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王炳华:强化公众沟通工作建设 推动核能行业积极安全高效发展

最新信息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王炳华:强化公众沟通工作建设 推动核能行业积极安全高效发展
2023-09-25 11:41:00
9月25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能公众沟通委员会主任王炳华在2023年(第六届)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上表示,核能公众沟通是全行业的共同责任,通过良好的核能公众沟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以助力核能事业发展,是全行业的共同期待。
  “坚持开门搞沟通,要基于中国国情,借鉴国内外经验,不断创新公众沟通方式方法。”王炳华说。
  我国核能事业迎来发展新局面
  “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核能在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应对气候变化这两大主线任务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王炳华介绍,国际原子能机构等权威组织再次上调了全球核电发展预期;世界主要核电国家和地区陆续出台了支持核能发展的政策,并将发展核能纳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核能科技创新备受重视,核技术、核安全研发能力不断提高。
  在保障能源安全和加快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牵引下,我国核能事业迎来发展新局面。“十四五”以来已核准建设21台核电机组,核电建设稳步推进。
  王炳华介绍,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在运核电机组55台,装机容量约570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4台;装机容量约2780万千瓦。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合计79台,位居世界第二。今年截至8月,我国已核准建设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大堡项目共计6台核电机组,并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每年6-8台的建设节奏。
  我国核能行业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快堆,以及多用途小型堆等核电技术;建立了较为完整、自主的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形成了每年10台/套左右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主设备制造能力,自主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具备同时建造40余台核电机组的工程施工能力。
  王炳华介绍,展望到2035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10%左右,达到目前全球平均水平,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9.2亿吨。到2060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核电装机规模预计可达到约4亿千瓦,发电量占比18%左右,接近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同时综合考虑核能供暖、供汽等综合利用,核能碳减排贡献度有望达到1/4左右。
  核能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炳华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核能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是减碳减排效益显著。2022年全年,我国核能发电较燃煤发电相比,减少标煤燃烧1.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亿吨,减排氮氧化物、二氧化硫180万吨。
  二是能够保障电网安全稳定。2022年我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高达7547.7小时,是名副其实的电网基荷电源。
  三是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支撑。核电可以为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消纳提供支撑,以核能发电的稳定性平衡其他形式清洁能源给电网带来的扰动风险,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占比日益提高的电力系统中,需要核电作为“稳定电源”,与新能源形成互补,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四是核能多功能综合利用价值将逐步显现。核能可以大规模替代燃煤、燃气供热,实现与当前供热体系有效衔接。山东海阳、浙江海盐、江苏连云港等地已逐步开展了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或供汽工程,在其他领域也可提供多元化低碳能源产品及服务,助力各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在既要实现‘双碳’目标又要保经济增长的多目标约束下,核能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王炳华说。
  在创新发展中守护核安全、确保核安全
  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是一项伴随我国核能发展过程的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核能行业从业者必须自信自立,在核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中守护核安全,确保核安全,以优质的核安全绩效持续坚定国家、社会和公众对发展核电的信心、决心和支持。”王炳华说。
  王炳华介绍,在安全管理方面,我国建立和执行了严格的核安全管理和监管体系,核电机组WANO综合指数满分比例和WANO综合指数平均值均高于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等主要核电国家,同时优于全球机组的平均水平,核电运行安全水平居世界前列。2023年1-6月,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2118.84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5.08%,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5963.7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5624.96万吨、二氧化硫50.69万吨、氮氧化物44.13万吨。
  王炳华提出,核能公众沟通工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核能产业具有独具特色的完整产业链,需要协调配套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一个核能项目从选址、技术选型到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后处理及至退役治理,要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这个漫长历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与当地政府与人民群众精诚团结,互相理解赢得支持。
  核能公众沟通是需要“中央督导、政府主导、企业作为、社会参与”的多方合作的系统性工作。王炳华表示,核能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专家优势,积极配合和支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地方政府主导,推动形成政府相关各部门协调配合、企地全面合作的工作格局,从科普宣传、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舆情应对、融合发展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谋划,统筹发力,扎实有效开展好各项工作。
  王炳华认为,核能公众沟通工作人员必须从全球视野认识核能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低碳转型竞争中的地位,了解全球核能发展动态,加强与国际核能国家的公众沟通交流与合作。
  “核应急状态下的公众沟通也要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王炳华表示,我国核电一直以来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但随着运营堆年数不断增长,在长效开展公众沟通的同时,应做好各种事态(包含应急状态)下的舆情应对挑战,及时准确对公众疑问给予解答。
  强化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的制度保障与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核能供热、供汽、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不断推进,小型堆技术研发方兴未艾,核技术利用前景广阔。
  王炳华表示,核能及核技术将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更为深入地贴近公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提前筹谋开展核能综合利用、核技术应用、小型堆技术研发及项目建设的公众沟通准备工作,积极调整和改善公众沟通工作的策略、方法,让核能项目真正与公众“由邻及友”。
  王炳华建议,要进一步增强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的法治保障。从法律和法规的角度(如正在草拟的原子能法和核损害赔偿法),明确核能公众沟通相关主体的责任,提出融合发展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王炳华认为,要坚持长效核能公众沟通机制。涉核集团、项目建设单位及协会等社会组织团体,应切实将核能公众沟通工作贯穿于核能项目选址、建设、运行的全寿期,通过程序文件、管理规定、中长期规划及计划等,为有关单位开展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建议推动政府统筹指导与行业自治自律相融合,在国家核安全局等主管部门所发布的核电项目公众沟通框架下,推动有关企业、社会组织团体开展核能公众沟通标准化建设,为全行业开展公众沟通工作提供文件遵循与有益借鉴。
  在人才建设方面,王炳华建议,建设核能公众沟通的专兼职人员团队,完善公众沟通人才队伍培训体系、增加和提升人才队伍数量和工作能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王炳华:强化公众沟通工作建设 推动核能行业积极安全高效发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