企业更好更快上市、促进优质投资标的供给,对现行北交所发行上市安排进行了优化。
  一方面,用足用好现有制度。主要包括: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切实便利企业融资、降低市场成本、明确各方预期;在发挥好新三板持续监管优势和规范培育功能的基础上,优化新三板挂牌公司申报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针对实践中对北交所上市公司来源于“在新三板挂牌满一年的创新层公司”有不同理解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挂牌满一年”的计算口径。
  另一方面对已具备上市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在符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允许其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后续证监会、北交所将制定制度规则,明确相应的安排。
  北交所出台的首批措施中提出,优化“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执行标准。明确发行条件中“已挂牌满12个月”的计算口径为“交易所上市委审议时已挂牌满12个月”,允许挂牌满12个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挂牌后直接申报北交所上市,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市场成本、明确各方预期。
  与此同时,北交所申报企业的发行底价确定方式也进一步优化。调整信息披露要求,不再要求发行人提前确定发行底价,发行人可将后续询价或定价产生的价格作为发行底价,进一步提升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水平,促进一二级市场平衡发展。
  此外,全国股转公司修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分层管理办法》,删除挂牌公司、申请挂牌公司进入创新层需累计融资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要求,便利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灵活选择融资时点和规模,进一步增强新三板与北交所之间的制度协同。
  申万宏源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北交所本轮改革将从多方面改善资产质量。
  “本轮改革将加快优质资产向北交所聚集,比如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直接IPO并在北交所上市,优化‘挂牌满12个月’的口径,缩短企业申报时间,减轻企业负担,取消企业上创新层1000万融资要求,允许在新三板曾经挂牌满12个月以上的摘牌公司,在重新挂牌后直接申报北交所。”刘靖指出。
  此外,他还提到,此次改革提出加快修订转板制度,有助于促进北交所估值与流动性向沪深靠拢。与此同时,监管对券商参与北交所业务进行专项加分,有望激励券商输送优质中小企业进入北交所。
  “量”与“质”两手抓
  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的高质量扩容,与证监会近期阶段性收紧IPO的要求并不矛盾。反之,在IPO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北交所发行上市有望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监管也将严把“入口关”,防止滥竽充数。
  记者注意到,8月27日,证监会表示,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对此,多位受访分析人士表示,北交所和沪深交易所的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管理层的政策正是“因层施策”,北交所高质量扩容不受影响。
  华南某券商首席告诉记者,首先,北交所宣布设立刚满两周年,参考科创板经验,现阶段主要目的是高质量扩容。其次,现阶段企业在北交所公开发行并上市是针对不特定投资对象的发行,企业一般在新三板阶段已经发行过,不等同于“IPO(首次公开募股)”,因此不受影响。并且从北交所近两周发审会安排来看,近8家企业上会,似乎没受影响。
  “北交所高质量扩容与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的要求并不矛盾。”刘靖也提到,北交所上市不是“首次公开发行”,而是“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北交所发展还处于早期,当前仅有200多家上市公司,急需聚集一批投资前景优良的上市公司扩充北交所吸引力。
  目前,沪深北三个交易所定位清晰,《意见》还中提出“稳妥有序推进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因此,在前述券商首席分析师看来,不排除会有一些排队企业会改道北交所,这也比较有利于特色型北交所券商投行。
  “对券商来说,一方面是沪深IPO的业务机会减少而北交所公开发行的机会增多;另一方面,参与北交所保荐业务还能在证券分类评价时加分。预计未来券商将加大对于北交所业务的投入力度。”刘靖指出。
  此外,还有投行人士在受访时提到,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在冲规模的同时也要严控质量,防止资源错配,应该把社会资源真正分配到有需要且值得的行业和企业。
  记者了解到,监管对此已有相关安排。在加快高质量标的供给的同时,北交所也将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
  一方面,坚持监管从严导向,持续提升上市审核质效,严格把好市场“入口关”,推动公司牢固树立“敬畏上市”意识,加强科学监管、精准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着力提升公司质量,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夯实市场健康发展基础。
  另一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健全全流程全链条风险防控机制,大力推进科技监管,全面提升智能化监管水平,提高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牢守风险底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北交所“王炸” 生态圈“拐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