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徽州”化闲置资产为运营资本 “384”工作法实现多方共赢

最新信息

“村落徽州”化闲置资产为运营资本 “384”工作法实现多方共赢
2023-09-26 17:47: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愿黄山报道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9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强调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第二批主题教育抓紧抓好、抓出实效。9月18日-20日,在金融监管总局组织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入安徽黄山、滁州、淮南等地调研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践经验以及痛点、难点等问题,并推出系列调研文章,此为第一篇。
  “这前面有100多亩地,我们计划建设农耕研学基地,基地里有农业知识科普,有采摘,还有亲子项目等,这个业态做好之后,我们就把这个村庄里的蔬菜特色发挥到极致了。”9月18日上午,在黄山市徽州区临河村,黄山徽州浪漫红文化旅游集团(下称“浪漫红文旅集团”)总经理罗建中指着一块荒地,富有激情地对记者说。
  以“村落徽州”建设为契机,临河村通过丰富枫杨林湿地夜游业态,盘活120亩“田园鲜超”基地,用好“临河鲜”蔬菜品牌、实施“丰乐驿”微改造、微提升项目(龙鳞坝),成为了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也荣获了安徽省人居环境提升观摩示范点。
  临河村只是近年来黄山市打造旅游强市建设成效的一个小小缩影。黄山市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拥有310处国家级传统村落、492处省级传统村落、4072处历史建筑,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安徽首位。而如何将这些闲置的乡村文化资产转化为运营资本,并成为一个个具体的强村富民产品,是黄山市各界相关人士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2022年4月,黄山市徽州区与农业发展银行黄山市分行先行试点“村落徽州”绿色金融项目,该项目立足乡村振兴,利用政策性金融资本,统筹发挥各类经济主体优势,积极打造乡村产业新业态,创新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为国企运营村庄的“村落徽州”绿色金融模式的开端。
  随着“村落徽州”项目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不断凸显,今年6月,黄山市政府印发《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村落徽州”绿色金融项目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市级层面成立由相关单位组成的黄山市“村落徽州”绿色金融项目深化推广工作专班,各区县比照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推动项目推广。
  在灵山村,记者看到,不少工人正在如火如荼地工作,部分建筑已修葺完善。一家土菜馆经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灵山村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一些人很多年都没有回老家,她们家因经营土菜馆一直在村里,“看到这里越来越好,对未来收入增长比较有信心。”
  资金来源是关键
  据了解,早在2014年,黄山市徽州区在乡村每年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大部分用在基础设施和部分产业类项目上,形成了许多资产,虽然提升了村庄品质,改善了村民生活,但没有相应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益,尤其是产业类项目没有达到相应效果。
  罗建中介绍称,“村落徽州”就是为盘活这些乡村闲置资产资源,最大程度发挥政府投入乡村建设与设施使用效益,解决乡村发展运营中资金不足的难题,把乡村资产变为运营资本,让抽象的“村落徽州”品牌成为一个个具象的强村富民产品。
  “这些项目一是投入资金大、时间长、回报慢,二是资金提供方回报率较低,因此在前期社会资本都不愿意进入,他们希望相关方能先把基础工作做好,然后他们再来运营。”农业发展银行黄山分行客户部高级主管凌飞对记者表示,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该行定位主要就是支持“三农”领域,且准公益性较强,因此支持这些项目责无旁贷。
  据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乡村振兴处处长肖玮介绍,自2022年4月与黄山市徽州区先行试点首个“村落徽州”绿色金融项目以来,该行已批准该类项目7个、贷款金额30亿元、投放13.33亿元,对接项目20个、申贷金额93.5亿元。
  随着农业发展银行在“村落徽州”项目实施经验的不断成熟,以及落实《通知》中“全市各金融机构要加大乡村振兴领域项目贷款的投放力度”要求,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乡村振兴支持力度。
  农业银行黄山分行副行长丁亮告诉记者,截至8月末,该行今年累计实现贷款投放8.06亿元,其中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投放3.08亿元;服务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7.15亿元,支持乡村建设贷款余额10.68亿元,服务文旅产业发展贷款余额28.34亿元。
  “目前我行已成功获批祁门县‘千万工程’项目1个、金额2.5亿元,已实现2亿元的贷款投放,这也是全省第一笔‘千万工程’贷款。正在申报和调查‘千万工程’项目4个,金额12亿。”丁亮具体介绍称,其中祁门县项目以当地特色祁红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项目效益带动项目地农民的增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又促进项目的效益提升,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促进。
  作为本地法人银行,徽商银行黄山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截至8月末,该行已在黄山市范围内授信“村落徽州”模式项目6个,总授信金额24.6亿元;已实现投放项目4个,投放金额9.13亿元。“未来会继续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推进金融支持‘村落徽州’等乡村振兴项目工作。”
  “384”工作法实现多方共赢
  在调研中,记者多次听到有关对“384”工作法的介绍和认同。
  所谓“384”工作法,即农业发展银行上述先行试点“村落徽州”项目而形成:“3”,即统筹国有资本、村集体资本、社会资本合作,发挥3种资本各自优势,组成经济联合体,共同参与乡村产业发展;“8”,即通过8个环节(上下联动、业态策划、村庄规划、项目导入、产业植入、品牌营销、形象提升、人才培育),实现乡村产业有效运营;“4”,即通过3种资本合作,8个环节运行实施,最终实现群众致富、集体增收、国资增值、社会共赢目标。
  “坚持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社会资本协同发力,可以很好解决‘村落徽州’建设资本运作、资源利用、资产管理等方面难题。”罗建中表示,采取股权收购或增资扩股的方式畅通国有资本进入乡村渠道,按照区浪漫乡村发展公司(浪漫红文旅集团100%持股)持股60%、村级持股40%比例,共同运营村级“强村公司”,切实打通了农村资产资源进场交易、各类经营主体合作参与乡村开发经营渠道。
  社会资本方面,据了解,“村落徽州”实施以来,目前成功吸引了多家国内知名公司参与村庄策划、建设,累计带动各类市场主体230余个,通过全面“唤醒”村庄有形无形资产,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激活村集体发展动能,创造乡村就业岗位和机会,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同步增收。据统计,已吸引社会资本近10亿元投入到黄山市徽州区。
  “2022年,浪漫乡村公司运营村庄实现经营收入达392万元,实现了游客人数、团队批次、经营收入全面增长。”罗建中介绍称。
  《通知》也提到,要进一步总结推介“村落徽州”绿色金融项目典型经验做法,尤其是对徽州区在乡村振兴中的“384”工作方法。
  在调研中,记者还注意到,为避免产权纠纷,“村落徽州”项目均采用由各村集体负责收储、流转农民闲置农房或闲置宅基地回收,村集体与村民签订流转协议,而后浪漫红文旅集团与村集体签订流转协议,并支付流转费用。
  “按照现有政策,流转协议最长可签订20年,我们行是一次性支付20年流转费用至村集体,具体流转费用可由村集体与浪漫红文旅集团双方协商确定。”凌飞介绍。
  对于上述做法,有商业银行则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在商业银行资金到账后,相关公司是否将流转费用一次支付给了村集体;这部分资金占比较高(30%左右),能否让相关公司自有资金解决;这部分资金成本对银行来说有些高;地方相关审计部门不太认可。
  “面对创新,我们的态度,一是鼓励和支持,但前提是要评估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二是要看创新是否有监管套利,是否有违法违规经营,是否搞虚假项目套取贷款等。只要这些没问题,我们肯定都是支持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黄山监管分局分管负责人胡尔来对记者谈及“村落徽州”项目时表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村落徽州”化闲置资产为运营资本 “384”工作法实现多方共赢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