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消费力流失,香港要开始搞活夜经济

最新信息

本地消费力流失,香港要开始搞活夜经济
2023-09-16 10:22:00
穿越香港尖沙咀黄金地段的佐敦道,经过一个T字路口来到金巴利道,沿斜坡上行,诺士佛台嘈杂的人声、酒瓶碰撞的清脆声逐渐明晰。酒吧门口的服务生朝路人举出菜单:“Half price!”“Have a happy hour!”
  一如香港岛的“老兰”(兰桂坊)闻名在外,诺士佛台则是九龙区喝酒的首选地,为香港酒吧业的寒暑表之一。但人气止于一楼,再往上基本门庭冷落。三楼,Show Time酒吧只有一桌客人,空荡的大厅放大了电视球赛和音响的声音,酒保躲在角落玩手机。
  负责人Kenji已见怪不怪。从下午4点开门到8点多,只有两桌客人。她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意只有疫前的40%,比通关前更差,“未通关时起码有七至八成位置可以坐满。”
  “业界生意甚至比通关前下跌了两成,”香港持牌酒吧会所联会创会会长梁立仁接受界面大湾区专访时表示,特别是周五、周六,“有的酒吧完全没人。”他经营了20多年的酒吧,眼见香港从20年前的“不夜天”,到如今“很久没有人挤人的场面了”。
  这是香港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一个切面。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8月的网志中指出,要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巩固复苏中的各个经济环节。
  9月14日,香港启动首个振兴夜市项目“香港夜缤纷”活动,包括超80个商场延长营业时间、恢复烟花表演、推出港铁优惠。即将到来的一系列活动能否点亮夜经济,业界和消费者都在观望。
  “不好意思,我没feel了”
  香港的夜间生活,在过去三年不断被压缩。在防疫限制措施下,不少24小时经营的餐饮场所消失了。“一般10点就要求关门,疫情几年夜生活始终是‘另类’的生活。”梁立仁提到,三年里,业内有将近400天完全停业。
  “以前香港食肆开到12点,酒吧是通宵,现在通常在10点左右关门。”生活在九龙区的Edwin告诉记者。
  市民提早回家的习惯并未随着疫后餐饮场所延长经营时间而改变。兰桂坊一家酒吧的老板高明告诉记者,下午3、4点反而人会多一点,中环白领来“happy hour”;到8、9点就没人了。“换做以前,周五、周六一定是坐满的。”
  诺士佛台人流稀疏的酒吧拍摄:张熹珑
  马大鹏也明显感觉到夜晚的萧条。他是南华餐厅的老板。这家餐厅是旺角一带的老字号,经营了24年之久。马大鹏提到,过了9点基本上没什么客人,原因有二:“周围的夜店都倒闭了,以前不少酒吧客会来吃宵夜。加上疫情影响了居民消费习惯,大家宁愿早点吃饭回家。”
  南华餐厅靠近太平道一带的酒吧。旺角的太平道、太子道挂上“招租”牌子的酒吧越来越多,南华餐厅也从12点提前至11点打烊。
  事实上,港人并非不消费,只是换了地点。据界面大湾区统计,8月港人出境人次达716.12万人——几乎每个港人都外出了一次;同期访港旅客人次为407.78万人,离港人潮远超来港旅客人数,差额超300万人次。
  假如每个离境港人仅吃一顿饭,以每顿饭100元计算,已涉及约7.2亿元的消费额——而香港食肆第二季度的日均收益,也仅约3亿元。
  数据来源:香港入境处制图:界面大湾区
  Kenji提到,今年以来酒吧试过办电音节和live活动等,但效果不佳,“因为真的没有人。”
  高明也在上周去了深圳游玩。他评价深圳“很热闹、人流大”:“因为成本便宜,所以人手更多,服务会更好。”最吸引他的是价格,“同样的酒水可以便宜约40%。”
  梁立仁观察到,内地娱乐项目吸引力更甚于香港,“商场有儿童娱乐区,甚至可以玩卡丁车、攀岩。”他认为,过去20年来周围地区已经起飞,但港府对于发展夜经济并没有很积极的态度,“原地踏步就是退步。”
  他将香港人和本地夜经济的关系比喻为男女朋友,“20年时间大家的感情淡了,不是政府出来说要搞几个活动就能马上挽救的。你现在要恢复,不好意思,我没有feel了,喜欢上了另一个——去内地消费。”
  三座大山:租金、人力、原材料
  哪怕趿着一双拖鞋也不影响马大鹏的活动。从厨房拿出饭盒打包好、码在桌上;到收银处一边听外卖电话一边下单;给推门而入的客人推介。他在餐厅里忙得像个陀螺。
  他形容现在请人“极难”,人手也很勉强,只能自己也“做一份”。
  “复常速度不够,顾客不够,投放的人手也会减少,一环扣一环。”梁立仁认为,从现在的营商环境来看,业界发展夜经济面临重重阻力。
  租金、人力、原材料,成为香港餐饮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例如酒吧,“20年前的价格跟现在相比大概提升了30-40%,但是成本提升了超过100%。20年前一瓶啤酒成本价是3-4元,现在是12元。现在重新请调酒师、一线侍应比较难。疫情前侍应平均是1.6万元月薪,现在没有2万都请不到。”梁立仁说。
  此前,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表示,关于发展夜经济,餐饮或零售业都表示人手不足,日间生意不够,搞活夜间生意难度也更大。
  “其实20年里香港经营环境变差了,由于互联网发达,很多行业的透明度提高,消费者的选择更多,变相来说香港面临的竞争更大了。”梁立仁提到。
  梁立仁经营的Revel酒吧位于尖沙咀拍摄:张熹珑
  深圳、珠海等周边城市崛起,香港食肆竞争力开始相形见绌。市场营销学有4P概念一说,跨境日益便捷,香港只在Place(地点)保有优势,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romotion(促销)方面的吸引力消退。
  今年8月,梁立仁曾受邀前往深圳罗湖,参加罗湖打造港式酒吧街的项目。让他印象很深的是,不同部门都来齐了,“税务局的同事会告诉你税务方面如何办手续,城管部门也会配合,大家一起来支持这件事。”
  相比之下,他认为港府各部门之间相对欠缺沟通,“不能司长在这头倡议‘吃完饭可以喝两杯再回去’,那头卫生署在交通工具贴上‘喝酒会致癌’的宣传海报。”
  马大鹏暂时没有加入夜经济项目的计划,“再看看有没有更具体的措施下来,现在整体经营成本比较高,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港式文化对内地仍有吸引力”
  夜经济的发展,指向了另一个命题——旅客的逗留日数。
  隐藏在旅客大增背后的问题是,香港的旅客逗留时间偏短。
  以日本为例,2019年50%旅客逗留4至6天,30%达到7天或以上。面积跟香港差不多的新加坡,2022年旅客平均逗留超过4天。而香港截至2019年平均仅3.3天。
  根据香港旅发局统计,1-7月共有1647.24万人次访港,过夜旅客达841.27万人,占比仅51%。
  一方面,香港的重复莅临回头旅客较多,多少影响了景点的新鲜感及吸引力;另一方面,作为旅游城市,香港于各口岸及交通工具的相关宣传也远不及新加坡铺天盖地。
  晚上8点多,南华餐厅基本坐满了人。马大鹏告诉界面大湾区,生意恢复至2019年的九成左右,“算同行里很不错的了。”
  “又来了一桌内地客人。”门口一锅冒着热气的牛腩成了南华餐厅的标志性招牌。马大鹏提到,晚间的内地客人反而比本地多,“现在晚上的生意主要靠内地客人支撑起来,夸张点说晚上没有内地客人都开不了门。”目前,内地客人占整体比重三至四成。
  茶餐厅成为旅客的“新宠”。马大鹏明显感觉到,“吃菠萝油,吃个面,(游览方式)不同了”。而且内地旅客“更舍得吃”,反而是本地客人消费额减少了。
  南华餐厅拍摄:张熹珑
  旅发局的调查显示,内地旅客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特别是年轻群体,来港旅游的目的更多为参与文化、艺术和展览活动。西九文化区、油麻地旧警署、旺角茶餐厅、深水埗街市,成为热门打卡地。
  毕竟旅游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体验当地截然不同的文化。韩国的炸鸡啤酒随着韩剧热播而风靡全球,但香港的本土街头小吃、酒吧文化却未因港剧传播开来。梁立仁认为,夜经济离不开文化推广,包括香港特色的酒水、餐饮文化,政府可以再加大力度。
  旅发局表示,推动香港旅游业朝多元、高增值、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将通过美酒佳肴巡礼、香港单车节、缤纷冬日巡礼等盛事吸引旅客。
  “文化”也成为港府活动中的关键词,包括复办国庆烟花汇演、中秋大坑舞火龙、维园中秋粤剧表演;湾仔、卑路乍湾、观塘海滨设置了文创活动。香港政府档案处历史档案馆也在9月15日推出“港昔旅游”展览,展出1950至1980年代相关馆藏。
  梁立仁打算,如果香港的酒吧仍未有起色,会考虑到深圳投资:“港式文化对内地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个餐厅、零售店,加上‘港式’二字,也会成为最大卖点。”
  从这个维度上看,“讲好香港故事”才是根本,真正的香港夜经济,才刚刚起步。
  (文中除梁立仁、马大鹏外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本地消费力流失,香港要开始搞活夜经济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