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俩因房产纠纷水火不容,上海探索的这项机制如何化解矛盾?

最新信息

姐弟俩因房产纠纷水火不容,上海探索的这项机制如何化解矛盾?
2023-09-06 10:54:00
深夜,虹口公安分局凉城新村派出所接到一起“110”报警:刘女士的弟弟冲到她家中大吵大闹。
  亲姐弟怎会如此水火不容?原来,两人因房产纠纷已多次发生争执,这次事态升级。民警柯佳清楚:如果不稳妥及时处置,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要不要请律师来帮你们分析一下?”柯佳为姐弟俩引入了由公安派出所牵头,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共同参与的“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合力为他们厘清是非、化解心结,也让事件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
  在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大量的矛盾纠纷都蕴含着复杂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只有依“法”用“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在市公安局党委领导下,虹口公安分局不断探索完善“三所联动”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倾听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努力将矛盾纠纷消弭在源头、化解在基层,用法治思维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篇章。
  法律服务容易触达
  今年3月,跟刘家姐弟一起走进“三所联动”人民调解室的,除了民警柯佳,还有律师李锦洲和区司法局委派的调解员。
  这是一个简洁的房间,门口挂着一块“三所联动调解工作室”的牌子,靠墙的展示板上是值班民警、律师和调解员的照片和名牌。屋里摆了一张台子、六把椅子,刘家姐弟分坐台子两侧,民警挨着姐姐,律师挨着弟弟,听他们细诉过往。
  姐弟俩有个独身的叔叔,已年过八旬,之前十多年一直由刘女士照顾养老。最近两年,刘女士开始做钟点工挣钱养家,抽不出时间,弟弟刘先生照顾叔叔更多一些。叔叔名下有一套房,眼看自己年事已高,就约定把房子留给姐姐,房价的30%由姐姐给弟弟作为补偿。
  原本已经安排妥当,不料,去年底刘女士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后就没了下文。刘先生多次找姐姐讨说法,但姐姐一时也拿不出钱来。一来二去,姐弟俩矛盾激化,逐渐演变为争吵和冲突。
  律师李锦洲逐步厘清了双方的诉求,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姐姐贸然将房产过户的行为,让弟弟产生不安和不满,“虽然姐姐承诺一定会给钱,但弟弟担心叔叔百年之后,自己口说无凭,权益缺乏保障。”
  打消刘先生的疑虑,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李锦洲告诉刘先生,不妨签订一份双方都认可的协议,“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双方都能得到保障”。
  姐弟俩再次走进“三所联动”调解室时,就在民警、人民调解员和律师的见证下,签订了协议,约定姐姐按月分期支付补偿弟弟的款项,5年内付完;在此期间,房产不能出售;期间如果叔叔去世,姐姐必须一次性付清剩下的所有欠款;对叔叔的赡养责任,由姐姐承担90%,弟弟承担10%。“协议一签,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柯佳印象深刻,还没走出调解室,姐弟俩的手又重新握在了一起。
  刘家姐弟的“一波三折”是基层矛盾纠纷多样化、复杂化的缩影。数据显示,2020—2022年,虹口区纠纷警情年均2.4万余起,约占总警情的20%。社区里的邻里关系、物业服务,社区外的劳务薪酬、工程邻避等矛盾纠纷,逐渐成为派出所民警最常面对的情况。
  长期以来,社区民警和人民调解员是调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主力,为何派出所要引入律师这支力量?在虹口公安分局凉城新村派出所所长许黎明看来,传统“老娘舅”式的纠纷调解,往往侧重说理述情,“但随着市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诉求更多元,‘有法可依’‘于法有据’更能切中利益各方的共识点,也能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
  “很多矛盾纠纷激化,不是群众故意要闹,而是法律服务离他们太远,大家不知道去哪里找‘法’,加之诉讼等手段成本高、时间长,部分人无奈放弃走法律途径。”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局长柳国青介绍,“三所联动”机制的初衷,是要推动公安警务、司法调解和律师力量主动深入基层,“提供易触达、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引导居民群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路径来解决问题。”
  多元主体理性参与
  从去年开始,接到因加装电梯产生的矛盾纠纷警情,凉城派出所社区民警方芳会把当事人请到小区的“三所联动”调解室里。
  近两年,因加装电梯产生的矛盾纠纷,成为上海不少基层社区普遍面临的难题。虹口区水电小区建于1983年,常住人口4000余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一半。对高楼层居民来说,加装电梯成了刚需。但小区自2021年启动加梯以来,居民矛盾不断凸显,加梯惠民工程一度遇阻。到2022年3月,小区仅成功加装两部电梯。
  前期征询意见时,同意的业主占比已经达到法定比例,矛盾冲突往往出现在施工阶段:有一栋楼的底楼居民认为噪声干扰自家生活,堵住挖掘机不让进场开工;另一栋楼有居民认为电梯会影响自家采光,躺在地上阻挡施工……居委干部对此十分无奈。
  “阻止施工的行为,直接造成这部分居民与有加梯需求居民之间的矛盾。”方芳说,民警到场只能劝解疏导,防止矛盾激化,“但如果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样的情况还会再三发生。”
  启动“三所联动”机制后,上海思济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健炯加入了调解组。“一件事情是不是占理,不是比谁的嗓门大,而是看合不合规、合不合法。”他和阻止施工的居民坐在一起,向他们普及民法典和上海市相关法规的详细条款。“既然这栋楼加梯的整个程序都合法合规,那么阻碍施工队进场,在法律上肯定不占理。哪怕闹到法院,也不会得到支持……”听完释法说理,不少居民心里有了一本账。
  “如果对电梯加装有什么具体诉求和想法,可以说出来。”接着周健炯的话,调解员仇相琴向居民征集意见和建议。这时,很多人不再一味反对,而是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居民愿意理性表达意见了,矛盾纠纷的化解就有了基础。依托“三所联动”机制,街道房管办、电梯公司、业委会、居民自治小组不断参与进来,组成“加梯专班”,先后举办6场加装电梯宣传会和征询会,为居民集中解读加装电梯政策、惠民条款,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先后走访有意见的居民600余户,收集汇总每栋楼电梯加装的难点,制定“一梯一方案”。如今,水电小区29个楼栋居民全部完成意见征询,目前已有7个楼栋完成电梯加装,10个楼栋正在施工,12个楼栋正开展专家评审。
  在广电小区居委干部看来,不仅化解了加梯矛盾,“三所联动”机制也为各方协商议事提供了新平台。“通过一次次矛盾的协商化解,大家的沟通更加深入。这样既能让我们了解到居民的真实诉求,也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真正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类似感受并非个例。一些受访者认为,“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过程,无形中也在不断推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投身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将工作触角深深扎到群众之中,才能筑牢平安的基石。目前,虹口全区8个街道建成9个派出所矛盾纠纷调处室、198个居委会法律服务室,并在10个商圈、3家医院和31所学校建立“三所联动”调解室,为群众提供免费、便捷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看似是一件件小事,却是关乎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今年4月,四川北路派出所接报一起讨薪类警情:一家海鲜店有十多名装修工人因劳资纠纷向店主邵先生讨薪。可邵先生不但不理,手机也一直关机。讨薪工人群情激奋,一个不慎就可能酿成群体性治安事件。
  民警将工人们带到派出所,把店主邵先生也传唤至派出所。“三所联动”机制立即启动。这次,除了调解员、律师外,警方还引入了劳动监察部门。
  从释法说理到批评教育,经过各方努力,劳资双方当天就谈妥了薪资支付方式,店主签订承诺书,很快就把工人的工资发放到位。一场群体性事件的风险消弭于无形。
  随着机制建设的探索不断深入,“三所联动”正逐渐构建“3+N”的新格局。目前,虹口区已经引入了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房屋管理等职能部门加入“三所联动”机制,根据矛盾纠纷的类型,由不同单位的行家里手共同参与调解,共商化解良策,增进调处实效。
  今年4月,“三所联动”小程序正式上线,设置“法律援助”“调解预约”“线索举报”等栏目。有法律问题咨询,律师会在24小时内回复;有需要调解的矛盾纠纷,可以在线预约。“对于很多年轻居民来说,及时响应、事事回应的线上法律服务,更贴近他们的需求。”虹口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李栋庭介绍,自上线以来,平台每月都能收到340多个线上的矛盾纠纷调解预约和200多个线上法律咨询。
  不断适应新变化,积极回应新问题,才能让“三所联动”机制葆有持久生命力。为了主动挖掘更多“隐性”矛盾,虹口公安部门一方面运用重复警情核查等数据模型,对110警情、12345热线、窗口接报、来信来访等信息进行排查、分析,同时依靠社区、楼宇、单位等2万余名群防群治力量即时发现身边隐患,第一时间推动属地主动介入,力争从源头消除各类矛盾风险。
  虹口公安在不断完善“三所联动”机制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上海健全多元调解格局提供了新方向。今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印发《关于推广“三所联动”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 “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分类落实调处化解措施,进一步健全多元调解格局。今年以来,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超99%。7月至今,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量同比增加4.17%。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姐弟俩因房产纠纷水火不容,上海探索的这项机制如何化解矛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