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农业“大托管”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金融助力解决“谁来种地”、“种什么地”、“怎么种地”

最新信息

一线调研|农业“大托管”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金融助力解决“谁来种地”、“种什么地”、“怎么种地”
2023-09-27 15:47:00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9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强调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第二批主题教育抓紧抓好、抓出实效。9月18日-20日,在金融监管总局组织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入安徽黄山、滁州、淮南等地调研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践经验以及痛点、难点等问题,并推出系列调研文章,此为第三篇。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愈发受到重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乡村,谁来种地的问题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这个园区面积有1000多亩,目前主要种西红柿(大果是蔬菜、小果是水果),产品在江浙沪广受欢迎,并远销北广深等地。”9月20日上午,在安徽凤台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安徽州来绿港智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州来绿港”)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项目主要采用“EPC+O”模式,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还有支农效益。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淮南监管分局副局长付春雷告诉记者,上述只是该局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大力支持土地大托管制度创新项目之一。近年来,该局主要围绕解决“谁来种地”、“种什么地”、“怎么种地”三个问题,推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一是通过银行支持“大户”发展和农业保险“保收入”,调动农业主体积极性,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二是通过支持中低产田改造,提升农田质效,解决“种什么地”的问题;三是通过金融支持智慧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突破,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淮南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922.10亿元,较年初增加119.86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46个百分点;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00.91亿元,较年初增加26.69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57个百分点。
  银行积极支持“大托管”制度创新
  淮南市地处安徽中北部,总面积5650万平方千米,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淮南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现有耕地500.56万亩,辖内寿县是全国粮食生产超级大县,2022年粮食产量位居安徽第一。
  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撂荒问题也同步显现,为解决谁来种地、农村土地“零碎化”、农业生产“低效化”等问题,淮南市创造性实施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为主的农业“大托管”模式,即农民将耕地“委托”给村集体、村集体将耕地集中“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经营,农业服务公司和农技部门“跟进”技术服务、银行跟进金融贷款服务,保险公司给予收入保险“托底”,从而让农业生产变得更简单、更集约、更高效。
  据了解,目前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已覆盖635个村、夏秋两季183万亩耕地。
  “分局针对全市11393户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专题活动,组织机构成立服务专班,以县区农商行为主办行、其他银行机构自由对接的双驱动模式,主动对接融资需求,持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便利度。”付春雷对记者表示。
  农业发展银行淮南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贷款58.1亿元,目前贷款余额227.9亿元,较年初净增45.7亿元,增幅25.07%,增幅居安徽省系统内第二位。聚焦农业现代化方面,该行累计投放农地贷款18.9亿元,目前余额50.4亿元,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耕地细碎分耕、集体建设土地粗放浪费等问题;通过“订购+托管”模式,实现首笔5000万元支持农业生产“大托管”贷款落地。
  上述凤台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2020年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审批了3亿元贷款,目前已全部发放完毕,余额2.65亿元,且审批了二期贷款2.2亿元。“带动了周边村镇160余人就业,月收入不低于2600元。”州来绿港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
  建设银行淮南分行副行长彭大晶对记者表示,近年来该行积极发挥金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截至8月末,该行涉农信贷余额40.57亿元,较年初新增7.60亿元。农业生产“大托管”方面,及时洞察“大托管”试点推进中各方主体的金融需求并创新满足,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8月末已为1804户经营主体授信,授信金额6亿元,投放贷款5.45亿元。
  “以淮南市农业大托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及配套金融服务为核心,实现金融服务与农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尤其在信贷政策方面,建立差异化审查、审批快办机制,优先支持保障农业大托管贷款信贷资源。”谈及下一阶段工作思路时彭大晶表示。
  保险科技助力农业摆脱“看天吃饭”
  “看天吃饭”是农业生产的典型特征,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淮南监管分局指导辖内保险机构强化托底保障。
  据付春雷介绍,辖内保险机构一方面将种植业保障由最初的“保物化”发展至“保成本”,创新开发“政策性+商业性”补充保险叠加模式,通过增加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将小麦和水稻每亩保障额度分别提高350元和400元;另一方面,将保险保障由“保生产”向“保全产业链”延伸,创新开发“一揽子综合保险产品”,在基本粮食作物保险之上,拓展农业雇主责任险、农业机具险、农产品质量保险等产品,为农业主体提供从生产到销售全流程的收入保障。
  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淮南监管分局还通过两个“+”模式的亮点做法,持续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服务质效:一是银行+保险合作共商,降低抵质押依赖;二是金融+政府协同发力,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
  以银行+保险合作共商为例,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保险两个体系协同优势,增强“融资+保险”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具体来看,该局推动国元保险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开展创新。例如,辖内中国银行与国元保险合作创新“助粮贷”产品,依托农业保险保单进行增信,为农业主体发放信用贷款,做到见单即贷,2023年累计发放贷款90户,投放金额3716.63万元。成立于2022年9月的凤台县朱永菊家庭农场,国元保险淮南中心支公司今年通过保险单增信功能向该家庭农场提供信用贷款40万元,为家庭农场种植经营的正常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作为淮南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承办机构,我们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通过保险保障充分发挥保险托底作用,为农业生产大托管保驾护航。”国元保险淮南中心公司主要负责人介绍,例如在保险增信功能方面,以农业保险保单为载体,强化农业保险保单增信功能,通过对接银行,目前农业保险+信贷业务已开展90户,授信金额共计5100万元,投放金额3716.63万元。
  不仅如此,保险科技可以助力农业摆脱“看天吃饭”的弊端。国元保险上述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公司还通过与安徽铁塔合作,对淮南市托管主体田块进行全程实时可回溯的监控管理,实时掌握托管土地种植信息,并及时提供灾害预警、农时农技指导、灾情评估等服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财险处副处长宋欣淑表示,该局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不断“扩面、增品、提标”,安徽省建立了“基本险+完全成本险+商业险”三级保障模式和特色险供给机制,正接续构建“一主三辅两叠加”(以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为主,以“防贫保”综合保险、蓄滞洪区农业补充保险、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为辅,叠加地方政府巨灾保险、创新型商业保险)的农业保险发展新格局,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衔接的“三农”风险保障网,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一线调研|农业“大托管”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金融助力解决“谁来种地”、“种什么地”、“怎么种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