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造船市场回暖暗藏挑战 企业比拼绿色智能方向

最新信息

【新华财经调查】造船市场回暖暗藏挑战 企业比拼绿色智能方向
2023-09-26 14:43:00
新华财经南京9月25日电(记者朱程)在经历了多年低谷徘徊后,造船市场自去年以来步入复苏通道,近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今年1至8月数据显示,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等数据均呈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行业景气度延续回升趋势。
  记者近日采访多家造船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发现,虽然市场暖流涌动,但严格的岸线指标控制、“低毛利”的整体运营状况、不确定性增加的外部环境也让不少企业对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通过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管理效率,正成为企业比拼的重中之重。
  复苏暖流持续涌动
  9月下旬,记者在位于泰州靖江市的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看到,仅一个船坞内,两艘20万吨级的新船并排排列,已基本成型。而在它们前方,两艘新船也已开工建设。
  “我们生产的船舶在坞时间已从过去几个月缩短至42天,如此效率下在手订单也排到了2027年。”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党办主任黄斌说。
  顺江而下,在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全球领先的24000TEU级集装箱船“中远川崎337”轮在近日出江试航。这是该公司六艘同型船中的第三艘,可载24188个标准集装箱,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多标准足球场大。而就在今年2月,首艘船才完工命名,当中间隔仅7个月。
  船厂开足马力“下饺子”,配套企业也在加班加点。在全国船舶配套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亚星锚链,公司采取“多班倒”模式,赶工生产。“公司今年订单同比大增,正计划扩大产能。”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维新说。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至8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79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接订单量523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6.5%;手持订单量13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9%。1至8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68.8%和53.9%。
  东方证券不久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根据船舶从接单到交付2年左右的时间推算,年内国内船企将逐步开始享受价格上涨的红利,且当下仅仅只是本轮周期起步阶段,新造船价格从底部起来仅上涨了35%,未来随着造船周期上行,船价上升空间广阔。
  破解低毛利态势依旧任重道远
  尽管市场状况逐步好转,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位业内人士表露出担忧情绪,究其原因与行业长期低毛利率的特质密切相关。
  “从全球看,造船业的净利润率都处于较低水平,生产效率较高的日本也就是3%-5%的水平,同是否建造更高科技含量的船关系并不大。”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徐文宇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由于船舶大多是一种小批量定制化产品,较难像汽车一样实现流水线式生产,使得产业发展依旧有赖于人力、资金、土地等要素投入。同时,大型船厂更多是一种“总包”身份,船上所使用的发动机等高附加值产品多由供应商提供,提升了船厂利润控制的难度。此外,当前严格的生态红线控制限制了产能扩张的速度,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也让不少企业对未来市场变化持审慎乐观态度。有企业告诉记者,上一轮行业下行时不少企业因船公司撤单而倒闭,这让行业企业纷纷加强现金流控制,强化收款,控制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行业低毛利状况想要在短期内发生质的转变较为困难,但一些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帮助行业改善预期。
  一方面,买方市场逐步向卖方市场过度,造船企业话语权提升。在上一轮行业长时期下行调整过程中,国内造船企业完成了又一轮洗牌,幸存企业大都有着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另一方面,美元汇率上升也利好部分造船企业。多位受访者表示,当前工人相对好招,钢铁等原材料成本下降,支撑企业盈利改善。“造船业需要规模效应,国内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供应体系,这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南通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顾问张跃华说。
  绿色化和智能化成比拼关键
  调研发现,回暖的市场蕴藏挑战,绿色化、智能化两大发展趋势成为企业下一步比拼的关键。
  在绿色化方面,全球不断提升的绿色发展需求正在催生新的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能源转型背景下,海上风机、海上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新的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正在形成。“全球系泊链市场近年来增长了3-4倍,公司今年来自海上风机项目的海洋系泊链订单迅速增长,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张维新说。
  同时,以双燃料船为代表的低碳排放船型成为此轮市场复苏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有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造船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手订单中大部分来自国外客户,这些客户普遍希望船的动力来源更加环保,生产更加绿色,推动公司加快在氢动力船、氨动力船等新型动力船的研发力度。东方证券的研报显示,随着老船面临强制降速或提前被新能源船型替代的可能,航运业的环保需求将进一步推动船舶更新迭代。
  在智能化方面,不少企业正在加快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强化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记者在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智能化分段制造车间看到,通过引进自动焊接机器人等设备,同样的单位面积用工量减少一半,同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则将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打通,构建企业生产执行管理业务集成系统,结合现场实时生产信息电子看板,实现设计、工艺、人员、物流、设备的优化调度、动态配置。
  不单是生产、管理更加智能,市场对智能化船型的需求也在提升,倒逼配套企业转型升级。多家造船企业表示,当前市场对自动驾驶、智能语音客舱等智能化需求不断提升,企业必须加紧研发、开拓新供应商以适应竞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发展路线图》称,“十四五”期间我国智能航运关键技术占比将达到7.5%,“十五五”期间占比将达到74%。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绿色化还是智能化发展态势,背后都需要较强的科技人才、研发资金支持,民营造船企业很难面面兼顾,大都优先布局设计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开发。同时,全行业的智能化改造都处于探索阶段,许多企业只完成了几个生产流程的改造提升,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内部管理进行适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造船业是一个高度分工合作的产业,建议从国家层面围绕材料等领域提升基础研发力度,同时坚持开放创新力度,加快产业集群培育。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新华财经调查】造船市场回暖暗藏挑战 企业比拼绿色智能方向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