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四个核心要素

最新信息

并购的四个核心要素
2023-09-16 00:01:00
最近十几年来,“并购”已经是大众词汇,也是商学院的核心课程,坊间关于并购的书籍也越来越多。如何在学术上定义并购,如何剖析经典案例,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都有各自的风格。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需要功夫。许多年前,一位企业家在采访中提到他收购企业的经验,简明扼要三句话:这个企业你要用得上,而且还要买得起,最后能够管得住!当时我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很朴实,也没有记住他的名字。后来,我反复琢磨,越来越感到,这几句话才是并购的核心。我又加上一句,好的并购应该是:用得上、买得起、收得到、管得住!按这个次序,我们将并购的核心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战略决策、定价分析、并购操作和企业整合。
  战略决策:用得上。买一个企业一定是有目的的,可以做多方面的考量。商业利益是第一目标,也是最明显的动机。当然还有其他目的,例如收购低碳相关的企业或资产,提升社会责任的品牌影响力,短期内可能增大成本,但能达到监管机构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长期也可能增加商业利益。收购企业所在地区的非营利资产或企业,如养老院或污水处理厂等,能提升企业的公众美誉度。甚至可以仅仅为提升企业家个人的名望或满足虚荣心,许多成功企业家荣返故里而收购当地亏损企业。
  “用得上”,这个要求非常功利,往往意味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个效果只是对于操作者本人的认知而言,并不需要外界无关人士的认同。并购的操作一般都是低调进行的,严格保密,还要经常放烟幕弹迷惑外界。但是,多数人评价并购的效果都是以自己的立场和信息来理解的,常做外行之议论。例如,收购了一家亏损企业,而且持续多年看不到效益,还要继续投入大笔资金,这种表面上的赔本买卖往往掩盖了集团将亏损合并报表后,在纳税上获得的好处。
  “用得上”,这是并购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考量。后面做得再顺利再完美,结果是用不上,整个并购就是失败。困难在于,并购之初的计划和预期都是用得上,但实施过程中许多因素都在变化,结果导致用不上了。例如,我担任一家钢铁企业的跨境钢厂收购,所有环节包括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认可都顺利完成,但没有预料到当地主管突然换人,增加审查环节,拖了半年。届时市场价格已经大幅提升,收购失去意义,原本可以用得上的资产变得用不上了。
  定价分析:买得起。并购交易的价格谈判是最热闹的,如同集市上一样,要讨价还价无数次。企业的价格要随着市场价格、政策变化甚至交易者心态的变化而变化。尽管有许多广为人知的交易模式和定价规则,但这只是最终价格的一个框架基础而已。面对特定的交易标的,买方需要确定自己的支付能力和价格区间,而且根据谈判过程不断调整。
  最有意思的是,“买得起”是一个包括时间、空间和资源等多维考量的能力。标的出价5个亿,我可能只有1个亿在手里,显然是买不起的。不过,我有能力找到战略合作者联合出手,也可能发行企业债券或银行融资提升购买力。当然,我也可能重新调整标的企业,分拆出对我意义最大的部分,降低对方出价。也可以与对方讨论联合运营后再出售或上市融资,从而延期支付收购款。有许多金融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买得起的目标。
  “买得起”是最考验买家的金融资源和投资银行能力的阶段。交易双方都会聘用大量的专业人士量体裁衣,推敲试探双方的价值底线,用市场资源来推动交易的实现。所谓的“以小吃大”和“以弱吃强”就是这样实现的,特别是,利用杠杆收购的技术可以实现“空手套白狼”这样一个并购的最高境界。
  并购操作:收得到。并购是一连串的动作,不作为就是空谈。我遇到一位北京的企业家,大约有近10年的时间,经常在商学院课堂上和各种论坛上看到他,总是认真地坐在第一排,做笔记和积极提问,而且他经常以提问难倒演讲者而兴奋不已。他的企业要并购发展,听了一系列讲座,也看了一堆项目,总是迟迟不动,他总是希望一次成功,而且做得特别完美,结果总是纸上谈兵。特别是一些有名望的企业家,都很爱惜羽毛。事实上,并购是试错的过程,也不可能严格按预期计划推进,要不断调整方向和目标。如同打仗一样,司令部安排你去攻占一个高地,结果,你来晚一步,高地已经被对方占据了,而且自己原来的阵地也丢失了。如何做,这就要考验实战的本事了。司令部的沙盘可以培养参谋,但不能产生真正打仗的将军。并购的本领是从实战中培育出来的,不是在论坛或书本上形成的。
  当目标企业和自己的支付能力大体确定后,立即行动,而且有各种方案的准备,保证目标企业得到明确信号,开始追求,确定可以收到手,这才是并购的核心。战略讨论和定价模式的演练都是并购操作的前奏,前奏的优美动人是主旋律的铺垫。迟迟不进入主题曲,人们就散场了。需要特别强调,操作的过程是会改变预定的主旋律的,因此,前期不必铺垫太多。并购是遇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过程,准备太多动作太慢,不仅会失去机遇,而且也是负担和成本。
  并购整合:管得住。管得住,主要是指财务、人事和业务上将并购标的企业纳入买方的既定轨道,也许并不一定是纳入原有企业体系内。买方花了巨大代价和精力后,自然要将标的企业的管理模式加以改造,以实现预期的市场价值。之所以强调要管得住,恰恰是因为标的企业也是一个商业生命有机体,有自己的生命系统,有活力,有自己的成长动力和空间;否则,没有价值,也就没有被收购的意义了。因此,标的企业对外部管理自然有防御和对抗性。这也是一个磨合过程,需要调动双方的各种资源和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过于强调管得住,把对方管死了,失去了活力,企业价值就没有了。
  本文节选自《并购的江湖》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并购的四个核心要素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