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财报解读】2023年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商业银行业务分析

最新信息

【金融机构财报解读】2023年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商业银行业务分析
2023-09-06 15:29:00
2023年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营收呈现“四增两降”格局,公司金融和个人金融业务实现较快增长。公司金融业务方面,存贷款保持稳健增长,银行积极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方面,个人存款增长较快,银行主动优化信贷结构摆脱对住房贷款的单纯依赖,加大普惠力度支农支小,并拓展消费金融贷。
  一、营收呈现“四增两降”格局,公司金融和个人金融业务实现较快增长
  202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营收规模位居六大国有银行之首,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长最快。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5万亿元,净利润6997.38亿元。营收规模从高到低排名依次是工商银行(4474.94亿元)、建设银行(4002.55亿元)、农业银行(3657.58亿元)、中国银行(3192.07亿元)、邮储银行(1769.76亿元)、交通银行(1371.55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最快的是中国银行(8.88%),其次是交通银行(4.77%),第三是邮储银行(2.03%),第四是农业银行(0.83%),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营收同比分别减少2.35%、0.59%,主要原因是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利息支出增速高于利息收入增速。
1.jpg  六大国有银行中,公司金融业务收入对总营收贡献最大的是交通银行。上半年,交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收入667.45亿元,占比总营收的48.7%,比2022年上半年提高1.2%;公司金融业务税前利润206.14亿元,税前利润率30.9%,比2022年上半年公司金融业务税前利润率高出8.5%。六大国有银行中,公司金融业务收入规模最大的是工商银行。上半年,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收入2080.39亿元,同比下降2.45%,占比总营收的46.5%,公司金融业务对总营收的贡献度维持稳定。
  六大国有银行中,公司金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最快的是中国银行。上半年,中国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收入1318.55亿元,同比增长22.31%;公司金融业务收入占比总营收的41.3%,比2022年上半年提高4.5%。中国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拆开来看:(1)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人民币公司存款新增额创近十年同期新高;(2)外币公司存款市场份额位居同业首位;(3)6月末,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人民币公司贷款比2022年末增长16.49%;(4)6月末,外币公司贷款比2022年末增长23.48%,市场份额保持同业领先;(5)6月末,普惠小微金融贷款余额比2022年末增长26.27%。
2.jpg3.jpg  六大国有银行中,个人金融业务对总营收贡献最大的是邮储银行建设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收入规模最大,个人金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最快的是中国银行。上半年,邮储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收入1277.96亿元,占比总营收的72.2%,同比提升0.4%;个人金融业务收入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2.6%。建设银行提出“新零售2.0”行动方略,推进个人金融业务增长。建设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收入2108.64亿元,占比总营收的52.7%,同比提升4.9%;个人金融业务收入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9.5%;个人金融业务税前利润率61.8%。中国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收入1409.04亿元,占比总营收的44.1%,同比提升4.1%;个人金融业务收入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20.2%。
4.jpg5.jpg  资金业务包括货币市场业务、证券投资业务、自营及代客外汇买卖和衍生金融工具等。上半年,国有六大行资金业务收入整体下滑,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的资金业务基本维持稳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资金业务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工商银行资金业务收入590.51亿元,占比总营收的13.2%,同比提升0.5%;资金业务收入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1.2%;资金业务税前利润率59.6%,比2022年上半年实现大幅提升。2023年上半年,交通银行资金业务收入159.58亿元,占比总营收的11.6%,同比下降0.6%;资金业务收入比2022年末增长0.3%;资金业务税前利润率75.9%。
6.jpg7.jpg  二、公司金融:存贷款稳健增长,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
  资产端,截至2023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公司类贷款规模位居六大国有银行之首;相比2022年末,建设银行公司类贷款金额增长最快。截至2023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公司类贷款15.76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93万亿元,增长14%,增量、增幅均为近十年同期最高。工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更大,投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以及绿色贷款余额的总量与增量均为同业首位。6月末,建设银行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总额12.98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96万亿元,增长17.8%,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
  负债端,截至2023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公司存款规模最大,农业银行公司存款增长最快。截至2023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公司存款16.55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87万亿元,增长12.8%。工商银行抓实“织网补网”、体系化营销、网点竞争力提升、GBC联动营销(工商银行整合客户流、资金流、信息流,为政府(G)、企业(B)、个人(C)三类社会经济主体资金流动提供路径)、资金承接等基础性工作,做大对公存款增量。狠抓存款基础性、常态化工作,做客户、抢资金、抓流量,农业银行公司存款实现大幅增长。6月末,农业银行公司存款10.52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48万亿元,增长16.4%,占比吸收存款的37.8%,比2022年末占比提升1.3%。
8.jpg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六大国有银行聚焦先进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信贷供给力度,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上半年,国有银行投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创新高,投向制造业的贷款在公司类贷款中的占比提升,进一步控制不良贷款率。
  工商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工商银行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3.64万亿元,余额保持同业首位,比2022年末增加6033.86亿元。其中,投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量均为同业第一。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汽车制造、大型炼化等高端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找桩难”问题,助力各地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工商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6月末,工商银行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超20亿元,比2022年初增幅近百倍。
  农业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农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2.91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6120亿元,增长26.6%。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2022年末增加3489亿元,增长45%。电子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医药、航空航天设备等高技术制造业领域贷款比2022年末增长39%。6月末,农业银行在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2.22%,比2022年末降低0.37%。
  中国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银行制造业贷款2.17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3626.08亿元,增长20.05%。6月末,制造业贷款占比公司类贷款的13.54%,比2022年末高出1.07%。6月末,中国银行在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1.7%,比2022年末低0.19%。中国银行副行长张小东在2023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强调,中国银行持续优化调整制造业贷款结构,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加大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通信设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信贷支持。
  建设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2.73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4804.71亿元,增长21.4%。其中,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1.36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3610.98亿元,增长36.23%。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1.99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5194.41亿元,增长35.26%。6月末,建设银行在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2.15%,比2022年末降低0.65%。
  交通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交通银行制造业贷款9539.19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173.87亿元,增长14.03%,其中,境内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8.71%。6月末,制造业贷款占比公司类贷款的12.24%,比2022年末提高0.78%。交通银行在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2.14%,比2022年末降低0.48%。交通银行持续完善制造业领域授信政策,结合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等传统行业的碳达峰方案,重点支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项目,落实产能置换。
  邮储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邮储银行制造业贷款4957.32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860.59亿元,增长21%,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2022年末增长23.64%。6月末,制造业贷款占比公司类贷款的16.13%,比2022年末提高0.78%。邮储银行在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0.6%,比2022年末降低0.2%。邮储银行在制造业的贷款主要投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
  三、个人金融:个人存款增长较快,优化信贷结构摆脱对住房贷款的单纯依赖
  资产端,截至2023年6月30日,个人贷款余额规模最大的是工商银行;相比2022年末,邮储银行个人贷款余额增幅最大。截至2023年6月30日,工商银行个人贷款余额8.48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长2.9%。建设银行个人贷款余额8.43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长2.4%。邮储银行个人贷款余额4.31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长6.5%,是六大国有银行中个人贷款业务增长最快的。
  负债端,截至2023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个人存款相比2022年末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农业银行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优化业务流程,丰富产品供给,满足客户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个人存款持续稳定增长,个人存款规模位居六大国有银行之首。截至2023年6月30日,农业银行个人存款16.52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长10.3%。建设银行境内个人存款14.54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46万亿元,增长11.2%,新增金额创历史同期新高,增幅略高于其他五家国有银行。
9.jpg  工商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工商银行个人贷款比2022年末增加2412.90亿元,增长2.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6.37万亿元,比2022年末减少576.01亿元,减少0.9%,主要是由于“提前还贷潮”;个人消费贷款2623.97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299.55亿元,增长12.9%;个人经营性贷款1.19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2590.02亿元,增长27.8%。面对“提前还贷潮”背后居民风险意识的转变带来的挑战,工商银行主动寻求结构性突破,加大对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支持力度,并大力发展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业务,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做大个人贷款业务增量。
  农业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农业银行个人贷款比2022年末增加4320.22亿元,增长5.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5.32万亿元,比2022年末减少294.83亿元,减少0.6%;个人消费贷款2614.6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677.14亿元,增长34.9%;个人经营贷款6976.95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209.99亿元,增长21%;农户贷款1.04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2612.89亿元,增长33.5%。农业银行积极拓展新型消费领域场景,提高消费金融可得性和便利性,支撑个人消费贷业务大幅增长。农业银行加大普惠力度,普惠经营贷和惠农e贷保持加快增长。
  中国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银行个人贷款比2022年末增加1149.83亿元,增加1.8%。其中,住房抵押贷款4.86万亿元,比2022年末减少602.53亿元,减少1.2%;信用卡5263.83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59.93亿元,增长1.2%。2023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加大力度清收化解按揭贷款不良资产。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银行按揭贷款不良余额207亿元,与2022年末基本持平,不良率0.49%,比2022年末上升0.02%,主要是因为按揭贷款总量下降。
  建设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建设银行个人贷款比2022年末增加1943.59亿元,增加2.4%。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6.41万亿元,比2022年末减少729.04亿元,减少1.1%;个人消费贷款3688.02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733.59亿元,增加24.8%;个人经营贷款6088.65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935.21亿元,增加46.6%;信用卡贷款9395.96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47.23亿元,增加1.6%。建设银行在六年前就及时提出住房租赁战略,改变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的单纯依赖,转而大力扶持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
  交通银行交通银行围绕促消费扩内需,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消费金融产品创新,支撑个人贷款业务增长。截至2023年6月30日,交通银行个人贷款比2022年末增加507.2亿元,增加2.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1.5万亿元,比2022年末减少158.21亿元,减少1%;信用卡贷款4808.28亿元,比2022年末减少30.82亿元,减少0.6%;其他类个人贷款4383.82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634.59亿元,增加16.9%。
  邮储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比2022年末增加2629.89亿元,增长6.5%。其中,个人住房贷款2.32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622.99亿元,增加2.8%;个人小额贷款1.32万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866.91亿元,增长16.5%;信用卡透支及其他1933.88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111.22亿元,增长6.1%。邮储银行是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中唯一实现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增长的银行,主要是邮储银行全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金融机构财报解读】2023年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商业银行业务分析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