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甘肃锚定建设“一带一路”黄金通道

最新信息

抢抓机遇 甘肃锚定建设“一带一路”黄金通道
2023-09-11 03:49:00
从陕西西安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行,进入甘肃省后经天水至兰州,全程需要7个多小时。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窗外是阳光下的金色山脉,连绵起伏,向无尽远方延伸。天地苍茫,好像笼罩着金黄的滤镜;万物静默,却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猎猎风声。
  甘肃,状似一把狭长的如意,镶嵌在我国西北大地的河西走廊之上,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是古时候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甘肃自古就是至关重要的“黄金通道”。古代的甘肃因丝绸之路商贸往来热络;现在的甘肃因“一带一路”加快对外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时强调。十年来,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段”,甘肃如何抢抓机遇,在融入“一带一路”大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一路西行,沿着这条黄金通道寻找答案。
  打造一条黄金经济带
  古代的甘肃,由于具有津渡四境、关通八方的区位优势,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形成了金城、凉州等一批商埠重镇;现代的甘肃,作为“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大通道,围绕“畅通道、聚物流、兴产业”,以通达国际的外运通道为支撑打造枢纽制高点。
  甘肃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来,甘肃省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占比从2013年的41.1%升至2022年的47.7%;近五年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1.5%,占贸易总额比重达46%,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兰州海关数据,近年来,甘肃省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自2020年以来接连突破300亿、400亿、5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372.8亿、490.9亿和584.2亿元。
  这一连串数字,是甘肃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经贸合作的有力注脚。这背后,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制定与政策制度的完善。
  时间回拨至2015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两年之际,甘肃省专门制定了《甘肃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细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任务和项目清单。遵循着建设蓝图,甘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构建通江达海、物畅其流的商贸通道。甘肃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以来,甘肃累计开通运营中欧、中亚、南亚、陆海新通道、兰州-连云港铁海联运等国际货运班列,国际班列线路共21条,“兰州号”“天马号”“嘉峪关号”“金张掖号”等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多式联运常态化运营。
  打造经贸合作、产业互补的开放格局。据了解,截至8月,甘肃在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哈萨克斯坦、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开展实际投资的境外企业共53家,累计实际投资额11亿美元,占全省对外累计实际投资总额的16%;企业对“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开展承包工程业务累计完成营业额10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的37%。
  深化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国际合作。甘肃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甘肃“风光无限”,风能与太阳能资源禀赋优越。这些年来,甘肃依托中国与29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平台,不断增强与共建国家在新能源方面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截至2022年底,甘肃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3800万千瓦,同比增长31.2%,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3.8%;新能源发电量557亿千瓦时,占比达到28%,排名全国第二。
  甘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企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兰石重装”)是甘肃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业务涵盖炼油化工、煤化工、核能、氢能等多个领域。早在2014年,兰石重装就敏锐地提出了“由国内市场向国内加国际市场转型”,成为甘肃企业乘着“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的一个缩影。
  走进兰石重装生产车间,巨型设备在头顶的轨道移动,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记者看到,一块长约两米、厚约15厘米的钢板正在液压卷板机的作用下,慢慢卷曲成圆柱形。兰石重装董事会秘书武锐锐向记者介绍,一块块硬钢板经过加热、卷曲、焊接等多重工序,将最终组合成为压力容器,被广泛地应用于炼油化工、航天军工、新能源装备等领域。
  就在今年5月,从兰石重装生产车间生产出来的29台炼化装备正式发运出厂,经过长途跋涉,于7月底抵达巴基斯坦。29台炼化装备包含15台储罐容器、6台塔器和8台反应器,作为巴基斯坦EPRF炼厂汽油项目的出口设备,为兰石重装带来了1652.13万元的收入。
  兰石重装董事长张璞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完成“巴基斯坦项目氮气系统贮气罐”“越南氧化铝项目板式换热器”“老挝项目加氢反应器”等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我们已累计为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出口压力容器、工业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设备300余台,累计合同金额达到6.12亿元。”据介绍,兰石重装2022年的国际市场订单达1.8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繁荣一条丝路文化带
  丝绸之路甘肃段,不仅是一条商贸通达的黄金经济带,更是东西方文明双向交融的文化带。两千多年以来,甘肃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无论是醇厚的“陇原味道”,还是多元的“丝路印记”、精彩的“敦煌风景”,都是可以深入挖掘的文旅资源。
  2019年,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河西走廊中华文化象征符号多、中西方文化汇聚交融的优势,不断扩大“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据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10年来,甘肃省借助文旅资源优势,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举办了各类以丝绸之路和敦煌文化为主题的文物外展30余次。
  各项人文交流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人员往来和民心相通。在位于兰州的读者传媒晋林工作室,记者见到了正在专心绘制图片的乌克兰青年丽莎。丽莎告诉记者,她今年26岁,已在读者传媒工作近1年。“中国很大,有很多很美的地方,我也很喜欢中国文化和现在的工作。”当被问及对中国的印象和在中国生活的感受时,丽莎用流利的中文回答道。
  丽莎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她设计绘制的手工书插画,其中《节气之美》中的一幅画作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画作名为“立夏”,远景是草木覆盖下的绿色山脉,一条白瀑挂于山间,流水顺着桥下的石径流淌蜿蜒,近景为几朵盛放的紫色花葱。精巧的布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野趣的初夏山水图。丽莎说,她不久前去位于陇南的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游玩,被秀美的风光深深折服,便以此为背景设计了这幅画。除此以外,记者还看到了丽莎创作的《演秦腔》系列插图,“劈山救母”等故事场景在她的画笔下栩栩如生。
  “文化传播要走深走实,不能满足于办个论坛、做个报告,而应当促进不同国家地区人员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晋林工作室独立出品人徐晋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介绍,读者传媒晋林工作室致力于出版创新,是读者传媒手工书及文创研发工作基地。不仅如此,工作室还是海内外多所高校的出版教学实践基地和公司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目前,我们工作室已经培养了十余名俄罗斯列宾美院书籍版画系学生。在实习期间,他们投入工作室创意工作,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绘制出了一批具有独特美感的艺术作品。”徐晋林说。
  在《读者》(海外版)开设“国潮专栏”,讲述敦煌故事,传播黄河文明;出版全新创意中英双语手工书《发现甘肃》,成为外交部甘肃全球推介项目的重要外宣品;深耕丝路学、藏学、简牍学等领域,出版一批又一批优质图书……近年来,读者传媒以“读者”品牌为先导,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核,不断丰富文化表现形式与呈现载体,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要变中国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变文化产业为文化优势,充分展现丝路的多元文化,为促进‘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民心相通贡献‘读者’力量。”读者传媒董事长梁朝阳说。
  织就一条数字信息带
  商贸畅通、文明沟通、信息流通。狭长的河西走廊,不仅是商贸运输的通道、文明交融的地带,也是信息传输的枢纽。
  早在西汉,汉武帝将河西走廊并入中原版图后,就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河西四郡”,作为帝国“血脉”的邮驿系统也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延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彩绘壁画“驿使图”呈现了古代甘肃邮驿系统的发达,只见骑着快马的信使手持凭信,将重要信息送往各处,保障着政令通达。
  自古至今,“信息”对于甘肃这条黄金通道而言就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现代甘肃深层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面。2021年,甘肃印发“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共建通畅、安全、高效的网络大通道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形成面向中西亚、南亚等地区的信息走廊。
  14个市(州)实现主城区5G(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兰州建成西北第二大信息通信网络枢纽,多地多个数据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近年来,甘肃省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加速织就一条“数字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高效、便捷的通道。
  为建设数字甘肃,甘肃省委省政府2018年批准成立了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息港公司”)。作为“数字甘肃”的建设者,信息港公司通过健全完善“如意云”“如意链”平台功能,建设全省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服务平台等举措,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在由信息港公司打造的云上乡村数字农业服务平台,一块硕大的电子屏幕上,点击羊产业大数据,存栏量、出栏量数据实时更新,各乡镇存栏出栏总量和养殖良种、育肥存栏量统计分析情况一目了然。不仅如此,平台还接入了养殖大户的视频数据,能够随时查看养殖场所的监控视频,了解实时情况。据信息港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平台接入了肉羊养殖、交易、销售等方面的数据,实现了产业数据的可视化,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监督等工作提供了数字支撑。
  长城文化、丝路文明、文物遗址等文化资源丰富的甘肃,也为“数字文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信息港公司,记者观看了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全景视频方式复原的甘肃永泰龟城视频。黄土夯筑而成的城墙、随风飘扬的旗幌、酒肆饭馆里忙碌工作的店小二……生动的画面、逼真的细节,让数百年前的历史情景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真实再现。“未来,信息港公司将深入挖掘各类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与数字产业融合。”信息港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如今已将“数字甘肃”打造成为全国各省份数字政府的样板,获评中国信息协会颁发的“2022数字政府建设卓越贡献奖”,被业界称为“甘肃模式”,吸引了国家信息中心和全国14个省41个市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前来考察与调研,彰显了甘肃作为数字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的地位。
  现代意义上的新通道,不仅指有形的道路桥梁,也包括无形的信息通讯,是铁路、公路、机场、江运、海运、信息等构成的一体化大格局。“一带一路”背景下,一条越来越畅通的“数字丝绸之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与发达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网络一起,让甘肃这个黄金通道迸发出更蓬勃的发展生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抢抓机遇 甘肃锚定建设“一带一路”黄金通道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