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能慧充副总裁何小山:换电只会是充电模式的补充|锂电大咖说

最新信息

绿能慧充副总裁何小山:换电只会是充电模式的补充|锂电大咖说
2023-09-05 12:03:00


K图 600212_0
  “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以充电模式为主,换电模式只能说是一个补充。”
  日前,绿能慧充(600212.SH)副总裁何小山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随着快充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充电时间长的难题会得到解决。
  绿能慧充属于跨界者,2017年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目前业务涉及新能源充电、储能、微网行业产品等。
  该公司的前身为江泉实业,主要从事热电业务和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受行业及政策影响,该公司此前几年业绩持续下滑。
  为向新能源行业转型,该公司在2022年以8300万元收购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并于当年剥离热电业务,正式更名为绿能慧充数字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绿能慧充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1-6月,该公司实现营收2.5亿元,同比增加113.82%;净利润359.6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89.8万元。绿能慧充表示,上半年营收翻番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8月30日,在EESA苏州储能展期间,界面新闻专访了绿能慧充副总裁何小山及业务支持中心总监李超,围绕绿能慧充的企业发展以及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下为采访内容,刊发时有所删节。
  界面新闻:2021年,绿能慧充通过收购,开始向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转型,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何小山:绿能慧充原本的主要业务为热电业务以及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都属于传统产业,增长空间有限,叠加相关政策影响,公司最终决定进行业务转型。
  2022年,公司将热电业务进行了剥离,计划今年剥离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完成全部转型。转型后,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新能源充电、储能以及智能微网。
  界面新闻:绿能慧充主攻快充路线,如何看待快充的未来前景?
  李超: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是当下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行业内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要求是,要基本达到油车加油的使用感,换算成数据是:充电5分钟以内,续航达到300公里以上,所有相关设备都要保证充电速度。
  中国正处于充电网建设阶段,首先是覆盖城市,其次是跨城际,再次要覆盖所有郊县乡村,最后还要加上一些特殊地区。目前,这些充电网建设指标基本以快充为主。行业内预计,这一建设将持续至2025年。
  由此可见,快充其实是行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现在很多车企的电池,都在向超高倍率发展。大功率快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毋庸置疑。
  界面新闻:随着快充电池越来越多,新能源车的换电模式是否仍竞争力?
  何小山:未来行业仍以充电模式为主,换电模式只能说是一个补充。
  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有两大趋势。首先,未来直流桩的比重会显著提升,快充越来越普遍;其次,今年上半年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已经接近30%,这个数字在仍会不断提升,势必会推动充电桩技术的进步。
  换电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耗时短,针对的痛点是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慢。未来随着快速充电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充电时间问题会迎刃而解。
  李超:换电模式的补充作用,体现为它主要是针对一些特殊使用场景,比如:封闭性场景,车、电池、换电、路径做到完全统一,以及无人驾驶领域。在大规模应用场景下,主要是以充电为主。
  界面新闻:为什么换电模式只能作为补充的形式存在?
  何小山:换电的优势在于,一是可以在一些特殊场景里应用,相较于充电更具便利性,二是补能速度很快,基本在5分钟内能够完成。这都是充电模式存在的缺陷。
  但换电模式具有劣势,首先是成本问题。换电涉及到电池的租赁、维护、物流、更换等环节,充电则基本只涉及到电费和充电桩服务费。因此,换电的度电成本要远远高于充电。
  其次是换电的应用场景问题。市面上现有的换电车型非常少,乘用车只有北汽、小鹏、蔚来等个别汽车品牌。换电模式更多地运用在重卡、公交等车型上,应用场景较少。
  此外,换电站选址也是一个难点,换电站在前期建设上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后期设备维护等方面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在建设前就需要考虑好建设在哪里才能让利用率最高,不至于亏本。
  充电模式则灵活得多,不受场地限制,甚至几个车位就可以建立一个充电站。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模式的普及度更高,也不用担心利用率的问题。
  界面新闻:绿能慧充也将充电桩海外市场作为未来重点之一,如何看待这一市场前景?
  何小山: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海外市场充电网建设较差,有很大开发潜力。海外市场增长空间大、毛利率高,目前真正实现出海的充电桩企业较少,还是一片蓝海。未来,海外市场一定会是充电桩企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去年,绿能慧充针对海外销售,专门布局了海外事业部,从去年开始陆续进入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东南亚和日本等地。
  在技术上,绿能慧充专门针对海外市场推出了30-180 kW的欧标、日标产品,且已经取得了CE认证,目前在大力推广中。
  界面新闻:推广充电桩业务的过程中,有什么难点?
  何小山:眼下,国内充电桩业务的推广有两个难点。
  一是行业内一味地追求成本,而忽略了品牌、技术以及产品的总和竞争力,这对桩企的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二是未来投资充电站的社会运营商会越来越少,逐步会被央企、国企和政府平台,以及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规模第三方运营商取代。这些投资方对产品的技术、质量以及企业整体的综合服务能力、配套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这对于所有桩企而言都将是一大挑战。
  界面新闻:储能也是绿能慧充的主营业务之一,如何看待储能近两年的爆火现象,其中是否存在泡沫?
  何小山:在“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储能市场扩张迅速。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性。
  首先,近期储能企业的注册数量急剧提升,这其中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存在不确定性,其中不乏一些搅局者,故意降低成本、压低价格,导致大家对行业的认知出现偏离。
  其次,政策刺激叠加技术迭代造就的产品成本下降,带动了市场需求。但同时还伴随着另一个现象:储能电站的利用率低,尤其在发电侧。
  此外,目前储能市场存在成本倒挂的现象。有的储能电池价格已经跌到0.05元/Wh。对于投资运营商而言,成本下降是好事,但对于整个市场而言,是埋下了不确定性。相对于成本,绿能慧充更加关注产品的整体性能以及产品能够为客户带来的商业价值。
  但储能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一定是向好的,因为需求足够多,不同应用场景的市场容量足够大。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绿能慧充副总裁何小山:换电只会是充电模式的补充|锂电大咖说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