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长里短”到乡村法治治理:打造数字治理“陂蓬模式”

最新信息

从“家长里短”到乡村法治治理:打造数字治理“陂蓬模式”
2023-09-21 16:17:00
南方网讯一场土地纠纷该如何调解?陂蓬村居微型调解庭内,当事人双方相对而坐,一边是调解员、书记员、村民代表,另一边是法律机器人“法通小博士”、“法律明白人”以及视频连线的专业律师。谈诉求、讲法律、想办法……在场人员仅用半小时,就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像这样的场景,近年来在陂蓬村并不鲜见。
  地处梅州兴宁市径南镇的陂蓬村,曾是著名的“问题村”,因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矛盾纠纷较多,而村居法律顾问一个月只能服务一次,大多数纠纷还得靠村干部来调解,既要花费村干部很多时间和精力,调解效果又一般。日益积累的矛盾纠纷、供不应求的法律服务资源,一度影响了陂蓬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推进。
  为了加快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兴宁市紧紧抓住广东省确定的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机遇,把数字乡村建设与公共法律服务深度融合,打造了“智慧司法云”项目,利用平台解决矛盾纠纷的同时,为村民普法。
  该项目在2021年入选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2022年被评为全国网信系统网络普法优秀案例,这意味着兴宁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开启了“云”时代。
  “法律机器人”+“法律明白人”
  数字化跑出纠纷调解“加速度”
  2019年4月,陂蓬村引进了“法律机器人”,打造了全国首个智慧村居法律服务公共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为村民提供24小时在线的法律咨询、远程调解等法律服务。村民们都亲切地呼唤“法律机器人”为“小法通”。在调解过程中,“小法通”可以在短时间将某一方面相关法律司法解释和规定一一呈现,甚至还可以列举相关案例,以案说法。该平台引进不到半年的时候,就快速调解10多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
  值得高兴的是,智慧村居法律服务公共平台不仅得到了村民的肯定,还吸引越来越多村民的自愿加入,他们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积极普法说法传法,这些带头人,就成了最初的“法律明白人”。
  为了确保“法律明白人”能够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兴宁市每年会对他们开展集中培训,确保每人每年完成不少于8课时的学习辅导。同时,律师事务所也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开展专业法律培训。“法律机器人”与“法律明白人”双管齐下,村庄里的矛盾纠纷大幅下降。
  打造数字治理“陂蓬模式”
  以智慧法治实现乡村善治
  智慧村居法律服务公共平台打开了陂蓬村与互联网的链接之路,为陂蓬村打开了数字化的探索,而数字化也进一步延伸到陂蓬村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走进陂蓬村村委会,大屏上布局着“互联网+党建信息平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平台”“互联网+农村政务平台”等5个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了数字化治理的“陂蓬模式”:“互联网+党建信息平台”,让陂蓬党支部49名党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上上党课,实现村内和在外党员党课全覆盖;“互联网+农村政务平台”,让在外乡贤、外出打工的村民与村里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对接广州医院,让村民不出远门也能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平台”,让村里曾经卖不出去、烂在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翻身变宝……
  数字化是村庄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村庄发展的关键工具。
  从矛盾多发、“家长里短”,到数字化的应用和发展,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的基层治理能力在法治力量助推下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因“法治”实现“善治”、推动乡村治理“蝶变”的路径。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下一步,兴宁市将持续巩固法治乡村建设成果,把陂蓬村的基层治理工作、科技智慧服务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推广,深度融入“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产业社区,为广东省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贡献更多陂蓬经验。
(文章来源:南方新闻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从“家长里短”到乡村法治治理:打造数字治理“陂蓬模式”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