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信贷投放拉动GDP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当前更需要科技创新

最新信息

尚福林:信贷投放拉动GDP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当前更需要科技创新
2023-09-25 13:35:00
银监会原主席尚福林9月24日在2023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中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
  他解释称,这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过去依靠传统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已经持续下降。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增加资本投入带来的产出变化非常明显。当前,从信贷投放与GDP增长的关系可以看出,信贷投放拉动GDP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投资的经济产出率呈下降趋势。1994年,GDP每增加1元对应0.64元的信贷投放;到2022年,GDP每增加1元对应4.53元的信贷投放。这说明了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下降,也抬升了宏观杠杆率。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金融发展都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科技创新无疑是这些要素中最关键的变量。
  尚福林认为,我国金融体系在支持创新发展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初步建成了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与此同时,金融业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也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方面是金融体系结构与科技创新的需要仍有比较大的优化空间。我国的银行体系在早期支持工业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积累了服务大企业大项目的经验。而科创企业的特点是“轻资产、高投入、高风险”,对现有银行体系构成了比较大的挑战。
  在股权融资方面,资本市场规模远远小于银行信贷市场。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结构看,2022年末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3.1%;从全年增量看,仅占3.7%。此外,资本市场发展仍不充分,市场短期行为多,缺少长期耐心资本。风险投资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初创期和早期科技型企业关注和支持较少,更多着眼于成熟期的科技企业,追求IPO溢价。
  另一方面,现有金融业务模式与科技创新的自然属性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匹配。一是技术知识壁垒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识别方法难以对技术和市场前景作出判断,单纯依靠财务报表和抵质押物,很难做出投资或者信贷决策。
  二是单一金融供给无法适应处在不同周期的科技创新需求。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科创企业,还缺少有效衔接覆盖的金融服务。
  三是科技创新的风险回报方式无法满足银行信贷要求。科创企业的投入成本容易量化,但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前景不确定,收益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银行信贷资金有成本且是固定收息,银行只能从科创企业的贷款中获得有限的利息收入,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不匹配。
  对此,尚福林建议,不断创新适应科技创新需要的现代化金融体系。首先,资本市场重要是要解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长期耐心资本的问题。资本市场独有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最契合技术研发不确定、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为此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对科技企业上市的包容性,支持科创板、新三板、北交所分层错位发展,发挥转板上市功能,畅通资本流通机制,提高市场活跃度和吸引力。
  其次,信贷市场要解决信贷资金的风险补偿的问题。银行信贷如果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将对科技创新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此,他建议,一是在市场机制与技术手段方面加大创新力度。鼓励利用数字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评估和控制水平。在此基础上,允许银行通过差别化利率定价体现风险溢价。
  二是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具有外部性,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需要政府适当介入。重点是解决抵押担保不足、缺少风险分担补偿机制问题。
  三是需要在政策甚至法律制度层面做一些突破创新。考虑到科创企业未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制度设计上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调整。
  据悉,此次峰会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尚福林:信贷投放拉动GDP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当前更需要科技创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