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针对三类保险公司实施差异化资本监管;8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放缓;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

最新信息

金融监管总局:针对三类保险公司实施差异化资本监管;8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放缓;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
2023-09-11 08:10:00
一、 监管和政策
  1、 金融监管总局:针对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实施差异化资本监管
  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到,实施差异化资本监管。对于财产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总资产100亿元以上、2000亿元以下公司的最低资本按照95%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即特征系数为-0.05;总资产100亿元以下公司的最低资本按照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即特征系数为-0.1。对于人身险公司,总资产500亿元以上、5000亿元以下公司的最低资本按照95%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即特征系数为-0.05;总资产500亿元以下公司的最低资本按照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即特征系数为-0.1。
  2、 中国人民银行净化支付市场环境,推进支付行业规范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工作会。会议指出,自202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个别收单机构执行监管制度不严、收单业务风险防控质效不足、行业各方职责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扰乱收单市场正常秩序。会议要求,全面推进支付行业规范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应深刻理解规范收单业务是市场各方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行业主体必须坚守的底线;推动收单业务归本位、清风险、稳发展;按照管理力度不减、服务质量不降原则,精细化落实规范要求,统筹好控风险与优服务的关系,确保支付服务的安全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3、 金融监管总局:有序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业务与个人养老金衔接
  9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银保信公司统筹做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单信息确认工作。以及试点公司应当支持尚未进入养老年金领取阶段的投保人,在完成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及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立或者指定后,提出的将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单变更为个人养老金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单的申请。通知明确,如投保人申请,试点公司可以通过保单批单方式,对个人养老金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单进行处理,个人养老金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单退保和领取相关资金往来应当符合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封闭管理要求。此外,试点公司不得支持已开始领取养老年金的投保人提出的保单变更申请等。
  4、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2022年年度财务报告会计监管报告
  证监会组织专门力量抽样审阅了上市公司2022年年度财务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市公司2022年年度财务报告会计监管报告》。总体而言,上市公司能够较好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收入、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金融工具、资产减值、非经常性损益等方面,存在会计处理错误或财务信息披露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证监会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梳理审阅发现的上市公司问题线索,及时跟进并按规定进行后续监管处理。二是就监管工作中发现的典型问题,组织召开年度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协调会,统一监管口径。三是继续以案例解析等形式加强实践指导,提升企业会计准则、财务信息披露规则执行一致性和有效性。四是密切跟踪市场热点难点会计处理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强化专业技术支持。
  5、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罚没款执行工作,提升执行工作效能
  近日,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罚没款执行规则》,共三十三条,根据执行工作各个环节制定具体规范:一是对案件调查审理阶段加强查找、发现当事人财产线索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对不按时缴纳罚没款当事人进行催告督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以及退库的工作流程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三是对《行政处罚法》“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的规定予以细化,从申请暂缓、分期缴纳的情形、申请材料内容、审查及批准程序等方面制定细则,增强可操作性。四是针对实践中问题突出、但法律规定不明确的“申请强制执行时限”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划分不同情形作出了具体规定。
  6、证监会就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征求意见
  为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资产范围,丰富投资者选择,促进公募REITs市场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证监会拟对《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证监会公告〔2020〕54号)第五十条进行修改,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7、证监会规范债券发行与交易相关规则
  9月8日,证监会对《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4号——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申请文件》进行了修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管理办法》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将企业债券纳入《管理办法》规制范围,压实发行人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强化募集资金监管,明确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参与非市场化发行,不再将主承销商和证券服务机构及其有关人员被立案调查列为应当中止审核注册的情形五个方面。《24号准则》修订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募投项目合规性要求,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需提供募投项目土地、环评、规划等合规合法性文件。二是企业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要求发行人提供省级及以上发改部门出具的专项意见。三是压实会计师“看门人”责任,明确部分债券发行人提供会计师出具的发行人最近一年资产清单及相关说明文件的要求。
  二、行业和机构
  人事变动:
  -9月4日,银华基金公告称,邓列军新任首席信息官,任职日期为9月4日。
  - 9月5日,嘉合基金发布公告,称副总经理魏超因工作调整转任总经理,总经理、法定代表人金川转任董事长,任职日期2023年9月4日。
  -9月5日,九泰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新任刘开运为副总经理,任职日期为2023年9月4日。
  -9月5日,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称,金川转任公司董事长,魏超转任公司总经理、法定代表人。
  -9月7日,浦发银行进行一系列人事调整:任命建设银行原公司业务总监张为忠为浦发银行党委书记,推荐任董事长;任命浦发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刘以研为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任命上海市金融局原副局长赵万兵为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提名上海市国资委原副主任康杰为浦发银行副行长。此外,免去郑杨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免去潘卫东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职务,免去陈正安党委副书记职务(到龄退休)。
  -9月7日,国泰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张畔因集团内部调动,自9月7日起不再担任国泰基金副总经理职务。
  银行理财公司上半年冷热不均,代销渠道保有量增长。整体来看,部分国有行旗下理财公司规模下滑较为明显,部分股份行旗下理财公司的管理规模也出现下滑,中小银行旗下理财公司管理规模整体保持平稳。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司管理规模上半年实现增长。如光大理财、交银理财。在多元化产品代销格局下,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司继续加大代销渠道建设,代销渠道的保有量有所增长。从全市场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末,已有27家银行理财公司打通了行外代销渠道。从拓展情况来看,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由母行代销金额占比进一步下降。此外,15家银行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上半年累计直销金额1100亿元。(中国证券报)
  8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明显放缓。广发证券固收团队发布的数据,截至8月31日,银行理财规模较7月末微增约0.1万亿元。而7月份银行理财规模曾环比增长超1.3万亿元。广发证券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银行理财规模较8月25日减少3006亿元。广发证券固收团队认为,近期稳经济相关的重要政策陆续落地,对债市情绪带来一定冲击。从今年前8个月银行理财的规模变化来看,目前距近两年规模高点(29万亿元)仍有一定距离。(证券日报)
  中基协:二季度末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8.07万亿元,公募基金成增长主力。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8.07万亿元,较一季度末的67.28万亿元增长1.17%。数据显示,约68.07万亿元资管总规模中,公募基金规模达27.69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6.25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6.66万亿元,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达4.50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为2931.40亿元,私募基金规模达20.80万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规模为1.96万亿元。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共有产品10980只,规模达27.69万亿元,分别较上季度末增加262只、1.01万亿元,实现了数量与规模的双增长。
  公募基金积极布局1-3个月持有期债基。在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的背景下,短持有期债基成为了不少个人投资者近期的配置首选。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不论是头部公募机构,还是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普遍都在积极布局1-3个月持有期债基产品,并且部分基金公司上半年加大了此类产品在电商渠道的推广力度,整体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相关公募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短持有期债基主要是为了满足净值化转型、打破刚兑和限制非标投资比例趋势下的理财产品替代需求。此类债基还能帮助投资者消化、过滤短期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焦虑、恐慌情绪,避免追涨杀跌,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中国证券报)
  市场需求催热公募基金多资产配置,公募债基规模连续7个月上升。从8月份以来基金募集申请审核进度情况来看,不论是华夏基金、银华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等头部公募,还是申万菱信基金、兴业基金、永赢基金、鹏扬基金等中小公募机构,都在积极上报债券型基金产品。根据中基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末,债券基金共有2161只,总管理规模攀升至4.94万亿元,公募债基整体规模以呈连续7个月上升趋势。这也使得部分主动权益投资较弱但债券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实现抬升。(证券日报)
  头部公募率先降费,ETF市场竞争加剧。降低老产品管理费率,密集发行新基金,构成当前公募ETF市场的最新激烈“战况”。9月5日,易方达基金宣布降低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给其他头部管理人带来较大的压力。今年以来,ETF已成为公募重要布局方向,中大型基金公司密集上报新品,并在产品发行上“速战速决”,抢占上市先机。受访人士认为,ETF市场竞争渐成红海,未来更加考验基金管理人的精细化运营能力及服务投资者的能力。(上海证券报)
  外资公募扩容,多家海外资管巨头通过新设或股权变更两种方式进入中国公募市场。截至8月25日,目前全市场有9家外商独资公募。其中,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施罗德基金等为新设立公募基金;宏利基金、摩根资产管理和摩根士丹利基金为中外合资公募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变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进入中国市场后,外资公募还在持续增资。公开数据显示,今年6月,路博迈基金将注册资本从2.06亿元人民币增加至3亿元人民币;7月,富达基金将注册资本从1亿美元增加至1.3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基金将注册资本从2.5亿元人民币提升到6亿元人民币;贝莱德基金将注册资本从7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0亿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贝莱德基金自成立以来已多次扩充注册资本,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2022年5月扩充注册资本至5亿元人民币,2022年11月扩充至7亿元人民币。(上海证券报)
  证监会核准华夏基金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子公司,为基金业首家股权子公司。据悉,华夏股权注册地为北京市,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由华夏基金全资,业务范围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这意味着,基金业首家股权专业子公司已是箭在弦上,该公司的出现将填补行业发展空白。此外,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信息,截至9月8日,共有11家公募基金公司向监管提出的设立境内子公司申请正处于审批流程中,其中有6家公司的申请材料是今年才被监管接收的。据分析,专业能力适配的资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可专门从事公募REITs、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等业务,提升综合财富管理能力。(每日经济新闻)
  私募重点调研方向明确,看多结构性机会,热门调研标的浮出水面。8月末以来A股市场探底回升,市场情绪逐步修复。伴随着指数的逐步企稳,结构性机会仍然是当前私募行业策略应对的关键所在。来自第三方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尽管8月市场跌宕起伏、市场人气一度较为低迷,但私募对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勤奋度”反而有所提升。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等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口径)成为了8月私募调研“最热行业”;广联达容百科技等公司成为私募扎堆调研的对象。(中国证券报)
  主动产品大举买入,ETF成机构必争之地。不少ETF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了多只知名私募、百亿私募以及外资机构管理的产品。周应波掌舵的运舟资本旗下两只产品进入嘉实科创芯片ETF,百亿私募迎水投资旗下产品买入多只碳中和、ESG主题ETF,百亿私募思勰投资则对创业板和科创板相关ETF情有独钟。此外,外资机构桥水旗下不少产品也成为多只黄金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在业内人士看来,主动产品重金买入被动基金,最直接和重要的原因是ETF的工具性和便利性,可以帮基金经理快速高效地实现其投资目标。此外,投研资源有限,在震荡市出于产品流动性的考虑,也都成为买入ETF的重要原因。(中国证券报)
  新一轮ETF布局开启,中小公募加入“头部游戏”。继8月底监管层提出“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后,基金公司开启了新一轮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布局。从最新上报的产品情况来看,公募ETF布局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跟踪细分行业的主题ETF越来越多;二是中小公募纷纷入局,ETF不再只是“头部游戏”。业内人士表示,聚焦细分指数打造差异化优势,的确是未来ETF的发展趋势,这种策略可能会给中小基金公司带来更多弯道超车机会,但由于布局成本和细分行业容量等因素,基金公司依然要面对收益和成本问题,以及同质化下的产品策略创新问题。(证券时报)
  新基金公司直面渠道尾佣压力。数据显示,上半年,部分成立时间较短的外资独资、个人系、券商系基金公司支付给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的比例(以下简称“尾佣比例”)依然保持在四成以上的较高水平。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行业生态仍是卖方销售驱动;另一方面,新基金公司存在渠道话语权不足等问题,导致尾佣比例持续高企的情况出现。在如今公募降费的大环境下,业内人士认为,除了行业生态加速由卖方销售驱动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化,新基金公司也要积极寻找和不同渠道平台的合作模式,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投研能力,丰富投资策略,扎实拓展产品布局,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持有体验。(中国证券报)
  个人养老金基金逆势扩张,后市布局路径逐渐清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数量已经超过150只,总规模突破50亿元。从业绩来看,截至9月1日,今年以来近三分之一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如果将个人养老金基金仅仅看成是守成型产品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在降低组合波动的同时,不少个人养老金基金也在积极寻找市场机会,并通过购入ETF等产品以增加组合的弹性。(上海证券报)
  养老目标基金前8个月仅3只收益超3% ,有9只持有人户数超10万户。截至8月30日,仅有3只养老目标基金收益超过3%,另有10余只养老目标基金净值跌幅超6%,主要受累于权益市场调整。而从养老目标基金的半年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共有10只养老目标基金份额增长超1亿份。不过也有13只养老目标基金上半年的份额减少超过了3亿份。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6月底,有9只养老目标基金的持有人户数超过了10万户。(每日经济新闻)
  券商及子公司私募资管规模降至6.25万亿元,加速布局公募赛道。9月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券商私募资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券商及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6.25万亿元,较去年末下降9.01%,半年时间减少了6192.9亿元。从券商资管业务的业绩表现来看,整体稳中有升,各公司之间收入差异呈现分化趋势。同时,在私募资管规模不断压降的态势下,券商正加速布局公募赛道。东吴证券非银行金融首席分析师胡翔表示:“虽然券商资管规模下降,但是全市场公募基金规模增至27.69万亿元,为券商资管业务表现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撑。”(证券日报)
  微光股份:购买的5000万元中融信托产品逾期兑付。微光股份公告,2023年6月9日,公司购买了中融信托发行的信托产品中融-圆融1号,金额为5,000万元,到期日为2023年9月7日。截至公告日,公司尚未收到该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鉴于上述信托产品投资款项的收回尚存在不确定性,并基于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性质,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的风险,如本息无法全部兑付将对公司2023年度利润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公司经营正常,财务状况稳健,该事项不影响公司持续运营及日常经营资金需求。(上海证券报)
  三、市场和数据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3%。据国家统计局官网,2023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1.7%,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下降0.7%,服务价格上涨1.3%。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5%。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0.5%,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价格上涨0.1%。
  海关总署: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基本持平,8月份进出口环比增长3.9%。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微降0.1%。其中,出口15.47万亿元,增长0.8%;进口11.61万亿元,下降1.3%;贸易顺差3.86万亿元,扩大7.3%。
  股票市场:上周A、H股震荡回落,中证全指收跌0.76,恒生指数跌0.98%。A股主要的宽基指数尽数翻绿,科创50跌3.56%,上证50跌0.49%。上周过半行业收跌,TMT板块多行业回调,传媒行业以-6.59%的收益垫底。军工行业以4.3%的收益领涨,煤炭、石化、电子行业的涨幅也位居前10。(国联金工)
  债券市场:截至上周,隔夜回购加权利率回落至1.90%附近,七天回购加权利率上行至1.86%附近,14天期位于2.05%附近。全周来看,30年期主力合约跌1.23%,10年期主力合约跌0.45%,5年期主力合约跌0.28%,2年期主力合约跌0.14%。(中达固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金融监管总局:针对三类保险公司实施差异化资本监管;8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放缓;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