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希望全国碳市场分批次纳入机构投资者

最新信息

专访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希望全国碳市场分批次纳入机构投资者
2023-09-05 11:02:00
随着第二个履约期临近,全国碳市场量价齐升。上周,全国碳市场CEA(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646.11万吨,总成交额约4.07亿元,综合价格收盘价为68.43元,较去年年底的累计涨幅约25%。与此同时,首届全国碳市场模拟交易大赛正如火如荼,上周133家企业参加竞价,周总成交量3.6亿吨,总成交额200.02亿元。
  参与模拟交易大赛的感受如何?大赛的相关规则设置,对实盘交易有何借鉴意义?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大赛的参与者——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大赛启动以来,公司积极参与交易,充分发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职能,“希望全国碳市场可以分批次有节奏地纳入一些优质有经验的机构进入提供流动性。”
  在该负责人看来,模拟配额市场流动性良好、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稳定,为参与方进入真实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非履约主体参与碳市场交易、一级市场拍卖实施影响等碳市场顶层设计议题提供了研究素材。
  纳入机构投资者有望提升市场效率
  证券时报记者:首届全国碳市场模拟交易大赛启动以来,作为非履约主体,国泰君安参与交易的情况如何?
  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大赛启动以来我们积极参与交易,充分发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职能。在二级市场,我们交易量达到数百万吨,成交笔数超过100笔,服务了数十家模拟交易企业的买卖需求。我们首周交易买入卖出量基本达到均衡。
  近日开展的模拟配额单向竞价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成交量达数十万吨。后续的交易中,我们也将利用这些配额进一步服务模拟交易企业需求。
  证券时报记者:全国碳市场目前尚未纳入机构投资者,一旦允许纳入,国泰君安是否会参与全国碳市场实盘交易?
  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会参与。尽管目前全国碳市场尚未允许机构准入,但我们一方面积极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希望分批次有节奏地纳入一些优质有经验的机构进入市场提供流动性,一方面积极跟踪市场动态,关注全国碳市场相关政策发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未来允许准入后能更好的服务实体企业。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国泰君安在碳交易方面的布局和准备工作如何?
  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目前国泰君安参与的主要是自营交易业务,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国泰君安2014年在证券业内率先成立场外碳金融业务团队,2015年首批获得中国证监会碳交易牌照,也是首家加入国际排放贸易协会(IETA)的中国境内证券公司,并先后参与北京、上海、广东等7+1个试点碳市场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后简称CCER)市场交易。展业以来,国泰君安连续多年获评北京、上海、广东等试点碳排放权交易所优秀会员,是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方和有影响力的定价交易机构。
  截至2023年6月,国泰君安在国内市场累计现货交易量约6700万吨,交易对手覆盖发电、水泥、钢铁、石化等各行业实体企业。其中,2021年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完成约1500万吨CCER交易,向全国碳市场控排企业直接出售CCER约300万吨,服务重点排放单位总体量约6000万吨,占全国碳市场总体量约1.3%。
  同时,国泰君安与林业、新能源及智慧出行等重要集团与政府部门在减排项目申报、减排量交易等方面广泛合作,预计服务客户的年减排量规模达数百万吨,产生的减排量品种多样,包括CCER、各类国际自愿减排量,以及各试点地区的碳普惠等。
  国泰君安也是碳市场业务创新的行业引领者,先后完成国内证券行业首单CCER交易、首单碳普惠交易、首单挂钩碳排放配额的收益凭证、首单挂钩国内碳排放权的场外期权等业务,为市场输出了高质量的碳金融服务,涵盖风险管理、资金融通等方面,助力企业有效盘活碳资产,帮助碳价格发现。
  目前,国泰君安总部固定收益外汇商品部(FICC)以及境外子公司协同展业,已具备国内、国际碳市场的交易条件,可以为境内外产业链上的企业和交易商提供包括碳资产现货交易、减排量购买交易(ERPA)、碳回购交易、碳抵消交易以及相关碳金融投资产品在内的多维度多元化服务。
  碳金融助力全国碳市场迈向万亿规模
  证券时报记者:包括国泰君安在内的多家券商都已获得碳交易的自营牌照,在您看来,券商谋划布局碳交易市场的原因有哪些?业务空间规模有多大?
  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谋划布局碳交易市场是因为碳金融在服务实体、推动企业节能降碳、促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向双碳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需要的资金量是巨大的,而大量投资需要通过金融市场得到满足,企业绿色低碳的转型离不开资本的充分参与。随着碳市场的成熟,企业还可以通过抵质押、回购、专项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从碳市场获得资金融通,这是碳市场的重要功能。我们建议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出台相关规则指引,充分发挥出碳市场的融资功能,利用金融促进企业资金融通。
  碳市场本质上是通过交易来发现碳价格并影响参与主体的投资决策来实现优化减排成本的市场化工具,交易定价是碳市场发挥作用的关键。我们建议主管部门应该引入一些有助于价格发现的机制,比如学习其他金融市场的做市商的制度安排,允许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现货市场交易以及在现货市场成熟的条件下引入远期或期货品种。
  碳金融帮助投资者树立绿色投资理念打开低碳投资通道。部分试点碳市场推出的碳普惠机制以及即将重启的CCER机制,调动企业和公众参与减排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一些面向公众的低碳技术获得推广和收益,还培育了公众减排意识以及投资绿色金融产品的意识。国泰君安过去几年持续投资交易了超过50个CCER减排项目,类型涉及可再生能源、煤层气利用、造林碳汇以及公众单车骑行等等,持续向有碳中和需求的企业供应抵消减排量。
  从业务空间来讲,仅就全国碳市场而言,目前纳入了2000多家发电企业,总体量约45亿吨,总市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未来伴随着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覆盖体量预计将进一步扩大,有望成为万亿级市场。
  建议同步设计配额有偿拍卖政策
  证券时报记者:模拟大赛开展了配额有偿发放工作,如何看待配额的这一发放形式?对实盘交易的配额发放,有何建议?
  国泰君安有关负责人:一级市场拍卖是维持碳价稳定,保证市场健康发展、持续发挥减排效用的重要市场调节机制。拍卖能够提供稳定的价格支撑,有助于市场价格发现。
  从模拟交易结果看,一级市场成交价格、发放量对二级市场走势有重大影响,二级市场价格主要由一级市场量价和实际供求关系推动形成。首周行情处于连续涨停过热阶段时,一级市场竞价有效传递了价格预期,对二级市场价格形成一定牵制。第二周,在新增足量一级市场供给的推动下,市场参与方价格预期普遍下调,部分较为活跃的重点排放单位开始释放存量配额,导致二级市场价格持续下行。
  对于实盘交易的配额发放,我们的建议如下:首先,建议将拍卖政策作为市场供求关系设计的重要环节,与配额分配、抵销机制等政策同步进行设计。拍卖政策的有效性建立在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合理的基础上,因此,要保证配额总量设置和配额分配的公平公正,并将这些政策与拍卖政策协同进行设计。供过于求会导致配额价格下行,减碳激励不够,无法起到对减排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供不应求则会导致企业减排压力过大,对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应注意政策长期稳定持续、可预测。政策长期稳定持续可预测是增强市场信心的重要前提。建立长效、稳定的拍卖机制(如借鉴拍卖日历的公告模式,提前确定拍卖安排;以及建立长期稳定的拍卖底价定价机制,如前N个月二级市场均价等),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低不确定性,引导长期投资,从而带动减排技术产业发展。
  第三、做好拍卖信息披露。从国际市场和试点经验看,国内市场拍卖信息披露普遍存在改进空间(包括发布拍卖通知到举行拍卖的时间较短,以及拍卖资金去向的披露不充分等)。从公信力建设、维护市场价格信号长期稳定有效的角度出发,建议配额拍卖活动披露时间应尽可能提前,为市场参与方留足反应和决策时间;同时可以建立碳市场拍卖收入的专项管理机制,用于完善碳市场建设、促进绿色减排投资等。
  最后,应注意在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的同时保证公平分配,促进区域及行业间协调发展。有偿分配的目标是促进碳市场达成政策目标,推动产业政策实施,所以首先要保证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未来全国碳市场将逐步纳入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建议综合考虑各个行业的排放、实际经营状况、减排能力等因素确定有偿分配比例。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专访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希望全国碳市场分批次纳入机构投资者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