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西岸城市空间艺术季 在工业遗产间重建“共栖”自然

最新信息

漫步西岸城市空间艺术季 在工业遗产间重建“共栖”自然
2023-09-26 13:57:00
这几天来到徐汇滨江的游人,或许会发现一只只色彩明快、造型独特的“猫立牌”,它们出没于从日晖港到淀浦河之间将近8公里的江岸沿线,尾巴俏皮地歪向一边,脑袋也转向同一个方向,仿佛在说,“看那,喵!”
  这是广告人Tango的作品,他曾经策划网红项目“外滩猫街”,这次来到徐汇滨江西岸地区,创造了《猫知道方向》系列作品。循着这些猫指点的方向,游人总能与2023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一个片段相遇——看到一件崭新伫立于江边的艺术作品,或是,一个新的建筑空间。
  这是时隔8年,城市空间艺术季再次回到西岸。这次回归,一方面是见证和确认西岸城市更新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开启更多新的城市公共空间。
  2023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是“共栖”,某种程度上,西岸正在发生的故事,也像是一个关于城市更新的寓言:在一片工业遗产留下的废墟上面,人们悉心培育植被生长,吸引动物逐渐回归,随后,一个个遮风挡雨、趣味盎然的小空间建立起来,人类的脚步逐渐回到这里。
  随着Citywalk的风靡,本届艺术季也鼓励更多人在沿江而行的城市漫步中寻觅与发现更多惊喜。或许,在此过程中,我们会逐渐认识到,钢筋水泥环绕的城市,一直是人类与动物、植物共同的栖息地。为它们创造一片适宜的生存环境,也是在为自己创造一片更加惬意的生活空间。
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演绎展区导览地图  西岸变迁
  在一张上海西岸地区的老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就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片巨大空地,间或伫立着伟岸的工业建筑。
  徐汇滨江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聚集了龙华机场、上海飞机制造厂、上海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炭码头、上海水泥厂、上海合成剂厂等众多工业设施和重要的民族企业。
  2010年以来,随着“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计划”的启动,以及“西岸文化走廊品牌”的推进,徐汇滨江完成了旧工业的搬迁,并将这片沿江水岸逐步打造为适宜漫步、休憩、游玩的公共空间。
  这十几年来,上海飞机制造厂厂房被改造为西岸艺术中心,北票煤炭码头被改造为龙美术馆,上海铁路南浦站被改造为星美术馆,龙华机场的油罐被改造为油罐艺术公园……而今,原来的上海水泥厂和上海合成剂厂也经过改建与公众见面。前者蜕变为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成为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开幕式场馆,后者则成为白猫主展馆,是本届艺术季的主展馆。
  早在2015年,首届城市空间艺术季的选址就在徐汇西岸,以城市更新为主题,也激活了西岸城市更新的节奏。在西岸发展日臻成熟的当下,城市空间艺术季再次回到这里,本次的主展区比首届艺术季的主展区更靠南一些,也昭示了“西岸文化走廊”之后的发展方向。
  沿江漫步
  西岸美术馆北侧的垂直玻璃宅曾是2015城市空间艺术季留给西岸的空间遗产。建筑师张永和利用这件作品,探讨了一种竖向透明的居住圆形。从外观看,它是一个封闭的水泥立柱,进入其中,却是上下通透,周围的鸟鸣人声传进来,头顶的白云在流淌。这件作品曾经是一件充满概念性的建筑原型,而今它将拥有一个附属建筑——影子。张永和借用元旦上午该建筑影子的形态,在其北侧三角地新构画了可作为展厅和咖啡巴的“水平玻璃宅”。两座建筑从此以后如影随形,也符合一个更热闹的西岸的具体需求。
  穿越西岸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和油罐艺术公园,就是曾经的上海水泥厂均预化库,而今的穹顶艺术中心。
  上海水泥厂曾是亚洲最大的水泥厂,上海海关大楼、国际饭店等建筑,都是用这里生产的“象牌”水泥建造起来的。上海水泥厂的均预化库,以其类似蒙古包的穹顶结构,在龙腾大道上一直颇为引人注目。而今,在SHL建筑事务所的设计改造下,建筑保留了原始形态和结构,其内部被植入了更多新的空间。在举办了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开幕仪式之后,未来,这里将成为西岸梦中心的项目之一,能容纳2500人,是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体育赛事和其他活动的理想场馆。
  穹顶艺术中心旁边,正在举办一场“生命之态”影像展。这是大自然保护协会成立72年来所累积的成千上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态摄影师和生态保护区的影像资料组成的。何为生态?与人何干?与我何关?三个递进式的问题串联起展览,也向观者娓娓道来。
  从这里开始,往南4公里左右的沿江河岸,是本届城市空间艺术季最核心的室外展区。很快,在猫尾巴指引的方向,游人会遇见穿着横条纹衫,拿着毛巾,仿佛正要下水嬉戏的一对雕塑。
  蹦床、秋千,更多的互动装置出现在岸边,等待着与游人的不期而遇。风之屋是一件与风互动的装置,在风的吹拂下,形成如水纹荡漾般旋转、摇曳的姿态。还有与鸟互动的建筑,很快8座鸟类建筑会树立起来,为城市鸟类提供聚会场所。
  随着游人的逐渐增多,这一段路径上增加了更多具有功能性的空间,比如在篮球场旁出现的方形小建筑,张家塘人行桥下的“公共舞台”。再往南走几百米,乐动力西岸栖羽体育中心也已经准备就绪,其门口布置着张扬的羽毛球、球拍等元素。
  这条漫步路线的最南端是白猫主展馆。上海合成剂厂生产的“白猫”洗涤用品曾是家家户户的生活必备,此番成为艺术季的主展馆,也以白猫命名。同济大学教授、建筑师袁烽在保留厂房主体结构和大部分立面原貌的基础上,对内部空间进行了翻新和改造。在外部搭设了橙色明快的楼梯和坡道,既是方便快捷的无障碍通道,也能满足驻足观景的需要,并能允许植物在其间攀爬生长。
  重建荒野
  在漫步的过程中,我们会多次遇到绿色的自然。其中有多处,是不同机构精心培育的环境。比如,或然景观与苏州园林博物馆合作培育的“复园”,Hassell培育的“撒野”。
  当工业退去之后,裸露的土地常常会被植物占领,但很多时候,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入侵植物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影响了生态多样性的发展。或然景观的郭怡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如何拔除入侵植物,让本地植物获得生长的空间。在“撒野”的场地上,昆虫逐渐回归,也欢迎人们来此休憩踏青。“复园”则更进一步,营造出从滨水荒野到人工介入的渐次变化,将后工业地景和江南园林融汇于一处。
  在白猫主展馆的室外空间,是大自然保护协会培育的一片“生境花园”,他们通过多层次植物群落营,培育出一片兼顾城市市民休憩和动植物栖息功能的花园。而在主展馆的整个一层,“ANOTHER_.”的董全、陈芳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指导下,创造了一片室内本地植物群落的花园。这个沉浸式的“生态客厅”容纳了2个生态科普展览和7件生态艺术装置,与此同时,也是室内种植的很好的实践范本。
  “第二天就有蟋蟀进来了,”在展览现场,董全告诉记者,“你听……”
  二、三层的展览则延续了“共栖”的主题,以多个分展览的方式,讨论我们如何与水、河流,如何与动物、植物,如何与人工智能共处的话题。
  在都市里如何养蜂?城市里的野生动物貉、鸟、水獭是如何生存的?我们如何进行动物友好设计?上海的生态怎么样?上海有多少公园、绿道?如何在城市中重建荒野?当我们开始关注并解答这一个个问题,或许会逐渐认识到,共生共栖的生态建设,也是人类抵达更好生活环境的必经之路。
  【2023城市空间艺术季展区信息】
  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9月2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持续至11月20日。全市范围内“1+6+13”共20个展区将共同演绎“共栖”这一主题,包括“1个主题演绎展区、6个重点样本展区、13个实践案例展区”。
  主题演绎展区
  徐汇西岸南段,龙耀路至淀浦河5公里滨江地区
  重点样本展区
  长三角示范区元荡地区
  嘉定新城(嘉北郊野公园漳浦河段)
  青浦新城(青溪园、天恩桥、青浦城市展示服务中心、油墩港、南箐园)
  松江新城(五龙湖休闲公园、月季园)
  奉贤新城(庄行郊野公园东片区)
  南汇新城(二环带春花秋色公园)
  实践案例展区
  浦东新区(森兰绿地、沔青公园)
  黄浦区(活水公园、滨江半淞园段和西凌家宅路、 苏州河岸、河南中路沿线和山北街区)
  静安区(苏河湾公共绿地)
  徐汇区(上海音乐学院周边)
  长宁区(外环林带生态绿道)
  普陀区(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和李子园公园)
  虹口区(和平公园)
  杨浦区(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和灰仓艺术空间、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段)
  宝山区(钢雕公园节能环保园)
  闵行区(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
  金山区(金山廊下郊野公园)
  松江区(叶榭镇井凌桥村)
  崇明区(陈家镇˙东滩地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漫步西岸城市空间艺术季 在工业遗产间重建“共栖”自然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