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探天入海、下至国计民生 工博会亮出9大制造业“杀手锏”

最新信息

上至探天入海、下至国计民生 工博会亮出9大制造业“杀手锏”
2023-09-19 21:53:00
4亿公里——地球到火星的最远距离。从地球出发,“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踏上奔火征途,202天后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9月19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环绕器获得第23届工博会特别大奖。
  本届工博会CIIF大奖评选,共有559件展品参加,参评作品数量之多创历史新高。除1项CIIF特别大奖外,还有8件展品获得本届CIIF大奖,分别是:8.5代TFT-LCD玻璃基板、医用重离子加速器、17.4万立方米LNG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碳纤维冬奥火炬首创应用及集成技术、自主内核大型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ylixOS、西门子预测性分析系统和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
  中国制造“上天入海”
  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在“四叶草”内,“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主要组成部分——环绕器在本届工博会亮相。
  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火星环绕器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杜洋介绍,“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是我国首个行星际飞行平台,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地外行星捕获、四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并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探测数据,实现了我国航天器由地月系向行星际的跨越式发展。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
  “在火星探测任务中,火星环绕器分饰了飞行器、通信器和探测器三大角色,是名副其实的‘太空多面手’。”杜洋说,从发射入轨至着陆火星,火星环绕器扮演飞行器的角色,携带着陆巡视器,完成了地火转移、火星制动捕获、环火轨道调整、停泊飞行探测等任务。截至目前,火星环绕器已圆满完成各项工程任务,获取了大量我国一手的科学数据和工程数据,为我国行星探测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除了“上天”,中国制造还能“入海”。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新一代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获得CIIF大奖。“天鲲号”是中国大陆首艘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也是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
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新一代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
  “天鲲号”建造总负责人陈新华介绍,中国海域比较特殊,海底不仅有泥沙,还有坚硬无比的珊瑚礁和岩石。“如果要在海底进行挖掘,过去只能用爆破法把礁石炸碎,但是这种方法显然会对海域的海洋生物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他说,2005年之前,国内疏浚企业的挖泥船基本依赖进口,且挖泥船建造技术发展受制于国外封锁。“‘天鲲号’打破了这一局面,它有强大的功能和先进的配置,挖掘能力、挖掘深度、输送能力都处于世界前列。同时,从全球角度来说,它对恶劣海况的适应能力也是最强的。”
  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17.4万立方米LNG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集LNG转运、接收、储存及再气化外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作为LNG运输船,亦可以作为LNG接收终端及气化装置。该产品系国内首创,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服务国计民生
  与传统的金属支架不同,一种全新的心脏支架正在造福更多冠心病患者。获得CIIF大奖的“Xinsorb”,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与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潜心15年攻关,是首款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支架。
  “Xin”是心脏“心”的拼音,sorb是“吸收”的英文后缀。“将其命名为‘Xinsorb’,能让人直观感受到了这一产品的最大特性——可被心脏吸收,也体现了该创新支架的中国元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雳说。
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
  “植入人体后,它能在保持平稳的前提下被血管吸收、逐步降解,不会对患者造成金属支架植入后永久性的压力与束缚,同时在早期可以提供与金属支架一致的支撑力。从长期来看,支架降解后血管无异物刺激引起炎症反应,血管的自然弹性也会得以恢复。”沈雳形象地形容其为“会消失的支架”,“因为它完成了使命以后就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除了“小支架”,此次获奖的医疗设备还有一个“大块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被誉为消灭癌细胞的“国之重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陈金达介绍,这是我国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其设备结构紧凑,同步环周长56米,为世界最小;与国外设备相比,兼有点扫描和均匀扫描模式、治疗头布局更为合理和多样化。产品造价比进口同类产品低,运行维护响应快,有良好的国际竞争力。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
  没有自己的玻璃基板技术,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很容易受制于人。此次获得CIIF大奖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是我国原材料元器件领域重大创新性成果,这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工业化生产。对保障我国万亿元级显示产业链供应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此次获奖的“碳纤维冬奥火炬首创应用及集成技术”,解决了北京冬奥会所需火炬耐高温耐火材料的开发、成型,以及微小氢燃料系统量产等多项技术难题。如今,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碳纤维,已成功应用于地铁列车。数据显示,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列车车头罩,与同等模块的铝合金材料相比,可减轻重量达35%到40%,有效助力列车减重提速。
  打造工业数字基座
  作为工业领域的奖项,CIIF大奖自带“工业基因”。本次获奖名单中,也有不少赋能工业产业的系统和软件产品。
  工业操作系统被誉为重大装备的“大脑”,是工业最底层、最基础的软件。此次获奖的自主内核大型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ylixOS,来自大型工业操作系统研发企业——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翼辉信息生态合作总监王鑫介绍,有别于通用操作系统在电脑、手机等领域的应用,工业操作系统应用场景复杂极端,一旦出现卡顿、死机、失控将引发灾难性后果。因此工业操作系统具有高实时性、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特点,必须提供微秒级甚至纳秒级的时间精度,保证常年不间断稳定运行,并符合最高等级的安全认证体系。
翼辉SylixOS操作系统教学实验箱翼辉SylixOS操作系统教学实验箱
  翼辉信息的SylixOS系统,内核及核心组件实现自主化率100%,取得了最高级别国际安全认证。目前已经服务2000余家工业行业用户,早期项目持续稳定运行超过12年,在功能、性能、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达到了同类操作系统国际领先水平。
  除了打造可靠安全的工业数字基座,面向工业领域的智能预测性维护、智能故障诊断一体化的预测分析系统,在工业设备的正常运行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门子预测性分析系统
  获得CIIF大奖的SiePA,是西门子推出的以工业大数据为基础,人工智能技术为工具的预测性分析系统,可应用于工厂运维管理。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就像是给工厂设备请来了一位“家庭医生”,运行中的设备可以将自己的运行状态时时刻刻汇报给SiePA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预测受检设备潜在的“健康风险”。
  当发现“症状”,SiePA将基于所构建的知识库,发现问题原因,为设备“对症开方”,最终将诊断结果和“药方”通过企业管理平台等层层下达,触发检维修操作,从而帮助企业有效控制风险、实现降本增效。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至探天入海、下至国计民生 工博会亮出9大制造业“杀手锏”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